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 江苏 南京 210094)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基础教育也已赶超大部分发达国家,但是中学生的个人体质问题一直十分严峻,虽然我国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体质与体育意识的培养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及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多种体育锻炼和努力提高个人体质的措施,但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依然收效甚微。2019年12月底,湖北省武汉市突发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被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在极大的程度上威胁了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此次疫情的爆发更是敲响了培养中学生健康体育意识和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警钟,所以本文着重以地方初级中学生的体育意识行为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锻炼意识,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抵抗病毒的能力,有助于学校、社会及家庭合力推动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进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以期对我国初级体育教育发展有所参考。
本研究以疫情前后建湖县初中学生的体育行为、体育意识为研究对象,以江苏省建湖县四个学校建湖县中柱中学、建湖县汇杰实验初中、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44份。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通过中国知网学术网站上以“疫情体育”和“初中生体育行为意识”为关键词,共检索到优秀论文46篇,参考运动心理学、教育学、体育行为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社会学等方面书籍,通过阅读并整理这部分资料为这篇论文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问卷调查法。
①问卷的设计
针对本次论文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及通过与专家的沟通,部分中学生的访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针对建湖县城镇与乡村中学生的调查问卷。学生主要针对普通初级中学正式在籍学生。
②问卷的有效回收数量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分别抽取两所城镇和乡镇初中,于2020年9月初采用纸质问卷的方式对4所初中学生采取随机发放的方式进行调查,2019年9月末共收集有效问卷279份,有效回收率为81.10%。详情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统计表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所得结果为研究提供量化依据。
体育意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体育意识是通过对体育的兴趣、态度、爱好以及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体育整体的体系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的一个总体的认识。体育意识有着较强的稳定性,体育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很难被改变。于海涛认为,“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认知和理解通常在进行体育活动中产生,是一种较为综合的心理活动”。
以刘一民教授为首编写的《体育行为学》一书中对“体育行为”这个概念做了较完整的介绍。书中观点认为:体育行为是指一切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包括体育相关活动和详细的体育行为。陈嵘认为,一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体育方面需求而展开的人体活动被称为体育行为。
综上所述,在以上结论的理解整合下,体育行为可以被理解为中学生以预防疫情、增强体能为目的,有意识地使用多种体育方法来开展的一系列身体活动。
(1)体育意识。
表2的数据显示93%的同学都觉得应该增加体育健康课程,说明大部分同学已经意识到体育健康课程的重要性,并希望积极的增加课程机会。然而还是有7%的同学觉得学校没有必要增加体育健康课程,这样的情况可能源自于大环境带给他们的影响,如我们常见的升学压力或是家庭内部压力等。在问卷中还问到是否认为加强体育锻炼会对预防疾病有所帮助,有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帮助较大和很有帮助,也只有极少数同学选择了没有帮助或帮助较小。说明疫情对学生的体育意识的提高起到了极大地影响,学生基本都初步形成了较为良好的体育意识。
表2 疫情后学生对待增加体育健康课程数量的态度(N=279)
(2)体育态度。
如表3所示,经过这次全球性的重大疫情的冲击,学生对科学体育锻炼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认为非常有必要加强科学体育锻炼宣传的学生占总的比例的72%,可适当增加宣传内容占总比例的22%,而认为没必要和无所谓的学生只占总比例的一小部分。科学体育运动的宣传被扩大不仅可以提供更多健康科学的体育运动项目,还可以促进更多的脱离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人积极主动的去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身体素质。
表3 疫情后学生对是否加强科学体育锻炼宣传的态度(N=279)
(3)体育锻炼价值观。
如表4所示,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理解和想法,大部分的初中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基本上都是积极的,都认为体育锻炼是对自己是有益的。其中选择增强个人体质的人数最多,同时在问卷中“经过这次疫情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有哪些”的这个问题里,选择强身健体选项的人数也是最多的,可见因为这次疫情的影响让学生们意识到增强体质的重要性,而增强体质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强体育锻炼。
(1)疫情前学生缺少体育锻炼的原因。
数据显示选择没有兴趣和觉得没有必要的同学只占极少数,说明在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努力下,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有三个方面问题的数据选择居高不下,首先被选择次数最多的是没有过多的闲暇时间,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在目前社会的大环境中,每位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学生的学习任务过于繁忙时就没有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其次是健身器材不够全面,健身器材一般安置在学校、家庭及社区等地方,学生觉得健身器材不够全面就反映出在体育的物质方面环境方面社会、学校及家庭做得不是特别的完美,对于这方面的投入不够,重视度也不够高;最后学生认为缺少锻炼的原因是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同时在问卷的另外一个问题“经过这次疫情,更加热衷于哪几种身体素质”的数据显示,选择柔韧训练的同学最少,只占总数据的14.6%,因为柔韧训练需要的条件较高,需要专业的人士进行指导和安排,而正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缺乏这样的专业指导,所以导致有些同学可能想要进行相关方面的体育运动而无法进行练习。在校园里学生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对体育锻炼进行详细的指导和安排,而其他的地方就相对比较缺失,外部的物质环境及指导人员的影响力会对初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这次疫情的爆发使这个问题更加明显的暴露了出来,学生不能进入学校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选择居家锻炼或社区锻炼时,周围的人不能给予他们专业的指导及安排,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表5 疫情前导致缺少体育锻炼的原因
