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武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心内科,辽宁 盘锦 12401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会危及生命[1]。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诊断及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早期诊断常规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低,且耗时较长,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2]。而床旁快速检具有迅速、便捷、准确的特点,在急诊救治工作中具有明显优势[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床旁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8例,女72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0.33±8.12)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2015急性心肌梗死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经过冠脉造影进行确诊;②发病时间<6 h;③患者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排除标准:①有心力衰竭病史及短期内手术史者;②伴有肝肾功能不全、COPD、感染、严重创伤、肿瘤及全身免疫性疾病者;③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按照发病时间分为<3 h组(n=80)与3~6 h组(n=120),<3 h组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0.12±7.55)岁;3~6 h 组男80例,女40例;平均年龄(50.60±8.34)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按照诊断结果分为STEMI 组(n=115)与NSTEMI组(n=85),STEMI组男77例,女38例,平均年龄(50.09±7.26)岁。NSTEMI 组中男51例,女34例,平均年龄(50.83±8.11)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无需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POCT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Getein1600,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所有患者的H-FABP、CK-MB、cTnl、MYO 及DDimer水平进行快速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患者的心肌标志物水平,分析各种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心肌标志物间的相关性及各种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预后以患者生存或死亡为研究终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行t检验;采用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AUC)对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对各项指标对预后的预测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组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 <3 h 组与3~6 h 组CKMB、cTnI及D-Dime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 h组与3~6 h组H-FABP、MYO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STEMI组与NSTEMI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EMI 组与NSTEMI 组H-FABP、MYO、CK-MB 及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3 h组与3~6 h组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myocardial markers between <3 h group and 3-6 h group(±s)
表1 <3 h组与3~6 h组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myocardial markers between <3 h group and 3-6 h group(±s)
组别<3 h组3~6 h组t值P值例数80120 H-FABP(μg/L)6.21±2.7514.79±4.325.8390.000 CK-MB(U/L)13.19±3.0414.08±3.270.8160.173 cTnI(ng/mL)0.06±0.020.08±0.030.7520.344 MYO(μg/L)99.47±20.15126.83±37.664.7750.000 D-Dimer(mg/L)461.22±138.60457.45±150.710.5290.470
表2 STEMI组与NSTEMI组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myocardial marker levels between STEMI group and NSTEMI group(±s)
表2 STEMI组与NSTEMI组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myocardial marker levels between STEMI group and NSTEMI group(±s)
组别STEMI组NSTEMI组t值P值例数11585 H-FABP(μg/L)9.33±3.1622.50±6.725.9070.000 CK-MB(U/L)12.34±3.5519.72±4.805.1160.000 cTnI(ng/mL)0.05±0.010.13±0.044.3380.000 MYO(μg/L)97.32±21.84200.76±42.194.8820.000 D-Dimer(mg/L)448.59±127.55473.66±146.240.6390.355
2.2 各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 H-FABP、MYO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特异度、AUC 均明显高于CK-MB、cTnI及D-Dimer(P<0.05)。H-FABP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度明显高于MYOr(P<0.05),见表3。
表3 各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Table 3 Diagnostic efficacy of myocardial markers in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
2.3 各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 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以各心肌标志物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ABP 与MYO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CK-MB、cTnl 及D-Dimer(P<0.05),H-FABP 与MYO 水平升高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不良,见表4。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6 h后心肌细胞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再灌注治疗显得非常关键[4-5]。而早期再灌注治疗的基础是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早期诊断。对于临床症状不明显或心电图无明显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对各种心肌标志物的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将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测,耗时较长,不利于早期诊断。床旁快速检测是指由医护人员在患者身旁为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和健康评价而进行的标本检测,能节约大量时间,且结果可靠,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6-7]。
表4 各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4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yocardial markers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FABP 是心脏中富含的一种新型小胞质蛋白,具有高度心脏特异性,在心肌缺血性损伤出现后,hFABP 可早在胸痛发作后1~3 h的血液中被发现,6~8 h达到峰值且血浆水平在24~30 h 内恢复正常[8]。CK-MB 主要存在心肌细胞中,当心肌梗死发生时,CK-MB 水平迅速提高,起病6 h 内升高,24 h达高峰,3~4 d内恢复正常[9]。cTnI仅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3~6 h开始释放,10~24 h达到高峰,恢复正常时间5~7 d[10]。MYO 是肌细胞储存和分配氧的蛋白质,只存在于心肌及横纹肌内,在心肌梗死后1.5 h即可增高,但1~2 d内即恢复正常[11]。D-Dimer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心肌梗死会导致D-Dimer水平升高[12]。
本研究结果显示,3~6 h 组患者H-FABP、MYO 均明显高于<3 h组(P<0.05),其他心肌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H-FABP、MYO 在6 h 内明显升高,说明二者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NSTEMI 组患者的HFABP、MYO、CK-MB 及cTnI 均明显高于STEMI 组(P<0.05),两组D-Dime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是NSTEMI 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难以确诊,从而就诊更晚,导致心肌标志物水平增高。H-FABP与MYO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均高于其他心肌标志物,但H-FABP的特异度明显高于MYO,说明H-FABP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意义重大。H-FABP 与MYO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其他心肌标志物,说明H-FABP与MYO水平升高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不良。
综上所述,床旁快速检测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床旁快速检测H-FABP 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H-FABP与MYO水平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