地方院校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

2021-04-09 12:27朱东海兰生杰
广州化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科教科研成果

朱东海,兰生杰

(1 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16;2 青海大学化工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科教融合是一流大学办学的核心理念。科教融合的本质就是在科研-教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创新、传授、传播和传承,使师生在学术共同体进行互动式学术探究,取长补短、开拓进取。科教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各高等院校培育高层次、高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和主要路径之一,对于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我国高等教育界对“科”、“教”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历程,经历了若干次重大变革。目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科技英才班,研究生联合培养和联合共建学院等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典型模式。如何把优质的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和优势,把科研设施转化为教学创新平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是推进科教融合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不能仅仅限于教材内容,要结合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前沿的研究热点,尤其要将探索性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充实到教学设计中,促使科教融合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2],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目的。

青海大学作为青海省唯一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着对服务地方教育发展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强烈的使命感。在科教融合培养人才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校科学研究不论规模还是水平都已经发生了量和质的巨大变化,科研项目逐年增多,为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供了机遇。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了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可能性,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存在问题

1.1 科研项目多,但学生真正参与科研人数少

通过前期的调查和了解,随着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措施,我校科学研究不论规模还是水平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研项目逐年增多;另一方面,学校也鼓励在校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在评奖学金和保送研究生等政策方面也对参与科研项目有科研成果的同学有加分政策。此外,学校不定期邀请农科院和牧科院的老师到学院开展报告式的教学,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展示给学生。这些举措使得不少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但了解后发现积极去参与科研的学生人数还是很少一部分,平均一个班不到5人,这与学校希望进行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目标差距还比较远。

1.2 科研成果多,但转化到课堂教学的比例小

我校科研成果逐年增加,有些特色成果更是做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但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到课堂上的比例很小。如果能够将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作为案例去讲解,那么不管是学习知识还是课堂效果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科研感兴趣,对所学知识有所期待,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从而也会有更多的学生去参与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学习。

1.3 考核方式单一

学生的成绩考核基本是30%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而参与科研和参加竞赛没有列入到学生平时的学习考核中,花时间去参与科研和参加竞赛活动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基本没有加分,这也导致只有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去参与科研或竞赛,毕竟学生的学业压力很大。这些都不利于推进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

2 基于以上实际问题考虑,针对我校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进行如下探索

2.1 推广科研进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针对科研项目多,但学生参与人数较少的情况,可以从两方面开展:一方面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搭建平台,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在学生自愿和感兴趣的前提下,组建3~5个科研兴趣小组,每个小组3~5人,设组长1名,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科研团队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另一方面,组织教师不定期将最新科研成果以讲座的形式与学生分享,有利于更好的引导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过程中联系所用到的基础知识、理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所学相关基础知识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性设计,让学生成为教师科研的伙伴,共同开展科研活动,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师生在共同探索、整合、应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探索式学习。也使学生认识到科研源于基础知识、理论的应用,认识到基础知识、理论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予以重视。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将知识从书本迁移到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进行深层次理解、分析和综合之后,不仅能活用这些知识,还能创造新的知识。推广过程可以将学校相关教师突出的科研成果以展板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展示,通过图片、实物、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科研成果,引起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从而积极探索其中相关知识;也可以组织讲座团的形式,结合学校各院系突出科研成果,邀请教师给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讲座活动,有奖竞答等,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去推广教师的科研进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也可以督促教师更好的去进行科学研究。

2.2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案例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选择合适的科研成果,将其转化为教学案例,带入课堂,供学生讨论,从实际问题的解决入手,应用现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科学研究和专业知识融合起来,释放学生创新创造的潜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深入的探究和讨论,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3]。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化学元素课程时,可以结合本校教师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科研成果,如镁资源的综合利用-制备镁基复合材料来讲解镁元素的性质、用途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后的实际产品等,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工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也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查阅相关文献,去试着解决相关问题,这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积极探索新知识。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也能提高学风及课堂教学效果,真正达到科教融合培养人才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答疑解惑,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4]。科教融合促进学生钻研学习风气的形成。通过科研活动,学生看到了学习和科研的出路,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信心。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积极探索实践,踊跃参加科研活动[5]。而通过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达到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从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了专业教师“双师”能力培养,“双师”队伍是高校的灵魂,在发挥专业特色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使教育过程紧贴行业企业实际,探索学科前沿和成果指导教学并重,引领高校办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发展[6]。

2.3 完善考核制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目前,青海大学学生的成绩考核大多数是30%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这样的制度,这样的考试结果难以客观全面、真实、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可以在平时成绩考核中额外加入参与科研项目这一项作为加分项,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参与项目占用较多时间但对学业成绩没有直接帮助的问题。其次,可以设置一些学术前沿讲座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邀请教师以讲座的形式给学生介绍科研成果,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自由探讨解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这样既能将学校的科研成果更好的推广给学生,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学分,助其完成学业。另外,在参加科研项目的同时,学生通过跟老师一起设计方案,做实验,并去参加一些实验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等,去体验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 结 语

教学和科研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两翼,两者都要抓,两者都要硬,两者只有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协同育人作用,促进高校发展。通过对青海大学科研和教学情况的了解和认识,总结分析了目前青海大学在科教融合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索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不断促进科教融合、协同创新,深入落实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推动我国创新链和人才培养链有机衔接。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科教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转化
《科教导刊》征稿函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