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宇,赵 寒,李 勤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00040)
2019年12月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疫情;WHO将该病命名为COVID-19[1-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1月20日将其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3-4]。
随着对疫情的进展,各省陆续发现检测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阳性但无临床症状的感染者。国家将其命名为无症状感染者,并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中[5]。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指出,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成为传染源[6];在随后的诊疗方案中,再次明确其与确诊病例一样,均能成为传染源[7]。本文对重庆市于2020年1月21日至7月31日报告的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相关特征进行分析,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系统”,病例为重庆市各区县2020年1月21日至7月31日报告的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8]中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定义为:“无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SARS-Cov-2病原学或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重庆市无症状感染者均为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者。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判定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收集其性别、年龄、职业等基础资料,诊断时间及解除隔离时间等信息。各区县按照最新“防控方案”要求开展个案调查,在“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收集相关个案的感染来源、发现途径及涉及相关聚集疫情的资料。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特征,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
2020年1月21日至7月31日,重庆市累计发现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242例,其中63例转为确诊病例;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者179例,占全市COVID-19感染者比例的23.49%(179/762)。转为确诊的63例无症状感染者,从诊断至转为确诊病例的中位数时间为1.17 d,最短0.04 d,最长11.79 d。每天转化率以2020年2月4日最高(33.33%),2020年2月9日为第二个转化率高峰(32.00%),之后逐渐下降;2020年2月13日以来,每天转化率在5%以下,3月23日起转化率为0,见图1。
图1 重庆市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日变化趋势
2.2.1时间分布
179例无症状感染者中,最早诊断时间为2020年1月27日,并在2020年2月12-15日出现1个报告高峰(44例,占24.58%),之后波动性下降。2020年1月27日至3月14日,以重庆本地感染为主,其次为境内其他省份输入;2020年3月15日之后未发现本地感染的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境内湖北省输入和境外输入,见图2。
图2 重庆市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确诊时间分布
2.2.2性别年龄分布
男∶女=1.00∶1.08。最小2岁,最大80岁;各个年龄组均有报告,以25~<30岁组报告无症状感染者最多(22例,占12.29%),其次为20~<25岁组(21例,占11.73%),见图3。
图3 重庆市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年龄分布
2.2.3区县分布
179例无症状感染者分布在24个区县,排列居前3位的区县为:万州区(66例)、渝北区(20例)和奉节县(15例),占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为56.42%。
2.2.4职业分布
分布在15个职业人群,以农民最多(40例,占22.35%),其次为学生(39例,占21.79%)、家务及待业(30例,占16.76%),见表1。
表1 重庆市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职业分布
179例无症状感染者中,输入引起的重庆本地感染91例(50.84%,91/179);境内其他省份输入70例(39.11%,70/179),境外输入18例(10.06%,18/179)。境内其他省份输入主要以湖北省输入为主(69例,98.57%),云南省输入1例(1.43%);湖北输入病例涉及该省12个地市,以武汉市最多58例,其次为宜昌和襄阳各4例、荆州3例。
重庆市无症状感染者主要发现途径为经病例密切接触者筛查和聚集疫情调查发现,共发现病例112例,占62.57%;其次为对湖北来/返渝人员开展COVID-19核酸筛查累计发现46例(25.70%)、对境外来/返渝人员筛查发现18例(10.05%)、针对重点人群筛查发现3例(1.68%)。经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的112例病例中,对重庆市内病例密切接触者筛查和聚集疫情调查发现110例、市外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协查发现2例。112例病例从隔离医学观察至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时间为0~19 d,中位数时间为3 d。
全市共报告COVID-19疫情88起,其中由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聚集疫情8起,占9.09%。8起疫情均为湖北输入疫情,其中武汉输入7起、宜昌输入1起。疫情发现途径为:本地二代病例密接筛查发现4起,湖北返渝人员筛查发现2起,本地三代病例溯源发现2起。
8起聚集疫情共涉及9例湖北返渝的无症状感染者,从湖北返渝日期至筛查出SARS-Cov-2核酸阳性时间16~40 d,中位数时间27 d,从返渝至作为密接隔离时间为14~31 d,中位数时间26 d。
