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超君,陈燕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妇产科,江苏常州 213100
新生儿饮食母乳,对于母婴的好处十分明显。母乳喂养能够帮助新生儿增强身体免疫功能,促进新生儿的身体发育。同时对于增加母婴感情,对婴儿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母乳喂养还能够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母亲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风险。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国家生育政策的改变致使高龄产妇增加、剖宫产率上升、产妇妊娠期营养不均衡、精神过度紧张诸多因素影响,导致近些年来我国产后缺乳的现象逐年增加,这对于母婴的影响较为严重。在中医理论中,产后缺乳的产妇大多气血虚弱,临床研究表明,在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问题上,中医治疗有着独到的方法。基于上述理论研究,该文于2019 年1—8月以60 例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患者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研究,对催乳汤联合手指点穴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将该院收诊治疗的60 例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有患者 30 例,年龄 22~34 岁,平均年龄为(27.37±3.7) 岁; 有 13 例患者为 1 次妊娠,10 例患者为 2次妊娠,7 例患者为3 次及以上妊娠;剖宫产17 例,顺产13 例。实验组中有患者 30 例,年龄 23~34 岁,平均年龄为(27.89±3.4) 岁; 有 12 例患者为 1 次妊娠,10 例患者为 2次妊娠,8 例患者为3 次及以上妊娠;剖宫产16 例,顺产14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排除标准:外乳腺发育不全、内外科疾病及产科并发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该次实验内容知晓并同意参与该次实验。该次实验方案上报该院伦理委员会得到批准后开始施行。
给予对照组患者产后常规早接触、早吸吮及母乳喂养指导,并做到按需哺乳,实行母婴同室。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催乳汤联合手指点穴方法进行治疗。催乳汤中药配方为:5 g 甘草、10 g通草、15 g 白术、10 g 黄芪、10 g 桔梗、10 g 麦冬、10 g 白芍、10 g 漏芦、15 g 当归[1]。上述中药水煎成 1 剂,分早晚两次服用,1 剂/d,连续服用3 d。手指点穴治疗方法为:选取乳根、膻中、足三里、少泽、三阴交以及阴陵泉,以拇指罗纹面着力按压在相应穴位上,带动皮下组织做循环运动,每个穴位点按 120~160 次,保证每个穴位点按 1~2 min/次,2~3 次/d。连续治疗 3 d。
对两组产妇治疗3 d 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将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治疗后产妇明显乳胀,乳量大大增加,无需再给予新生儿其他替代性乳品,视为治愈;治疗后产妇乳量增加,但是仍需要给予新生儿部分替代性乳品,视为有效; 治疗后产妇乳量有不明显的增加,仍然呈现出缺乳状态,仍然需要替代性乳品喂养新生儿,视为无效[2]。对两组产妇治疗后的泌乳量及泌乳素进行统计。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n(%)]
治疗后对两组产妇的泌乳量、泌乳素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泌乳量、泌乳素情况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milk production and prolactin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s)
表2 两组治疗后泌乳量、泌乳素情况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milk production and prolactin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s)
组别 泌乳量(mL) 泌乳素(μg/L)对照组(n=30)实验组(n=30)t 值P 值2.20±1.85 3.60±1.43 3.279 0.002 32.04±35.01 43.13±42.41-2.200 0.030
经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n(%)]
产后缺乳,在中医中又被称为 “产后乳汁不行”“无乳”“乳难”。中医学对于产后缺乳的文献报道最早见于隋《诸病源候论》,列有 “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即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3]。妇女产后,元气大伤,阴血骤虚,气虚血耗,认为是临床上产后病最常见的发病机理。该病发病机制一为化源不足,无乳可下;二为瘀滞不行,乳不得下。清代著名妇科医学家傅青主将其原因归结为产后气血两虚及产后郁结乳汁不通。对于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治疗,以补气养血为主,佐以通乳[4]。肝郁气滞型治以疏肝解郁,活络通乳。
西医研究表明泌乳素具有促使乳腺分泌乳汁的生理活性。在哺乳动物,泌乳素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调节乳腺发育、促进乳汁生成、发动和维持泌乳。其分泌主要受神经内分泌调节,垂体泌乳素细胞分泌泌乳素受下丘脑传入的抑制与刺激信号之间的平衡和外周血激素的调控,其受到下丘脑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和泌乳素释放因子的调节[5],如乳汁分泌的过程受心理、精神因素、分娩方式、药物以及疾病等原因影响破坏下丘脑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和泌乳素释放因子的平衡,进而可引起哺乳期妇女乳汁分泌缺乏。治疗上以兴奋大脑皮层,刺激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促进泌乳素分泌为主,而胸部的皮肤受刺激,可通过神经传递到下丘脑,刺激泌乳素mRNA 的表达,从而促进泌乳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泌乳量。
现代医学家根据古籍产后缺乳的论著,并辨证论治自拟催乳方或利用现代化科技将经方制成中成药或用传统的针灸、推拿、按摩或多方法联合刺激泌乳素的产生,促进乳汁分泌,治疗产后缺乳,均取得较好成效。
该研究中的催乳汤,白术、黄芪补气,麦冬、当归、白芍滋阴补血,桔梗引药上行,而通草、漏芦有下乳通脉之效,甘草调和诸药,有补气养血,宣通经络之效,能增加泌乳量,满足新生婴儿母乳喂养的需要[6]。该研究中取穴,乳根位于乳房局部,为乳房充实发育之根本,膻中为气穴、可理气通乳,少泽为治疗缺乳、乳少之经验要穴,循经远取足三里生发胃气、调胃补气,三阴交健脾益血、调肝补肾,阴陵泉属脾络胃、通调阳明经气,共秦健脾胃、调气血、补虚弱、促乳汁之效。通过手指点穴可调和气息并疏通经络,通过局部的腧穴按摩后刺激泌乳素的分泌,进而促进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7]。手指点穴相较于针灸操作,疼痛刺激小,安全无创,手法简便,便于实施运用。
治疗后结果表明,采用催乳汤联合手指点穴方法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P<0.05)。这说明催乳汤联合手指点穴方法在临床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病症中具有绝佳的治疗效果。该文的研究结果得到其他临床研究结果的佐证,在乔山幸等人[8]的研究,采用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方法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100.00%,高于对照组88.89%的临床治疗有效率(P<0.05)。从泌乳量与泌乳素情况来看,治疗后实验组分别为(3.60±1.43)mL 和(43.13±42.41)μg/L,而对照组为(2.20±1.85)mL 和(32.04±35.01)μg/L,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张彤[9]的研究中,同样证实了该文的研究结果。上述情况说明,该文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催乳汤联合手指点穴方法对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简便,提升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