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针拔罐法联合抗阻训练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1-04-09 02:25:42贺水清黄丽
关键词:罐法颈型颈椎病

贺水清, 黄丽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疼痛康复科,湖南 衡阳,421001)

颈椎病患者的血管、神经和脊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肢体活动度较差,且颈椎生理曲度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消失。疼痛是颈椎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止痛是其治疗的首要原则[1]。颈型颈椎病好发于青壮年群体,同时也是颈椎病发病的早期表现,目前以保守治疗为主。抗阻训练是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对患者的颈部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但在缓解疼痛方面的效果不佳[2]。有研究[3]发现,中医手法可以降低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感,对颈椎功能也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本研究探讨滚针拔罐法联合抗阻训练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所有参与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颈椎病诊断标准;②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分≥3分;③ 疼痛持续时间≥2个月。排除标准:① 颈椎病的分型不属于颈型;② 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精神系统疾病;③ 凝血功能异常;④ 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⑤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组间性别、年龄、颈椎曲度、工作时长和病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抗阻训练 对照组患者接受抗阻训练。侧屈:患者做颈部侧屈动作,尽量使耳朵贴近肩部,将手放置在头部颞侧,抵抗侧屈力,左侧屈与右侧屈交替进行。旋转:患者转头后将视线停留在肩膀上,将手置于头部颞侧施加阻力,阻抗患者转头,左旋转与右旋转交替进行。前屈:患者头向前屈,将双手置于前额上施力,阻抗前屈动作。后伸:患者头向后伸,将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头后枕部,阻抗后伸动作。中立位:患者保持颈部中立不动,按前额、后枕和面颊的顺序,手掌依次施力,每次施力持续5 s。上述动作每天均做3组,每组做10次,抗阻训练初期转动的角度和施加的力度均以患者感觉微痛为宜,随后逐渐增加强度,8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d,共3个疗程。

1.2.2 滚针拔罐法 观察组患者在抗阻训练的基础上接受滚针拔罐法。在实施滚针操作前,患者取俯卧位,护理人员使用75%乙醇棉球对其针刺位置进行消毒。护理人员选取压痛点或硬结区作为针刺点,采用怀诚牌中医皮肤滚针GZ3(太原市怀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注册号:晋械注准20152200007)行滚刺手法100次,每次约1 min,滚刺过程中可见皮肤发红或有小血珠渗出。滚刺完成后,采用玻璃火罐对针刺位置进行拔罐治疗,用闪火法将罐吸附在滚刺处,每个火罐在患处停留 5 min,取罐时使用医用消毒棉签将血迹擦净,治疗结束后提醒患者治疗部位1 d内不要沾水。10 d治疗1次,共治疗3次。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情况 在干预前和干预30 d后,护理人员采用简化的McGill疼痛询问量表(SF-MPQ)[6]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该量表包含疼痛评级指数(PRI)、VAS和现有疼痛状况(PPI)3个部分,各部分的得分均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PRI包含15个条目,PPI将疼痛由弱至强分为无痛、轻度疼痛、难受、痛苦烦躁、可怕和极度疼痛6个等级,SF-MPQ总分为上述3个部分的评分之和。

1.3.2 颈椎功能 在干预前和干预30 d后,护理人员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7]评估2组患者的颈椎功能情况。该量表包含10个条目,总分≥5分时表示患者存在颈椎功能障碍,且得分越高表示障碍程度越严重。

1.3.3 临床疗效 干预30 d后,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8]评估2组患者的颈痛情况,并根据颈痛评分的差值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MPQ包含临床主症和生活质量2个维度,共9个条目,最终得分以百分计。治愈为NPQ评分差值≥90%;显效为NPQ评分差值≥70%且<90%;有效为NPQ评分差值≥30%且<70%。无效为NPQ评分差值<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和干预30 d后的疼痛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间SF-MPQ各部分评分和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30 d后,2组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和SF-MPQ总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SF-MPQ评分比较分)

2.2 2组干预前和干预30 d后的颈椎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间N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2组的NDI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NDI评分比较分)

2.1 比较2组干预30 d后的临床疗效

干预30 d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8%(P<0.05),见表4。

表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群体趋于年轻化。颈型颈椎病是各类严重颈椎病的发病前期表现,近年来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颈型颈椎病早期患者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其延缓疾病进程,改善其生活质量。西医常用的康复手法是抗阻训练,该方法主要以静力训练为主,可以起到改善颈部痉挛、修复软组织的作用。中医并无颈椎病这一概念,结合历代医家的治疗方法和疾病自身的特点,该症可以归属于“痹症”和“项强”等范畴,治疗时需内外兼治、驱邪扶正[9]。滚针疗法具有活血通络、舒筋止痛等作用,还可改善患者身体内的血液循环,促进坏死组织再生[10]。拔罐是一种作用于皮肤表面的中医传统疗法,不仅可以调节机体内气血运行障碍,还能降低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

本研究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滚针拔罐法联合抗阻训练,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0 d后,观察组的SF-MPQ各部分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滚针拔罐法联合抗阻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施研等[11]的研究发现,颈型颈椎病患者在接受滚针拔罐治疗后,其VAS评分显著降低,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滚针疗法通过刺激患者疼痛部位的皮肤组织,促使病灶处瘀阻的气血顺畅运行,从而减轻疼痛感;拔罐疗法通过对疼痛部位的毛细血管施加机械性的负压刺激,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目的,且火罐的热刺激还可以扩张毛细血管,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疼痛感[12]。患者拔罐后,局部皮肤表面会出现“自身溶血”现象,增加其自身抵抗力。此外,为期1个月的抗阻训练帮助患者提升了肌力和耐力,以及对疼痛的耐受度。故滚针拔罐法联合抗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还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0 d后,观察组的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滚针拔罐法联合抗阻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提高颈椎灵活度。熊键等[13]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肌内效贴布贴扎与抗阻训练,其NDI评分和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明显提高,颈椎前屈和后伸的活动度明显增加,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抗阻训练从不同的角度对患者颈椎进行锻炼,并借助患者的手部力量平衡训练肌力,帮助其科学调整颈部活动度[14]。滚针疗法和拔罐还能修复受损组织,促进坏死组织再生,对颈椎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30 d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滚针拔罐法联合抗阻训练可以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叶毅君等[15]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滚针拔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治疗2周、4周和随访1个月时的NPQ评分,提高其临床疗效,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滚针拔罐法联合抗阻训练可以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颈椎功能,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罐法颈型颈椎病
开阖枢罐法理论及其基本应用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 01:41:44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0-27 03:10:46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40
火针刺络放血结合罐法治疗痹症的临床体会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