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斌
从郑州来到宜都创新实验学校这个大家庭已一年有余。依稀记得刚来时,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外来户”。来自异省他乡的我心里总觉得和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亦是“怕麻烦”的性格使然,我从不愿张口向同伴们求帮,“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这样看似一个良好的品质,我却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这样封闭的我来做班级工作,其结果可想而知。直到去年徐君老师分享的《我们“不客气”》,犹如当头一棒,瞬间打醒了我,也许,我要做出改变了!于是,寒假期间我回顾了班级工作的种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洋洋洒洒地写成了致我的辅班——张老师的一封信。张老师收到信后,和我沟通了她的想法。原来,她以为我足够优秀,并不需要她,所以没有过多介入。在一番坦诚沟通后,我们最终确立了新学期的共同目标——让202班变得更好!
紧接着,我和张老师开始了破冰之旅:大到网课学习的每周安排,小到班级群信息的发送,我都会和她沟通。很快,我们的细致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本学期开学,在我苦思冥想怎么做升旗仪式时,张老师主动站出来:“升旗流程我来排,国旗下讲话你来做,这方面你擅长。”我万分感动——在我主动出击、释放善意之际,张老师也对我敞开了心扉,我们彼此丢掉了自己的包袱。
趁着三年级进行“分享式学习”的改革之际,我决定和张老师合作,大干一场!我们一起带着学生确定小组长,商讨小组成员的培养方法,制定合作的基本规则……一学期下来,我们班的小组合作如火如荼,成果喜人。我深知,这并非我一人的功劳!
原来,走出自我封闭圈,能够收获这么多美好!我提醒自己要用这种心态面对所有工作,没想到,又让我收获了一个惊喜:记得去年的我,为了布置班级文化曾熬了整整一个通宵。但今年我变了,开学前就积极主动与家委会沟通,他们也非常热情地回应了我,能出点子的出点子,能使力气的使力气,我、张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完成了302“创星特色主题教室”的建设,并获得了“最美教室”的荣誉。这一经历使我明白:在家长面前,我不必一直显得那么“专业”,他们也是很乐于和老师合作的,我们有共同的目的,且我们双方都是被需要的,“被需要”会产生奇迹!
走出自我,让我收获了这么多甜头,于是我变得愈发“不可收拾”。
一次晚饭后,小A同学跑来对我说:“老师,我嘴巴里好像有根鱼刺。”我急忙拉着他去光亮处,发现他嘴巴里只有一个被鱼刺戳破的出血点。“你嘴巴里没有刺,可能吃饭时不小心被鱼刺戳破了,这两天不要吃辣就好啦!”可他回去后不久又跑来:“老师,我嘴巴里真有刺,好疼!”忙碌的我没有再理睬他。这一幕被路过的刘老师看见了,她听孩子说明情况后,没说任何话,只是从医疗箱里拿出一根棉签,检查了小A的嘴巴,说:“刘老师看到你说的那根鱼刺了,你不要动,老师现在用棉签帮你挑出来。”刘老师一番拨弄后对小A说:“好啦,鱼刺挑出来啦。”小A舔了舔嘴巴:“哎?真的没有了,谢谢刘老师。”这时作为旁观者的我震惊了,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小A嘴巴里真的没有鱼刺,可刘老师用她那妈妈般的情怀帮小A拔出了他心里的那根求关注的“鱼刺”。
我的确没有刘老师那母亲般的胸怀和细腻的心思,那么,可否请刘老师帮忙弥补这个弱项?于是,我拜托刘老师在她的微机课上帮忙关注班上另外一个特殊的孩子小E。小E由于幼时的生理原因导致学习习惯差,上课坐不住、自言自语、吮手指,还有那“龙飞凤舞”的字,让我们几位主科老师头疼不已。但刘老师别具一格,她一次次观察到小E每节课堂上的闪光点来进行具体表扬,结果小E在微机课上的表现越来越好,有一次甚至最先完成学习任务。我吃惊之余不忘追问刘老师,才明白个中诀窍,原来当一种教育方式不起作用时,我们需要“另辟蹊径”。于是,便有了我和小E的“悄悄话本”,通过它,我们的师生关系不断改善,小E的课堂表现也日益好转。
走出“孤岛”,我收获了与张老师的相知到稳健,收获了与家长们的理解支持与相互需要,收获了与学科老师的沟通共育,由此,我見识到了更为浩瀚的世界!愿你不是孤岛,你当像鸟,飞出你固有认知的世界。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