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患者体验的医疗空间设计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国际医疗中心项目创作有感

2021-04-08 02:48张丽欣
建材与装饰 2021年9期
关键词:院区标高门诊

张丽欣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0 引言

建筑作为和人类生活最息息相关的空间成为判断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的条件。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早已跨越了奔波于基础物质生活的层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看病就医是除去衣食住行之外人们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人们不再单纯满足于在一个单维空间里缺乏温度的治疗,因此,医疗服务、环境品质、合理流程等多方面就医体验的更高需求成为医疗建筑设计势在必行的新起点。

本案所属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内东南侧,占地面积约2000m2,周边交通便利,紧邻浮山山脉风景区,风景优美。院区东、南、北三面紧邻城市道路,整个院区地势高差较大,基地与城市道路衔接较难,与北侧银川东路及西侧海尔路均有10m 左右的高差。基地内部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场地西北角与东南角高差近10m。院区一期、二期建设项目均已投入使用,国际医疗中心为该院区的三期工程。项目是服务外籍人士、高端人才,提供优质国际医疗保健和健康服务为目标的医疗中心;同时在医院管理、质量、环境、服务等方面,均与国际标准全面对接,打造符合JCI 国际标准的高端国际医疗中心。将循证健康设计实践和JCI标准应用于项目规划中,尊重患者的隐私,为患者、访客、员工创建更安全的环境,对设计提出较高要求和挑战,如图1 所示。

1 提出问题

设计之初,项目组对本项目的难点进行梳理,提出本次设计需要重点解决的三大问题,这也成为项目设计理念的来源:

(1)国际医疗中心场地位于院区东南,西高东低,高差近10m,周边紧邻二期医疗用房和院区现有污水处理站,地块狭小、高差大、容积率高,如何规避场地内不利因素,合理利用高差,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组织院区流线及内外部交通?

(2)如何通过国际医疗中心的建设对院区进行功能整合?

图1 国际医疗中心东南人视

(3)如何将患者体验感贯穿设计始终,在高强度的建设发展中体现国际医疗中心特色?

2 设计策略

针对项目难点,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设计思路:

2.1 保证院区规划的总体完整

用地最大化:在不影响一二期医疗功能及交通流线的情况下,充分整合东南侧设计地块。

北侧不影响医疗区门诊主入口形象及道路环线的畅通,西侧与二期医疗用房满足间距的要求,东侧考虑处理站地上地下用房位置及间距,南侧考虑消防环路的要求。

体量最优化:通过对用地条件、建筑形象、城市关系以及医疗护理模式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将建筑形体定位为L 形高层塔楼布局,充分利用东南侧日照及景观条件,与现有建筑肌理相协调,围合向心景观,形成整体建筑群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以及连续的城市界面。

交通最优化:院区用地狭长,高差大,东侧海尔路承载了院区主要车流和人流压力,作为院区主要出入口,南侧城市次干道,道路狭窄,设置保健及国际门诊住院出入口,东南为污物出口。北侧银川路作为办公后勤出入口。

院区单向循环接驳体系:结合原有建筑正负零标高和道路标高,延续其交通体系,形成双首层落客,一层形成即停即走的快速接驳车道,车辆经短暂停留后绕环线由东侧单向使出。地下一层接驳车辆可通过坡道分别驶入门诊、医技、住院各自停车区,科研办公车流从用地北侧出入,设置专用行政科研停车区,达到医患分流。

国际门诊利用不同标高基面梳理交通流线,北侧将用地规划整合为负一层26m,一层30.5m 标高,形成门诊双首层落客体系。南侧、东侧整合为26m 标高及21m 标高,26m 标高平时作为国际门诊住院车行流线,特殊时期兼顾重大外事活动期间医疗保障车行出入口,利用东侧21m 标高组织国际门诊后勤物资及整个院区污物流线,实现不同人员分组落客、洁污有序分流。

功能合理化:资源共享:充分考虑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之间的联系,北侧设置汽车坡道与广场地下车库相连,西侧在地下二层与二期车库连为一体,地上通过空中连廊与二期裙房产生便捷联系,共享医疗资源与大型医疗设备,手术室与二期中心手术区域相联,实现整个院区医疗资源的优化共享。