(2)疫情后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长。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中学生的每天锻炼时长应该不少于一个小时,但是根据表6的数据显示,选择60分钟以上的学生只占总体的11%,一半的学生选择了30分钟左右,对于青少年来说,一天30分钟左右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中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这次疫情就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程度的一次重大考验,但是没有相对时长的锻炼,学生又如何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程度?在问卷的另一个相关问题“疫情期间加强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原因”中,选择“意识到健康体质的重要性”、“一直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国家强身健体的号召”三个选项的同学基本持平且分别占总数据的36%、26%、25%,这就说明国家及社会在体育锻炼这方面的宣传和引导取得了较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是选择亲朋好友的影响这个方面的学生很少,只占总数据的12%,说明家庭方面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学校方面需要多与家庭方面进行合力,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共同促进学生体育行为学的进步和正确体育意识的养成。
表6 疫情后计划每天的锻炼时长
(3)疫情后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
如表7所示,不管是大球类还是小球类的球类运动都很受学生欢迎,这与这些年习总书记大力推广体育“三大球”有着很大的关系,选择小球类的同学比大球类的同学还要多出0.2%,小球类运动相较于大球类运动需要的人数较少且对抗性动作也较少,相对比较安全。长跑和短跑运动选择的数量是所有项目中最多的,长跑短跑运动对环境和人员的要求相对较少,这与这次疫情的特殊传播性,同学们疫情期间居家锻炼有一定的关系,他们也因此形成了良好的自我防疫意识,与其他项目相比,跑步的项目减少了身体对抗性和与他人的接触,安全系数也就相对较高。跳绳也是同样的道理,器材简单,独立性比较强,也是学生进行简单体育锻炼的良好选择。学生选择健步走的也不在少数,健步走是介于散步与竞走之间的体育项目,从2005年起国家体育总局一直在大力推广,相比于其他运动来说,健步走可能不是特别的剧烈,对体能消耗不是很大,但是对于部分体质较弱的学生而言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并且在运动结束后可以较快的平静下来并迅速投入到下一项运动或者学习当中。在问卷的另外一个问题“经过这次疫情,更加热衷于哪几种身体素质”的数据显示,选择耐力素质训练的同学是最多的,占总数据的22.7%,耐力训练需要的不仅仅是体能方面更重要的意志品质方面,如果加强了耐力素质的训练,学生的坚持不懈这项品质将得到一定的锻炼及培养,学生能主动地去选择耐力训练,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有着长久坚持的想法,已经形成了坚持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基本雏形。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经过这次疫情,学校是否有必要增加体育课内容的多样性”,数据显示87.8%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有必要,这一方面表明学生的体育意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之前学校体育课所教授的项目内容较少或者不是很贴近学生生活又或者不够顾及到学生的兴趣方面,所以增加体育课程多样性是一件极有必要的事情,根据表7所显示出来的数据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对体育课程的项目选择做出相应改进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表7 疫情后运动项目的选择
(1)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在国家、疫情等大环境的影响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意识,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去;
(2)中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在问卷中主要表现在认为是否应该加强科学体育锻炼宣传,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体育态度是呈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
(3)受疫情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价值观以强身健体为主,其他价值观为辅,对体育加强健康的认知逐渐增强;
(4)中学生缺乏锻炼的愿意多种多样,没有空闲时间是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和健身器材不太全面两个方面,侧面反映出社会、学校、家庭在精神和物质等方面做得还不够;
(5)中学生的锻炼时长普遍偏短,距国家对学生要求每天锻炼的时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6)中学生体育爱好兴趣广泛,如球类运动、长跑、短跑、健步走等,受到疫情的相关影响,对人数要求较少、对场地要求简单、竞技对抗较少的项目要更受欢迎。
体育运动应该被极大程度的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方面加大体育运动知识方面的宣传力度,营造出一种良好的锻炼氛围,不仅仅是要吸引学生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更要通过学生去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体育运动行列中来,再面对类似新冠一类突发性疫情时,学生及他们身边的人将有足够的抵抗力去与病毒作斗争。关于体育理论知识的宣传渠道,各个学校可以设置体育科普知识专栏及开设带有学校体育特色的APP或者是相关的微信公众号,随着科技信息传播的高速发展,这将成为体育锻炼传播的最快最新颖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体育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体育教师在优先做好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之外应主动组织指导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同时要在社区、地方体育馆等地带动学生及周围的人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并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指导他们进行锻炼。在指导他们锻炼同时还需适当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及正确的体育意识,向他们灌输体育锻炼对强身健体及疫情防疫的重要意义。
体育场地的建设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运动兴趣,鉴于现在的疫情情况,大部分学校还是采取的封闭式管理,学生无法出校门的情况下学校的健身设施就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学校需要在体育的物质方面加大投资力度,适当增加体育器械的数量,完善所需体育用品的种类,对体育场地进行的合理规划,必要时候可以与家庭合力,在学生家里也适当的布置一些体育健身设备,使学生始终可以有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应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要避免出现“重文轻武”现象。学校应合理安排文化课时间,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避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的体育锻炼腾出充足的时间。在课余时间开展系列活动,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先培养家长的终身体育意识再由家长去影响孩子的意识,保持学校和家庭的体育合力发展。
课程的选择和制定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更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和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有些学生即使学了,但是一生也不会去使用,而且对健康并没有多大的益处,尽管是承袭了几十年的活动项目,也可以不用被选为教学内容。”学校安排的体育项目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即使离开了校园,也可以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较为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更容易推广和走进学生的生活当中。同时新冠疫情的出现要求学生居家锻炼,所以学校提供选择的体育课程要尽可能全面,以便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体育的教学也需要新颖性、丰富性和新时代的气息,体育的科研要勇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要在不断地积累中寻求更好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做,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教会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引导下,学生形成自主体育意识,拥有良好的体育行为,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