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琴 叶继才 陈秋桓 潘燕贞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040)
大多数扁桃体周围脓肿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尤其多见于慢性扁桃体炎屡次急性发作者。由于扁桃体隐窝的阻塞,特别是上隐窝中细菌和炎性产物破坏上皮组织,向隐窝深部发展,穿透扁桃体被膜,进入扁桃体周围间隙,形成蜂窝织炎,继之形成脓肿。本病好发于青壮年[1]。扁桃体周围脓肿的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腺病毒及厌氧菌等[2]。以往的抗菌治疗方案中青霉素为首选抗生素,但近十几年,因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青霉素耐药性增高。我院对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入院治疗常规使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联合硝唑抗菌治疗,在脓肿行切开排脓后,一般1周左右患者症状可完全缓解,白细胞正常,治愈出院,长者不超过10 d。除以上常规治疗方案外,对部分患者应用疏风解毒胶囊进行辅助治疗[3-5]。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扁桃体周围脓肿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6]。纳入标准:符合扁桃体周围脓肿诊断标准;无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者(如肺炎、支气管炎、严重喉炎、中耳炎等);合并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及有过敏史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耳鼻喉科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诊断为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男性29例,女性7例;其中20~30岁6例,31~40岁7例,41~50岁7例,51~60岁7例,61~70岁8例,70岁以上1例;病程1~7 d,平均病程(3.71±1.12)d。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5例,20~30岁5例,31~40岁6例,41~50岁5例,51~60岁9例,61~70岁9例,70岁以上2例;病程1~7 d,平均病程(4.02±1.31)d。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脓肿出现波动感明显的须先行脓肿切开排脓治疗。对照组常规使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308)2.0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奥硝唑0.5 g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90047)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为1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退热时间、疼痛消退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及红肿消退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基本治愈:咽痛咽部堵塞感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正常,呼吸通畅,扁桃体周围脓肿基本消失,白细胞正常水平。显效:无咽痛,咽部阻塞感较前明显减轻,体温正常,呼吸通畅,扁桃体周围局部充血肿胀较前明显减轻,白细胞正常水平。有效:咽痛、咽部堵塞感症状较前减轻,查体,体温正常,呼吸通畅,扁桃体周围充血较前略减轻,白细胞正常水平。无效:咽痛、咽部阻塞感未见改善或加重,体温偏高,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扁桃体周围肿胀未见缩小或增大,白细胞仍高于正常。治愈率=(治愈例数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8.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分别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1。治疗组退热时间、疼痛消退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及红肿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6 36退热时间1.51±0.60△2.03±0.82疼痛消退时间2.13±0.52△4.13±1.55白细胞下降时间1.96±0.61△3.21±1.53红肿消退时间2.78±0.76△4.25±1.17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因脓肿向下咽部发展,转入ICU进一步治疗,升级抗生素治疗1周后痊愈出院。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后IL-6和TNF-α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n=36)对照组(n=36)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6(pg/mL)24.48±3.72 8.43±3.39*△25.61±3.49 16.84±2.47*TNF-α(ng/L)0.93±0.27 0.54±0.10*△1.24±0.13 0.79±0.21*
2.4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入院时,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外周血C反应蛋白分别为(61.85±8.35)、(62.33±7.46)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日,对照组的外周血C反应蛋白(20.24±2.57)mg/L,治疗组为(8.41±1.95)mg/L,治疗后第 7日,对照组为(6.97±1.25)mg/L,治疗组为(3.65±1.43)mg/L,均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且治疗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5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肝肾功能相关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扁桃体周围脓肿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导致,中医学称为“喉关痈”“骑关痈”[8]。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外感风热邪毒,邪毒结于喉核,致脉络阻滞发病。疏风解毒胶囊由虎杖、板蓝根、连翘、败酱草、柴胡、芦根、马鞭草及甘草等配方而成,可疏风清热,亦可解毒利咽,适于治疗风热证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10]。虎杖有微苦之味,具微寒之性,以肝胆肺经为归,可达清热解毒之效,兼可止咳化痰[11],为组方之君药。连翘性凉味苦,入心肝胆经,亦能清热解毒,并具有利咽散肿的作用,可达透肌解表的功效[12];板蓝根性寒味苦,可清热解毒[13],两药共为臣药。柴胡性味苦,微寒,和解表里[14];败酱草性凉,具辛苦之味,可以清热解毒,兼具祛痰排脓的作用[15];马鞭草性凉,味苦,兼具清热解毒与活血散瘀之功,且能利水消肿[16];芦根属于味甘寒之药,入于肺胃经,功效为清热泻火,能生津止渴,去烦[17],上药共为佐药;甘草则是调和之使。诸药组方,可直达至上焦肺卫,起到祛风清热、解毒散结的作用。
疏风解毒胶囊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通过有效抑制IL-1α、IL-1β、IL-2、IL-4等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发挥多靶点抗炎效果;而且能提高SOD活力、降低TNF-α,提高机体耐受性[18-19],从而达到机体的康复。临床疗效观察表明,疏风解毒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有利于脓液的吸收,减轻黏膜水肿,促进炎症消退,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与单独使用抗生素相比有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