整合院区遗留问题:将院区垃圾收集站整合在地下2 层,污物车辆从专用坡道进入地下二层转运区,实现洁污分流;整合院区东南角污水处理站,将其地上部分进行改造,形成景观平台的同时,在地下设置废气处理间,达到排放标准,并通过建筑实现高空排放。

2.2 注重患者就医的体验, 充分体现国际医疗特色

2.2.1 公共服务空间

(1)利用底层架空形成独立落客空间。首先,合理组织好上下客的落客空间,能够较大地提升就医体验的满意程度,我们希望通过设计使患者从入院的第一分钟开始,便能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患者体验从进门落车的次序开始,通过优雅温馨的大堂空间到达各自的住院病人区和门诊病人区。大厅家居式的环境能够安抚等待的躁郁。设计充分利用视觉、情感、记忆的相互作用,使人与空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巧妙利用南北高差将主入口广场和南侧负一层广场相联系,南侧形成独立住院落客空间,将室外空间向建筑内部延伸,住院广场落客后,患者可通过住院门厅到达6 层的空中花园办理住院,也可通过引导空间缓缓带人北侧主入口。

有特殊需要时,特需病患可通过独立的VIP 电梯到达各层。

(2)空中办理大厅:住院部与门诊之间架空形成6 层空中办理大厅,打破常规设计流程,实现紧张用地条件下医疗功能布置,同时结合屋顶花园景观,将绿色自然引入建筑空间。

2.2.2 门诊空间

(1)组团化候诊空间。门诊医技采用组团化候诊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形成诊室、治疗、检查于一体的一站式模式。同时保证各单元均有良好的通风采光。VIP 特需门诊设置分散小候诊空间,实现环境独享和私密性的要求,同时方便封闭式安保管理。

(2)双通道设置。医技体检区域采用双通道设计,不同人群共享医疗设施,互不影响,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和医疗设施得到最高效利用。

2.2.3 病房空间

护理单元采用双通道岛式布局,分散式护理站提高每位病人的护理度,病房视线处理更加注重患者隐私,同时打造家人陪伴的住院体验。同时遵从国际JCI 标准对患者隐私的保护,设计对公共访客电梯厅和医疗电梯厅进行区分,公共访客电梯厅靠近访客等候区,方便探视管理。顶层VIP 套间结合独享空中花园,将高规格、高档次的医疗环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2.3 创造都市桃源,打造绿色的空间体验

遵循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隐私的服务理念,我们提出“都市桃源”概念,将多层次立体景观嵌入建筑之中,通过空中庭院联系各功能,形成“栖山、望城、观海”的景观花园,充分利用周边景观资源的优势,打造城市客厅,将不同标高的屋顶花园和空中花园贯穿于建筑,与山、海、城形成“对望”。在都市环境中营造治愈空间,使患者如同置身事外桃源,感受熟悉、放松、被呵护的就医体院。

国际门诊与院区建筑相融合、与城市环境形成对话,融合青岛当地特色和院区色彩元素,以典雅色彩,简洁流畅的横向线条与现有建筑相呼应,整体形成现代与传统,科技与自然的有机结合,依托青医附院这一生命守护港湾,让患者沉浸于安全与人性化的就医环境之中。

图2 国际医疗中心一层落客车道

3 结语

城市空间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的运行载体,各类公共建筑是构成城市空间结构基本框架的一部分,而医疗建筑所承载的功能是和人们建立最直接关系的一个重要坐标点。医院建筑必须也要融合到城市公共空间,除去完整的,优质的医疗功能,也应该是愉悦的城市公共场所,它不仅是一个治疗病痛的场所,也应该是一个能让心灵得到放松的休憩之地,除此之外,它还是标志着健康社会的闪光点。医疗建筑设计师的创作使命应该是建立在对功能和心灵完美融合的考虑之上,这才是当下医疗建筑设计创作的核心价值。

猜你喜欢
院区标高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多级节能工厂化养殖池塘建设的标高设计初探
院区再造
运用评分制对某院两院区红细胞出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办公楼楼面装饰标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安庆铜矿主井提升机系统反转/过卷故障分析与处理
多院区管控:院长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