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灿
【编者按】影响专业的,往往不是“专业”本身——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方式、小细节、小情绪,也许才是工作中绊着我们的荆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方法,给繁杂的工作找到最佳融合点,使之更高效;需要关注一些细节,将简单的小事做到极致,以达到双赢;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好必要的心理建设,使自己能变成凝聚八方力量的磁场,助力前行。
我是音乐老师,是辅班,还是学校广播站的负责人,虽谈不上“身兼数职”,但也名副其实地带着多项工作。忙乱过,焦虑过,但后來突然明白了——我所有的工作,最终都指向一个目标,就是“育人”。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和平台,就是我工作的方向。所以,我需要将所有的工作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
在不同的工作中寻找共性。开学初,我被一年级组聘为101班副班主任。起初,我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班主任陈老师拍下了一段视频发到班级群里并配文道:“饭后闲暇时光,我和孩子们被音乐包围着!”噢,这是那天课间我带孩子们听音乐的场景。我突然意识到:作为副班的我,可不可以跳出“被动执行”的思维,想想如何利用音乐老师的身份为班级做点什么呢?
恰逢家长开放日。之前每次都是家长全程坐在后面观察、聆听,这次,我上了一节非常规的音乐课:邀请家长作为暖场嘉宾带来才艺表演,获得了孩子们的阵阵掌声,利用奥尔夫音乐游戏让家长参与课堂,家长和孩子们都玩得十分开心,家校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有段时间,孩子们课间爱疯闹,我想,是时候发挥我的作用了!我精心挑选了一些轻松优美的音乐,一到课间就放,舒缓学习压力的同时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果然,孩子们不再疯赶打闹了,时而哼唱,时而舞动——音乐是最能陶冶性情、生发美好的。
看着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我们便有了更系统的班级规划:发挥我的学科特色,建设音乐特色班级,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学会一门乐器。当想法提出时,家长们十分支持,帮孩子购买了奥尔夫乐器,在班级建设了乐器角,课间让孩子们听听音乐、玩玩乐器、组建乐队……
将不同的资源互相转换。除了教音乐,我还是学校广播站的指导老师。这学期广播站遇到了“稿荒”。正在我为此头疼时,小翎同学突然跑来递给我一张纸条:“李老师,这是我给广播站《欢乐跳跳豆》栏目的投稿!”我定睛一看,只见一行歪歪扭扭的汉字和拼音交替的“火星文”。 “这是我自己编的一个笑话!” 小翎告诉我。正说着,小翔同学也跑来了:“李老师,我有一本故事书,上面全是关于三国的笑话,我可以给广播站投稿吗?”
孩子们这些小小的举动引发了我的思考与行动:以这件事为契机,我在班上发起了《幽默故事会》征集活动,鼓励孩子们搜集内容健康的幽默笑话、故事,接着让他们在班上进行播报演练。最后投票选出的最优者将获得“幽默故事大王”的称号,他演讲的故事也会在广播站《欢乐跳跳豆》栏目中播出,每播出一篇还可为班级挣得一张奖励卡。那段时间孩子们兴奋极了,班上弥漫着浓浓的故事氛围。这个过程不仅在无形中让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演讲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还保护了低年级孩子投稿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了参与感的同时,也解决了广播站的“稿荒”难题,并使校园广播与孩子连接得更加紧密。
班主任陈老师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副班,你不要永远想着协助、执行、打杂,你要想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带领班级,你会发现打开了孩子的另一扇门!” 我把音乐老师、广播站的工作融合到副班工作中,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思考,孩子们也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感悟,同时这些体验和尝试又对我的音乐教学和广播站工作带来帮助。这种各项工作间相互促进与融合的良好生态,使我们不仅不会再忙乱,还能更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力量与优势促进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