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琪
好点子哪里来?好点子经常来自阅读。
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说科学家发现当我们在看影视作品时,脑波活动相当平静,有时甚至跟睡眠状态差不多(难怪有时原本只是想看看影视节目放松一下,结果却睡着了),可是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脑波活动就非常活跃。所以,阅读有益、阅读有助于开发大脑的说法是真的。
這是因为我们在看影视作品时,是被动地接受资讯,但在阅读时就必须主动参与、必须出力,要借助眼睛所看到的文字,自己在大脑里把这些文字组合起来,形成画面。比方说,“春天的景象”,如果是影视作品,只需要一个镜头,短短一秒钟的工夫,观众马上就知道这是春天;可如果是阅读,我们就得透过作家的描述,在脑中构建出一幅春天的景象。
都说影视是强势媒体,这话说得没错,就传播威力而言,影视确实很强,很多时候一个画面就能带来极大的震撼,传递出强有力的信息,胜过文字的千言万语。但我们也不要忽略每一种媒体都有其优缺点,影视媒体当然是有缺点的,最大的缺点就是限制了想象。
想象是无穷的。用文字书写可以说“一个美得不可思议的女孩”,或是“一个帅得一塌糊涂的男孩”,但怎么样才是“美得不可思议”“帅得一塌糊涂”?这样的描述一旦用影视来呈现,势必很难得到一致认同,毕竟每个人对于“美”和“帅”的标准不一样。
阅读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行为,是我们跟作者的对话。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翁少年霍尔顿说,他最喜欢的书,就是在读完以后很想跟作者打个电话的那种书。他做出这样的定义,应该正是因为他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一番非常愉快的“对话”。也正因为阅读十分个人化,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包括阅读经验)以及性情、喜好等都不一样,所以即使同样一本书,带给每个人的阅读体验也各不相同。
在阅读的过程中,脑细胞比较活跃,自然就比较容易激发创意,找到一些好点子。无怪乎杜甫在描述自己写作的状态时会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神”这个字,我的理解就是灵感,就是好点子。
我们再以小朋友都很熟悉的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为例,迪士尼公司在片尾字幕中注明这个故事是受到安徒生作品《冰雪皇后》的启发。“受到启发”这样的说法非常精准,当时很多宣传都说是“改编”自安徒生的作品,这是错误的(当然,也许是考虑到说是改编自安徒生的作品对大众比较有吸引力)。只要你看过安徒生的 《冰雪皇后》 这篇童话,就会知道迪士尼公司的 《冰雪奇缘》和《冰雪皇后》实在没有多大的关系。《冰雪奇缘》主创最初构想的点子,很可能只是源于阅读 《冰雪皇后》时的一个想法:冰雪皇后为什么会一个人住在深山里呢?安徒生在《冰雪皇后》的故事中对此并没有交代,于是他们就为冰雪皇后构建了一个背景故事,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冰雪奇缘》。
有一回,我在温习安徒生的作品时,读到那篇《影子》,觉得有一点儿可怕(因为故事中的影子最后害死了“主人”,取代了“主人”),于是我就想写一个可爱的影子,然后又想,就写一个小朋友的影子吧!
抓住这个点之后,我继续联想,不久就写了一个中篇童话《影子不上学》,讲一个小朋友的影子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上学只是小朋友的事,不关他的事,他就跑出去玩。他一路上遇到各式各样的影子,还差点儿回不了家,后来是靠着妈妈的手影才得以回家。那是有一次碰到停电,妈妈陪小主人玩的时候创造出来的手影。
亲爱的小朋友,想要好点子不断,就多读书吧,最好系统性地读中西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文学,这些都是激发好点子的宝藏。同时,有了这些精神营养作为基础,在读现代作品时一定也能得到更多的乐趣,譬如在《哈利·波特》系列里,其实就有很多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故事以及英国古典童话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