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兵
(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综合文化站,安徽 滁州233240)
在安徽定远的文化史上,池阳诗社是最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一笔的。她不仅成立时间早,延续时间长,更是今天曲阳诗社的发端,为定远的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千百年来,文人荟萃,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源远流长。旧时池阳关锁里,最著名的有太平桥、玉皇阁、城隍庙、赤沙泉、周楠桥、施茶庵、黄华厅、玄帝庙、下马牌坊和池阳诗社,这十大景观中,最能显示出池河古镇文化特色的要数池阳诗社了。
据焚毁于文革中的《池河戴氏宗谱》(戴氏族谱在文革中被扫四旧敬了火神)记载,池阳诗社约起源于明代,故老相传初名为池阳吟社,创始人为戴豪公,名国尊,字子豪。先有八九个人组成,后来一些喜欢舞文弄墨者纷纷加入,主要开展诗词、楹联、书画等活动,当时社址位于池河太平桥东的戴家坂子戴家大院紫竹轩书房内。据说:池河无水也可,杯桁无木不行。日明月明大明一统,君乐民乐永乐万年。这两幅对联就出自他的手。这就是流传几百年来的戴老先生出对子,气死主考官的故事;后池阳吟社以戴豪公送永乐皇帝一副对联而成名。
明万历年间(1575年),诗社戴孝廉(字士超,号蓉村),学识渊博,喜诗词、楹联、书画等。其作有元宵灯会池河太平桥谯楼楹联一副:
上联:“庆太平斗米三钱,天子乐民民乐业”;
下联:“喜今夕千金一刻,灯光留月月留人”。
他不仅楹联对杖工整,而且楷书苍劲有力。秦学政钦其腹笥殷实,赠“经老书橱”匾额一块,由于战乱,太平桥上的谯楼被毁,谯楼、楹联、匾额荡然无存。
据现有资料看,有明确的纪年和诗词记载完整的诗社资料是从1882年开始。此时的池阳吟社已经正式称作池阳诗社了。当时的社长是戴延儒,字裔臣,号子珍。书斋名练川楼(原池河铁木业社西南处)。生于1865年,卒于1920年,享年五十有五。光绪丁酉科拔贡生,做过湖南靖州县令。著有《练川楼诗文集》和《读报笔记》。扬州史可法墓前有副对联:生来有自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就是摘自他的诗作《扬州题史可法墓》。全诗如下:
亭亭松柏拥高丘,人物如今第一流。
生自有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
二分明月忠魂杳,数点梅花正气留。
太息辽阳洪经略,未能完节并千秋。
此诗在当时就流传广泛,众口称赞。当代学者封祝祁、赵子莪、曹树勋、吴研因等对戴延儒的仕途及诗文都有较高评价。从而带动了一些共同爱好者纷纷加人诗社。
民国间至解放前后池阳诗社由戴吉临主持,社址在马寿亭老先生家的梅竹山房。较为知名的有马寿亭、方楚琴、鲍贯三、陈讷、吴功儒、杨立国等,与之交游的还有大学者邑人周龙光等。其后又有张子山、张其传、张溶川、李曙东、米德年、徐风、陈鸣皋等陆续加入。此时诗社会员众多,佳作频出。对池河乃至定远的文化发展影响深远,这一时期在诗社的影响下池河还先后诞生了几个后来发起成立曲阳诗社的诗人:孟献武、贾克瑶、吴湘华等。今天,当年诗社的蓍旧尚还健在的只有陈鸣皋老先生了,他今年已经一百零壹岁的高龄。
五十年代后期,由于历史的原因,池阳诗社停止了明面上的所有活动,只剩下师友间少数人暗地里的往来唱和了。
纵观诗社六百年的风风雨雨,他能够传承的原因有二:
1.传承现实主义与爱国爱乡立德修身的情怀。
2.没有门户之见,不固步自封,奖掖后进,努力做好传帮带。
下面就通过先贤的作品来展现这两点。
戴延儒作品选:
《庆祝光复纪念日六首选三》
