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模式引领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体验中去感悟、去交流、去提高,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培养探究精神,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高效、灵动、充满乐趣。
关键词:活动型课程;道德与法治;趣味
道德与法治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因此活动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各种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产生体验,建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涵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凸显道德课程灵动性,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一、形式多样的课前活动,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上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做时事报道或小品表演等,为学习内容做好铺垫,能引领学生提前进行思想道德的主题,让他们在上课前就进入期待、舒畅的状态。反刍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新的道德经验产生有机的连接,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使家长参与到学校道德教育中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良好合作。
案例1:《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1课《挑战第一次》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回忆自己经历的“第一次挑战”,回忆当时的情景、自己的状态与心情,然后请爸爸妈妈一起收集自己“第一次挑战”的照片、视频或成长记录等材料,学生找到了许多“第一次挑战”的照片等资料。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第一次挑战”的情景,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对上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有效的课内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体验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收获、发展,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这样的教育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留下有意义的痕迹,实现其精神构建和個性形成,促进健康成长。
(一)创设情境“活”起来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产生“入境始于亲”的效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个逼真的情景,化静为动,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始终保持美好、愉悦的心理状态和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我们的课堂会更加灵动、更有效、充满乐趣。
案例2:《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初步引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作为背景音乐,配以祖国有代表性的风景,逐步完善祖国版图,随着图片逐行出示教科书上对应的文字。学生一看就知道了我国版图的基本轮廓形状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了解到我们的祖国非常美丽。在轻松的课堂氛围里,教学目标自然而然得到实现。
(二)体验活动“动”起来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把小品、竞赛、游戏、辩论等生动活泼的体验活动引进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这些精心设计的课堂体验活动,常常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案例3:《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15课《坚持才会有收获》
教师先让学生看故事《青蛙看海》,学生对坚持不懈的青蛙充满敬佩。接着教师请几个学生扮演小青蛙去看看大海。学生开始青蛙跳,跳了15个,学生脸红冒汗。老师问“小青蛙”:“要休息一下吗?为什么这样选择?”“小青蛙”继续往上攀登,又跳了20个,已经跳不动停下来。教师问“小青蛙”:“还想坚持吗?”坚持跳的“小青蛙”又跳了20个,终于到达山顶。教师出示美丽浩瀚的大海图,“小青蛙”终于看到了浩瀚的大海。最后教师采访成功登顶的“小青蛙”和中途放弃的“小青蛙”有什么感受,表扬坚持不懈的小青蛙特别有毅力。
这些活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实现目标虽不容易,但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克服困难坚持下去,最终就可以通过一小步一小步累积完成梦想。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学生情感体验,走进学生心灵,让课堂充满趣味和挑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聚焦生活“悟”起来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与生活连接的活动更能打动学生情感,走进学生心灵。《道德与法治》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生活的教育价值,常选取学生当前的典型生活事件作为教学活动范例。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唯有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践行生活,才能最终完成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目的。
案例4:《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16课《我给自己颁个奖》
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可是一些学生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课前教师向家长了解,查看以前学生的照片,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了解学生的进步。课堂上教师出示了一位学生以前和现在写的字,让学生找找有什么不同?出示那个学生的视频。她练字的时候很认真,还获得广东省中小学书法大赛优秀奖。教师给她颁个奖:书写进步奖。接着教师出示了坚持锻炼跳绳、背古诗词、做家务的同学的照片、作品、作业等。回望过去,有的学生激动得流下眼泪,有的学生非常羡慕,有的在静静地回忆,笔者知道,学生一定体会到了自己的成长,感受到自豪与喜悦。教师充分了解学生,选取学生以往的生活素材,汲取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让学生剖析,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大提高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体验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活起来”“悟起来”,这种乐学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
三、超越文本的探究活动,内化学生行为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开放的课程,要求使用者去重组教材,去完善补充教材。教师要洞悉和分析学情,采用新颖的教学理念把握教材,创造性地活用教材,教学设计既要围绕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围绕教学目的,设计让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放性。
案例5:《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6课《传统游戏我会玩》
教师让学生了解了传统游戏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出示了椰壳鞋游戏,学生充满了新鲜感,最后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究外国传统游戏及其玩法,与你的家人玩一玩。这样的实践活动从了解我国的传统游戏延伸到了解国外的游戏。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地理条件、文化传统对游戏的影响,对外国的游戏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动手实践等,将小课堂引入大社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经受考验,内化行为,这些有趣的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立体而生动的世界,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化。
让学生走进教师精心创设的活动中去,笔者常常惊喜地看到,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感悟,开心地交流分享,让原本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生动的课堂,为学生构建一个个立体而生动的世界,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新知识,提高道德素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展现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无穷的趣味。
参考文献:
[1]王新,李阳.确立学生主体理念,探讨人才培养途径[J].教育探索,2003(10).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09).
[3]高良.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课教学[J].政治课教学,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