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榛黄达瘿蚊种群动态和防治适期研究

2021-04-08 03:52李维根马海军王洪平
中国果树 2021年2期
关键词:虫瘿结果表明增量

李维根,姜 策,陈 静,马海军,孟 威,高 萍,王洪平

(1辽宁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沈阳110034)(2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榛是四大坚果之一,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榛种类丰富,有平榛、欧榛以及平欧杂交榛,其中平榛主要栽培在我国东北地区。辽宁省作为榛的主要产区之一,以平榛居多,栽培面积近13.3万hm2,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和北部山区,平均667 m2产量50~60 kg,按目前市场售价,正常情况下平均667 m2收益约1 000元[1]。多数平榛处于半野生状态,病虫害发生较重,榛黄达瘿蚊(Dasinura corylifalva)为其常发害虫之一。该虫通过幼虫取食叶片,形成虫瘿,争夺叶片养分,影响叶片功能,减少光合产物,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也可为害果实,引起榛果品质低下。危害严重时,被害株率可高达98%,榛果被害率26%~87%[2]。

目前,生产中防治榛黄达瘿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且尚无明确的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造成盲目用药和滥用药,不利于榛产业的健康发展[2-5]。为此,我们于2016—2018年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章党镇上二村上二北沟,地理位置为东经123°57′29.43′′,北纬41°59′21.12′′,海拔243 m。试验地年平均气温为6.6 ℃,≥10 ℃年活动积温2 700~3 200 ℃,无霜期为130~150 d,平均年降水量为760~790 mm。试验调查区总面积约21 000 m2。

1.2 调查方法

2016—2018年每年从5月10日左右开始调查,到7月10日左右结束,每隔7 d左右到田间调查榛黄达瘿蚊的发生情况。采用对角线法5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300个枝条,随机分成4个大约相等的样方,总计每次调查1 500个枝条,采取有放回抽样,下次抽样仍有抽到的概率。调查时,按样方、样点记录调查到的有效虫瘿数量。有效虫瘿是指新鲜有生长趋势的虫瘿,干瘪、枯死的虫瘿不计算。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因每次调查均为随机区组方式调查,调查到的虫瘿都保留在枝条上,下次调查的就是累计结果,因此,需要减去上次调查到的枝条虫瘿数,才能体现虫瘿的增量。

1.4 种群聚集度分析方法

Kunou CA指标[6]:CA=(s2-m)/m2;丛生指标[7]:I=s2/m-1;聚块性指标[8]:m*/m,m*=m+s2/m-1;平均拥挤度[9-10]:m*=α+βm。式中,s2为样本平方和,m*为平均拥挤度,m为样本平均值,α 为截距,β 为斜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2016年调查结果表明,榛黄达瘿蚊虫瘿增量最多的日期是6月19日,较上次调查(6月10日)增加154个虫瘿,此后虫瘿数量仍然很多,但增量是下降的(表1)。

表1 2016年榛黄达瘿蚊虫瘿数动态 个

2017年调查结果表明,榛黄达瘿蚊虫瘿增量最多的日期是6月20日,比上次调查时间(6月9日)增加84个虫瘿,此后数量开始下降(表2)。

2018年调查结果表明,榛黄达瘿蚊虫瘿增量最多的日期是6月12日,较上次调查时间(6月3日)增加109个虫瘿(表3)。

表2 2017年榛黄达瘿蚊虫瘿数动态 个

表3 2018年榛黄达瘿蚊虫瘿数动态 个

2.2 种群动态数据分析

由图1可知,榛黄达瘿蚊虫瘿增量变化情况为:2016年6月19日达到高峰,然后虫瘿增量下降,6月26日增量为负值,说明6月26日后没有新的虫瘿产生,而原有的虫瘿逐渐干瘪、枯死。2017年6月20日达到高峰,6月末以后不再增加新虫瘿,原有虫瘿逐渐干瘪、枯死。2018年6月12日有1个显著的高峰,6月下旬虫瘿增量不再增加。连续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榛黄达瘿蚊1年完成1代,每年危害造成的虫瘿数量变化呈单峰型曲线,2018年稍早些,2016年和2017年相近。这些与以往研究结果时间表述方面有所差异[11]。