沿街五色国旗新,庆祝无分富与贫。
可惜困难经济后,但摹形式少精神。
光复功成已一年,未谋休息但输捐。
此苏多少同胞望,惭愧壶浆献马前。
蒙藏争为独立谋,英俄窥伺更堪忧。
诸君果有牺牲愿,民国方能纪念留。
戴吉临的《寄同学马寿亭》:
同学调零剩马周,乘搓海上任遨游。
回思儿戏三春梦,弹指驹光五十秋。
字法右军钦笔力,人非杜牧也风流。
欣逢吾友方山子,月夕花晨互唱酬。
马寿亭《谨步原韵》:
君子博学通庄周,愧我庸愚未共游。
聚散无常伤往昔,联吟讵料乐千秋。
每怀旧雨香山咏,频忆高风靖节流。
久别重逢慰渴望,离情畅叙互相酬。
《醒世诗》
人生宛似梦中游,攘利争权几时休。
不少豪华随雾散,许多显贵付潮流。
真机以外无真乐,大欲之中有大忧。
纵尔铜山金穴富,何如一醉解千愁。
九一八事件后,日寇在中国大地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池阳诗社的诗友们,纷纷逃难到外地,四处奔波;但他们的诗词创作没有停止过,戴、方、马三位老先生相互用书信联吟。
方楚琴赠马寿亭老友一首写道:
离家树见六番黄,回首池阳路更长。
独在异乡多寂寞,逢君联吟喜忧狂。
马先生《谨步原韵》:
三秋已过菊犹黄,旅客怀乡愁倍长。
愿与我公归故里,同车相伴乐如狂。
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步步胜利,方楚琴作(津浦路管店一战》,有诗为证:
解放军人勇气高,身经百战不辞劳。
暴强日寇闻风败,得胜鼓敲振九霄。
马老先生《谨步原韵》:
军民爱国热潮高,抵抗强权任务劳。
堪笑倭奴作幻梦,空将炮弹响重霄。
人民觉悟已提高,团结精诚认苦劳。
讵料睡狮今已醒,雄威一吼震九霄。
戴吉临老先生闻马寿亭老先生的外甥米德年爱好诗词,即吟诵一首:
惠我往章喜欲颠,池阳遥忆舅甥贤。
相逢旧雨添新雨,既结诗缘更酒缘。
白发无聊惭后进,青云有路羡英年。
他时再到乡关去,定访君家书画船。
马先生及其外甥各抒一诗和前韵。米德年诗:
字韵粗疏语犹颠,勉将俚句奉高贤。
欣逢故老增才识,喜遇文坛启发缘。
流水高山情不尽,长春松柏祝华年;
但能重作回乡计,早放东吴万里船。
马寿亭诗:
捧读新诗欢似颠,琳琅满纸欲高贤;
年轻末欲醇醪酒,白首方交翰墨缘。
有福羡君享大寿,不才愧我悲残年;
他时若到秣陵去,玄武湖边观钓船。
其诗各自抒发出内心的感情,不论走到哪里,池阳诗社的诗友们都相互司令,并以诗抒情。
池阳诗社的张氏俩兄弟,喜诗词,爱书法。其诗词主要描写池河镇旧景,怀古一些有名的景点及池河镇的特产。其兄长张其传年轻时,有《偕子通叔,溶川弟游赤砂泉》诗:
大阮邀同小陆行,玉皇阁下好风迎。
岩遮丛树花无影,石激奔泉雾有声。
玉蟹多情浮水出,赤砂矜色映霞明。
载归汲得瓷罂满,月下烹来好共评。
一气伸展,清新疏朗,典雅而又生动,写景入神,他善书法,正草隶篆样样精通。特别是狂草,苍劲有力,彰显字功深奥。其弟张溶川的《忆池河旧景》:
穿市长河傍市回,石桥高不碍帆桅。
黄梅水涨鲥鱼出,红黍风翻锦雉来。
藕样首乌无比美,笋般茭白芭须裁。
季鹰乡思因风起,劫后吾庐安在哉。
少不嬉游肯后谁,短衫爱受柳风吹。
花开野岸随蜂采,果熟家园先鸟窥。
涉赤砂泉掏玉蟹,过玄帝庙踏神龟。
清霄旧景重温处,梦里童心尚末衰。
此诗恰如其分写出了池河镇旧貌景点及特产。他作的词南乡子《池河春雨》:“雨气锁长空,寒逼溪花淡不红,张网花前杨复落,匆匆,忙煞船头蓑笠翁,新涨白溶溶,远近风帆似画中。芳草无边烟处碧,濛濛,春到桥东第几峰?”张溶川先生从教几十年,酷爱诗词楹联,很多单位及个人来信索稿,曾在多家诗词刊物上发表,留有他的墨迹《溶川诗集》,至今仍保存完好。
米德年作品选:
《绝句两章》
苍颜白发久心倾,愧我无知学未成。
长者谬嘉寓意重,不才何敢望高明。
人生最痛感分离,未送行旌因病期。
莫道年高难聚首,老当益壮胜今时。
方楚琴作品选:
《赠寿田老友二章》
离家树见六番黄,回首池阳路更长。
独在异乡多寂寞,逢君联咏喜尤狂。
