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河南省中考命题小组提出,在命题设置上“要让看过名著的学生与没有看过的不一样”。这意味着,学生走马观花式地阅读不能够满足课标的要求,也不足以在考试中争先。
有些学生对阅读名著不感兴趣。因为经典名著往往带有特定的时代印记,学生不容易与其产生共鸣,对于其深刻的内涵不易理解。如何使名著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呢?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开展阅读“考级”,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考级”指的是围绕学期名著阅读任务,进行测试评定等级的阅读方案。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有计划地把课标推荐的名著阅读篇目,分配到各学段的每个学期;第二阶段是围绕名著篇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了解名著内容、品析名著人物等;第三阶段是检测,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情况,最终评定出等级。
围绕这一阅读方案,我们每学期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如“看水浒、话西游”——名著手抄报、“品经典、数英雄”——“我最欣赏的名著人物”读书汇报会、“读出人物风采”——名著朗诵会、读书小报展览等,然后进行总结和表彰,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进行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对于名著,只靠学生自主阅读是不行的。教师的阅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深入文本,把握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感情。我们开设专门的阅读指导课,增加阅读的效度和深度,采用的方法是以点带面法,指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找到一个點来串起一本书,这个点可以是一种写作手法,也可以是一种思想感情,使学生得以加深阅读体验。如我们在对《朝花夕拾》进行阅读指导时,就以“鲁迅的童年趣事”为主题,把鲁迅的童年小故事串成一条线,又以“迅哥儿的老师”为题追忆鲁迅的求学经历,再以“鲁迅的足迹”为题串起文本中的地点,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三、进行写作训练,汲取名著营养
“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阅读名著可以为孩子们的写作提供广泛丰富的素材。我们让学生进行读书摘抄,通过圈点批注摘录文中的优美词句、段落等;让学生写好书推荐单、读书心得,大胆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事件的看法,提高鉴赏和分析能力;定期举行仿写比赛,进一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汲取更多的文学营养。
四、进行阅读“定级”,收获阅读喜悦
我们在每学年结束时进行阅读“考级”,题目涉及名著词句、人物、写作方法等。教师通过阅卷和学生的平时表现,定出奖项,进行表彰并颁发证书,鼓励学生继续进步。
以“阅读考级”为依托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开阔了学生视野。我们将继续探索,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