2.3 防治适期的推测

由图2可知,榛黄达瘿蚊虫瘿数量变化情况为:2016年6月19日达到高峰,2017年6月27日达到高峰,2018年6月25日达到高峰。一般按虫瘿率达到10%进行防治。从连续3年得到的数据分析,2016年达到10%虫瘿率的时间约为6月10日,2017年约为6月9日,2018年约为6月7日,说明年度间差异较小,基本可以按照特定时间进行药剂防治。考虑到卵的发育历期需要5~7 d,因此防治成虫产卵盛期需要再提前7 d左右。

图1 2016—2018年榛黄达瘿蚊虫瘿增量变化情况

图2 2016—2018年榛黄达瘿蚊虫瘿累积量动态

2.4 种群空间分布型的时间动态分析

对2016—2018年调查结果按样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每次调查各样方的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值,分析二者的线性关系,计算出Iwao公式中的α值和β 值,计算出决定系数R2,然后计算出每次调查的平均拥挤度以及平均种群密度,计算出聚块性指标,然后计算每次调查的丛生指标和CA指标。

2016年5月13日、20日调查,虫瘿数量极少,所以无法获得以样方为单位的平均拥挤度截距值和斜率值(α 值和β 值),也无法计算决定系数R2,后面的结果表明,种群密度较低时,个体间排斥,但呈聚集分布,单个个体存在,而种群密度较高时,则以个体群为存在单位。丛生指标、CA指标和聚块性指标结果表明,5月27日开始调查的数量结果,都是聚集性分布(表 4)。

2017年调查结果与2016年相似。根据平均拥挤度的分析,5月26日以后调查,密度较高时,仍然是个体群为主,密度较低时,以单个个体为主。但5月26日以前,各项聚集度指标都表明,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现象都可出现,这是由于种群密度低,调查误差较大导致。而后面数次结果都是聚集性分布(表5)。

表4 2016年榛黄达瘿蚊虫瘿数聚集度指标

表5 2017年榛黄达瘿蚊虫瘿数聚集度指标

2018年试验结果与前2年差异不大。平均拥挤度参数表明,5月28日表现为个体间排斥,表现为聚集分布,再以后则都是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表现为不均匀的聚集分布。聚块性指标则表明早期为均匀分布,后来则为聚集分布。丛生指标与聚块性指标结果相同(表6)。

表6 2018年榛黄达瘿蚊虫瘿数聚集度指标

2.5 垂直分布特性分析

垂直分布特点是:虫瘿基本都在上部叶片或果上,中部及以下的部位基本没有虫瘿。虫瘿在叶片上的分布极其不均匀。有时一片叶片上多达14个虫瘿,而很多叶片上却没有虫瘿,说明其分布聚集度变化很大。

3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榛黄达瘿蚊虫瘿数量逐渐增加,至高峰后下降。种群数量变化的前期,空间分布型呈稀疏的泊松分布,后来都趋近于不均匀的核心分布或嵌纹分布。由于5月虫瘿数量较少,调查误差会较大,导致计算结果误差较大,甚至出现结果与事实不相符的情况。这就需要增加调查数量,降低相应的误差。

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的聚集性指标还有几种,如Taylor幂法则等也是常用方法[12-13],虽然本文没有采用,但用这些方法分析出来的结果应该与本文结论相似。本文通过定期抽样调查幼虫造成虫瘿的数量动态,掌握幼虫危害的数量动态。这种方法对抽样时间要求不严格,获得的虫瘿数量和变化动态数据都十分稳定,便于观察和计数。根据虫瘿数量的动态变化,结合文献记载榛黄达瘿蚊在辽宁地区为1年发生1代等生物学特性,就可以确定合适的防治时期。最后获得统计学意义上的幼虫数量动态,再根据卵的发育进度,推算产卵前期的末期,作为成虫防治的最后时期,也是最佳防治适期。通过3年试验,发现不同年份的发生量和发生时间以及增长数量都存在差别,但最佳防治时期却相近,最有利于化学防治。

猜你喜欢
虫瘿结果表明增量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价增量减”型应用题点拨
虫瘿:植物上的育婴房
枸杞瘿螨虫瘿生长动态研究△
基于均衡增量近邻查询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德州仪器(TI)发布了一对32位增量-累加模数转换器(ADC):ADS1262和ADS126
角倍蚜虫瘿对盐肤木光合特性和总氮含量的影响
虫瘿—昆虫与植物互作的奇特产物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