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从国
为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过硬,懂管理、能干事、善担当的高素质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竹山县教育局组织全县教育管理干部赴浙江大学参加中小学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提升研修班。5天的集中学习,让我收获满满,思维得到拓展,不断获得职业重生的力量。
坚守立德树人之初心,让精神立起来
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对广大教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脱贫攻坚中的责任担当与重要贡献给予高度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高瞻远瞩、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和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与特殊厚爱,是对教育系统的鞭策,更是广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作为承担根本任务的广大教师,必须时刻坚守住教育工作“立德树人”这份初心,对待学生切莫以成绩高低论“英雄”。学校也不能成为分数的“奴隶”,不能被名次“绑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更注重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立德的“德”,就是德行品德,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品性与操守。所谓立德,就是以德育为先,用积极的正面教育激励人。人生最高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树人的“人”,就是要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立德树人,就是要做为人民谋福祉的人,做高尚的人,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根本目的。
立德树人,要求教育工作者认真扎实地上好思政课,坚持用新时代新思想为莘莘学子“铸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具有价值引领和深远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悟“美德”所带来的温暖,把思政课打造成铸魂育人的“金课”。
立德树人,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表率。教育工作者不要辜负习总书记对“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表现力极强的称谓,遵循“为师者要明道信道”“為师者要立德垂范”“为师者要业精善学”“为师者要敬业爱生”四个新时代师德建设标准,用师爱这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潜心治教,影响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从而改变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知识的传递者、道德的引领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的塑造者。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潜心问道,关注社会,学术规范,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立德树人的先锋和楷模。广大教师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工作和生活上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根本准则,认认真真干好每一件事,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化为今后的行为准则。同时,还要用心、用情公平地去对待自己的每一名学生,为学生成长烙上“精神”的印记。
立德树人,要求教师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提高法治意识、环保意识、国防意识等紧密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同写五育并举大文章,让学校活起来
五育并举,就是要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应有地位,突出德育实效,提高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突出德育实效。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积极有效开展向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升智育水平。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根本上防止和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时,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每学年都要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认真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有条件的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办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探索联系艺术院校在学校建立对口支援基地。
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鼓励家长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农村中小学创建劳动教育实验区,安排相应田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等提供保障。
五育并举要克服两个误区:一是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全能发展。二是五育并举不是五育平举。全面发展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这个目标长期被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误解,认为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全能发展,从而导致教育中的平均主义和全能倾向。学校追求德智体美劳齐头并进,家长为学生拼命报班,都想把孩子培养成全能人才,导致孩子负担沉重,疲惫不堪。全面发展是指学生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不受外界强迫,力所能及地让每项素质都发展到最好状态,但不一定是德智体美劳都100分。德、体、美、劳的核心价值在于保底,智育的核心价值在于拔高。德智体美劳五项素质就像人的五个手指,手指为什么天生就有长短,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功能,不需要平均一样长。所以说,同等重要不代表同等分值,五育并举不等于五育平举。
共筑教育美好新高地,让教育美起来
让教育更美好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更高追求,更好的教育本身就是更美好的生活。教育不是发明创造,不必一味追求先进新奇,当下最需要的还是回归教育本真,多点自然朴实。
于是,我们有了追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教人成为高官,还是成为富豪?抑或超越他人,成为人上人?成功的定义有千万种,把成功当作唯一目的,只会让人误入歧途。教育应该让人在一个个过程中,在丰富的场景中触碰人的心灵,让人遇见美好,与美好的人性、人格相遇,让每个人都成为最美好的自己。
教育是一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由不同的场景所承载。回首往事,我们可能会忘记具体的知识,但是美好的教育场景,如与师友围坐一圈,促膝而谈的场景,却会深深打动我们,让我们受益终身。就像我们容易忘记孔子与弟子们谈志的具体内容,但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所呈现出来的其乐融融的画面之美,却叫人挥之不去。
过分的教育功利,精致的利己主义,盲目的社会跟风,快速的拔苗助长等,让学生不堪重负,让家长无所适从,让教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教育美好更无从谈起。教育美好不會存在于从一个培训班奔赴另一个培训班的途中,也不会出现在冷冰冰的管理之中,更不会诞生于急于求成的功利化目标之下。让孩子在教育中遇见美好,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努力让我们的教育变得美好,更加重视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多营造温馨的育人场景,更加重视教育的过程,把实现人的幸福成长作为目标。如此,其他目标也能自然而然地实现。
教育之美好在于没有了教育的痕迹。记得某位教育家有一句名言,大概意思是说,当学生意识到您的教育意图时,教育将失去作用。的确,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在于其留给人们的自然流畅之感,即在师生的人格感染中、心灵碰撞中、理解倾听中、真诚激励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无为”教育有种种方法,如:教育者的示范,无言的身教。教育者虚心、认真听取教育对象的倾诉,促使对方在宣泄中实现自我心理调节;教育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教育者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育对象在亲身经历中实现情感体验,获得真切的感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育者使教育对象在事件或情感对比中,找到差距,心灵受到震撼而猛醒、开悟。
教育之美好在于传递真爱。当孩子遇到麻烦时,扶他们一把;当孩子还不够强大时,保护他们一下;当孩子与父母闹矛盾时,当当家庭调解员;当小姑娘开始长大时,为她们准备好特殊用品……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这样一路呵护、温暖着他的孩子们,让孩子们看见他的爱,让爱变成一束光,照亮孩子一生的成长,让他们成为最美的自己。
我以为,学生喜欢上老师的课,便是教师之美好;学生高兴去上学,便是学校之美好;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的人,便是教育之美好。
让我们共同携手,向着教育美好进发!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