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

2021-04-09 06:51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6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

李 晶

(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麻醉科,辽宁 沈阳 110001)

罗哌卡因是临床常见的麻醉药物,属于长效局部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及心脏的毒性微乎其微,对运动感觉阻滞分离效果显著[1-3]。目前,剖宫产术中罗哌卡因为常用麻醉药,但该药物对内脏神经无法起到有效阻滞的作用,在手术过程中产妇可能仍可感觉到明显的内脏牵拉痛,尤其在术后将产妇从手术床抬至病床时疼痛更为明显[4-6]。剖宫产术中麻醉方式的合理选择可减少产妇术中危险的发生,并控制术后麻醉风险[7-9]。本研究旨在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医院收治的76例剖宫产产妇,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38岁,平均年龄(32.04±1.97)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15±0.67)周。观察组患者年龄27~38岁,平均年龄(32.95±1.88)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22±0.58)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剖宫产指征;单胎妊娠。排除标准:严重心血管疾病;胎儿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妊娠高血压;对阿片类药物过敏。

1.2 方法 产妇在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上肢静脉通路,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在麻醉前给予5 mL/kg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实施罗哌卡因(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97,剂量113~150 mL)腰硬联合麻醉,置入硬膜外导管,产妇取平卧位并垫高右臀。于产妇L3~4或L2~3位置使用穿刺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流出脑脊液后注入经脑脊液稀释的罗哌卡因(0.75%,2 mL)。观察组实施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171;剂量0.2~1.0 mL)腰硬联合麻醉,导管硬膜外置入,产妇取平卧位并垫高右臀,经面罩给氧并观察产妇血压波动情况。于产妇L3~4或L2~3位置使用穿刺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流出脑脊液后在15 s内注入经脑脊液稀释的舒芬太尼(0.5%)与罗哌卡因(0.75%)共2 mL。经面罩给氧,若收缩压不足9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压降至基础值的30%,则加快补液速度并给予适量麻黄碱。术后产妇至少平卧12 h,期间需注意避免呛咳的危险。

1.3 观察指标[10]统计两组麻醉药物开始起效时间、麻醉药物镇痛维持时长、术后产妇恢复痛觉时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产妇产后6 h的疼痛程度。监测术前、手术5 min、10 min、30 min时两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波动情况。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寒战、头晕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术后恢复痛觉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6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率及血压水平比较 两组均存在心率及血压波动现象,在手术开始后5~10 min变化最显著。对照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波动幅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表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表2 两组心率及血压水平比较()

表2 两组心率及血压水平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3例恶心呕吐、3例寒战、2例头晕,总发生率为21.05%(8/38);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1例寒战、0例头晕,总发生率为5.26%(2/38)。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5,P<0.05)。

3 讨 论

腰硬联合麻醉是将硬膜外麻醉与腰部麻醉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可实现更优质的麻醉效果。这种麻醉方式镇痛机制更为完善,肌肉松弛效果更佳,且受手术时间限制的影响较低,操作方便,可严格控制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减轻麻醉药物对产妇的不良影响[11-14]。但腰硬联合麻醉在阻滞范围上可控性相对较差,可能存在血压突然下降的风险。对于产妇而言,其机体适应代偿时间较短,因此存在一定风险。长时间低血压或血压骤降会引起胎儿窒息、胎盘血流灌注量减少[15-18]。对于高危产妇而言,如妊娠高血压、双胎或多胎、巨大儿、宫内窘迫等情况,不宜选择腰硬联合麻醉。

有效的麻醉直接影响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麻醉药物的选择、使用方法、用药时机、药物剂量等均会对手术进展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制订严格的麻醉方案,并慎重选择麻醉药物[19-21]。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风险事件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呼吸抑制与血压下降因素的影响。呼吸抑制往往会受到麻醉阻滞水平的影响,阻滞平面过高会造成膈肌或肋间肌麻痹,在胎儿尚未娩出时,镇痛药物与麻醉药物均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利用胎盘屏障影响胎儿;而对于胎儿而言,胎盘可起到肺部换气的功效,但其实际换气率不及肺部的1%。通过胎盘,母体血液输送氧气来帮助胎儿实现血液循环,利用胎盘绒毛间隙完成氧供给,胎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以弥散状态进入母体血液循环[22-24]。因此,在麻醉期间必须重视麻醉阻滞平面的控制,避免对胎儿产生负性影响[25-27]。血压下降的出现与患者麻醉状态下交感神经的传出纤维发生阶段性阻滞有关,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均出现扩张现象,造成血容量相对降低。在局部麻醉状态下,产妇发生肌松反应,对心肌细胞β受体产生阻滞,减少了回心血量,继而导致血压下降。

罗哌卡因能够抑制神经细胞中的钠离子通道,从而对神经的兴奋与传导产生影响。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并不会对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因此用药安全性有所保障[28-29]。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罗哌卡因实施局部麻醉,可有效抑制产妇的痛觉,但并不会对子宫收缩产生影响,因此降低了对胎儿生命安全的威胁。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分离效果显著,但在单药麻醉模式下存在阻滞不全率高、硬膜外阻滞起效慢等缺陷。罗哌卡因的浓度在0.2%时便可达到理想的感觉神经阻滞功效,但这一浓度并不会有效阻滞运动神经,当其用药浓度在0.5%时才可对运动神经起效。对于剖宫产产妇而言,胎儿在母体内其组织结构、器官均未发育成熟,因此麻醉药物的选择必须考虑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舒芬太尼为芬太尼的衍生物,属于阿片类镇痛药物,其镇痛效果可达芬太尼的2倍左右。人体脊髓背角存在较多的阿片受体,只需微量的舒芬太尼注射在蛛网膜下隙便可达到较好的镇痛功效[30-31]。舒芬太尼的亲脂性较高,更易穿透血脑屏障充分发挥镇痛效果。舒芬太尼的药物半衰期较短,但其能够充分结合阿片类受体,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舒芬太尼与血浆蛋白能够在短时间内结合,分布容积相对较小,因此镇痛效果更明显。该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稳定,长时间用药无须担心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增加毒性。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用药可明显减少罗哌卡因的药物剂量,二者产生协同作用,在增强镇痛效果的同时可延长镇痛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与镇痛维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痛觉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存在心率及血压波动现象,集中出现于手术5~10 min,观察组心率及血压波动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身体的伤害更轻,麻醉安全系数更高。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