截至2020年8月7日,179例无症状感染者中有178例已经解除隔离,从诊断到解除隔离的时间为5~130 d;其中以>7~14 d最多(82例,46.07%),其次为>14~28 d(61例,34.27%)和>28 d(22例,12.36%),有13例(7.30%)从诊断到解除隔离时间间隔在7 d以内,见表2。
表2 重庆市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时间分布
重庆市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在所有SARS-Cov-2核酸阳性病例比例为23.49%,高于全国、湖北省武汉市、浙江省及福建省等地无症状感染者占比(全国6.9%、武汉市4.1%、浙江省8.41%、福建省1.0%)[9-10]。重庆市无症状感染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高发年龄为20~30岁,职业以农民最多;分布于重庆市24个区县,以万州区报告最多(66例,36.87%)。
首例无症状感染者于2020年1月27日被确诊,主要通过聚集疫情调查、传染源追踪途径被发现,为湖北输入病例。发现时间早于全国防控方案中相关定义提出时间[11]。重庆市于2020年2月7日起,要求对所有核酸阳性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均开展SARS-Cov-2核酸检测[12]。核酸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无症状感染者发现的及时性,并在2020年2月12-15日形成一诊断高峰(44例,24.58%)。
重庆市无症状感染者以境内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感染病例为主(91例,50.84%),2020年3月15日之后未发现本地感染的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境内湖北省输入和境外输入。
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传染源追踪调查及重点地区或人群SARS-Cov-2检测等途径发现[13]。重庆市以病例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疫情调查途径发现为主(112例,62.57%);其次为对国内或境外疫情高发等风险地区返渝人员筛查(64例,35.75%)。经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从隔离医学观察至SARS-Cov-2核酸阳性的中位数时间为3 d,较江苏省扬州市短(6 d)[14]。
由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聚集疫情共8起,均为输入病例引起。涉及的9例湖北输入人员其抵渝时间至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时间较长(中位数间隔为27 d),说明无症状感染者由于发病较隐匿,导致发现相对较困难。因此加强密切接触者筛查,及时对重点地区或重点人群开展SARS-Cov-2核酸检测,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对疫情防控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中无症状感染者从诊断到解除隔离的时间为5.42~130.25 d,≤7 d的占7.30%,>7~14 d的占46.07%,>14~28 d的占34.27%,>28 d占12.36%。时间波动范围大主要是由于不同阶段国家对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要求不同导致。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1月2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5],首次要求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监测和报告,可根据当地疫情采取居家治疗和观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2月6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6]要求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14 d,或隔离7 d后核酸检测阴性方能解除隔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2月21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15]则进一步明确了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和解除隔离要求,为“集中隔离14 d,原则上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 h)可解除隔离”。无症状感染者的及时发现和管理,很大程度降低了无症状感染者引起大规模社区传播的风险,在疫情防控中取得良好效果。而无症状感染者在解除医学隔离观察后,有必要开展2~4周的健康监测,避免个别病例可能出现复阳导致疫情的蔓延。
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其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尚需开展进一步科学研究。目前的密切接触者筛查、传染源追踪调查、重点地区或重点人群SARS-Cov-2检测等途径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只是某个时点的状态,当时无法判断病例是隐性感染无症状感染者,还是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无症状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和传播动力学研究,深化对SARS-Cov-2传播特征的认识。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由于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发现和管理每一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法实现,其导致隐匿传播的风险难以避免。按照SARS-Cov-2感染的特征,由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续发感染者中,有较大比例将出现临床表现。因此,建议持续维持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对COVID-19可疑病例的监测敏感性,早期发现散发病例和小规模聚集性疫情,及时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有流行病学关联的人员进行主动筛查,尽早发现和隔离潜在的无症状感染者,最大程度降低无症状感染者导致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