秋风秋雨寒入帷,孤灯夜静掩柴扉。
卧眠还作回乡梦,儿女亲朋笑语陪。
《步马戴二公十一尤韵》
独立江楼瞻四周,黄花满目共谁游。
家园迢递途千里,湖海羁留岁六秋。
云树苍茫空想望,江涛汹涌入荒流。
传书端籍南来雁,引玉抛砖渴唱酬。
张子山作品选:
《冬夜》
千金难买是春宵,冬夜围炉寒亦消。
识破世情知冷暖,诗成险韵费推敲。
当头明月谁曾见,过眼云烟不必瞧。
回首管他悲白发,能留笑骂在今朝。
陈鸣皋《89秋感怀韵》
一年时序属三秋,雁阵惊寒声自留。
先后纠平真理在,是非颠倒又何羞。
笑迎好友因过院,为到衰残不住楼。
坦荡胸怀寻乐趣,此生只见别人愁。
90年冬月十四日为亡妻八十四岁诞辰,又是他俩结婚六十年,她去世十年忌日六章选一
写到人生第末章,书篇不会有多长。
他时地下如能见,相对无言泪几行。
张薪樵(张其传)作品选:
《上子山叔》
胸怀坦荡无私念,名利消除总达观。
世事洞明真亦假,人情翻覆暖与寒。
村居岂羡华堂乐,市躁何如陋巷安。
耄耋退休偏爱静,临流作赋不弹冠。
张薪樵(张其传)作品选:
与德年弟游逍遥津公园感赋
名缰羁释返逍遥,豆叶池边度曲桥。
狮困笼中如伏枥,鹤鸣网内难冲霄。
舟横画阁无人问,松挺危楼独自摇。
道听张辽当日勇,吴侯空自说英豪。
池阳诗社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没有人再敢轻易写诗写词了。诗社一直停办到改革开放后,才有些诗词、楹联爱好者写了一些作品陆续在刊报上发表。但没有正式组建诗社,直到2012年10月,在池河镇人民政府、镇综合文化站大力支持和组织下,机关单位、社会各界人士、诗词书画爱好者组建了“池河镇诗词书画协会”。
现在池河镇诗词书画协会会员有近百人,从事诗词、楹联、书画创作活动。诗词爱好者徐营培先生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退休后业余时间酷爱书法、诗词创作,经常有作品在多家诗词刊物上发表。他创作《咏革命老区池河镇抗日游击队》:
皖东古镇说池河,革命老区故事多;
太平桥头捉鬼子,玉皇阁下驱倭魔。
东扰西袭留战绩,南征北战谱凯歌;
抗战八年根据地,而今繁荣更祥和。
池河镇诗词书画协会会长戴家欢先生,在第一届定远池河梅白鱼美食文化旅游节时作字韵粗疏,俚语句颠一首《池河镇赞》:
千年古镇,名曰池阳;官马大道,直通寿梁。
关锁通衢,云集贾商;号称幽州,名扬四方。
镇内十景,美名远扬;玉皇仙阁,古色古香。
太平桥下,梅鱼成行;城隍古庙,香火盛旺。
尼姑庵旁,施茶人忙;黄花亭上,首乌粗壮。
周栏两桥,溪水流长;赤砂山泉,水清蟹亮。
玄帝庙里,争踏龟王;下马牌坊,雄伟气昂。
池阳诗社,书墨飘香;紫气东来,悬挂城上。
西映长庚,字向西方;池河今天,换了人间。
楼房林立,道路宽广;绿化带上,郁郁苍苍。
京沪高铁,设站青岗;交通便捷,车来人往。
池河两岸,五谷杂粮;鸡鸭成群,粮油满仓。
岱山坡上,披满绿装;果树满山,遍地牛羊。
晓山寺有,野鸡羊獐;神仙洞旁,花草绽放。
水库鱼跃,农家歌唱;依山傍水,鸟语花香。
山青水秀,鱼米之乡;古镇池河,是吾家乡。
生态美景,翰濹飘香;欢迎各界,来此观光。
到目前为止,诗友们送来稿件达百余篇,在第二届定远梅白鱼美食文化旅游节期间,由池河镇综合文化站站长李学兵牵头,成功出刊两期。
池阳诗社翰墨飘香六百年,今天的“池河镇诗词协会”可以为更多爱好诗词创作的诗友们提供更好平台,成为池河镇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成为池河镇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成为池河镇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牌,促进了池河镇文化事业的快速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