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 脚下有路

2021-04-08 13:02严晓华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9期

严晓华

摘 要:通过阅读《岭南教育之光——岭南名师成长故事》,我对名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也激励了我。他们的“教育之光”里有敬业奉献,有寓教于乐,有严谨治学,有科研促教……这光唤醒了我的进取心,照亮了我的人生路,温暖了我的世界,使我更坚定地走脚下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关键词:岭南名师;教育之光;成长故事

我是一位已有十几年教龄却极其普通的老师,仅粗略阅读过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钱梦龙、于漪、李镇西等教育家的书,现在的我,除了积累了一些少得可怜的教学经验,似乎只是虚长了年龄。幸好这次林明老师给了我从“新”学习的机会,通过阅读《岭南教育之光——岭南名师成长故事》,我对名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也激励了我。他们的“教育之光”里有敬业奉献,有寓教于乐,有严谨治学,有科研促教……这光唤醒了我的进取心,照亮了我的人生路,温暖了我的世界,使我更坚定地走脚下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心中有了矢志不渝、无怨无悔的奉献之光,脚下的路越走越坚定。书中每位名师都矢志教育,心系学生,甘于奉献。不管是“弃官从教,孜孜以求,成就大写教育人生”的胡立根老师,还是“不忘初心,抵住诱惑,坚守瑶山教育”的莫艳辉老师,他们在三尺讲台上都甘于奉献。

尤其令我敬佩的是广东省特级教师、河源市特殊教育首席教师李敬梅老师,“22年的寒暑易往,她以一颗质朴而赤诚的心,在山区特教的讲坛上勤奋躬耕,默默奉献;22年的特教生涯,她爱生如子,诲人不倦,铸就师魂;22年的山区清劳,她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助力残疾孩子升入高等学府,走上工作岗位。这个平凡的客家女子,把宝贵青春献给了山区特殊教育事业。”简短的介绍,怎能说尽李老师二十多年的艰辛付出,又怎说得清她让多少“折翼的天使”活得更有自信、尊严,更难于估量她改变了多少个家庭的命运!

她对学生的爱那么深沉、那么赤诚,对照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我的付出是如此有限,对工作有时会抱怨、会懈怠,没能认清自己的职业定位。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在教育教学的路上,如果没有“名师”引领,缺少“明师”相伴,渐渐地我们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会迷茫,甚至会偏离了教育教学初心。这些名师的价值除了在于燃亮自己,还照亮他人,给偶尔迷失或偏离了教育初心的人带来指引之光,让迷途之人重拾初心。现在,是林明老师帮我推开了这扇门,照亮了我,告诉我名师就在身边。

心中有了享受教育,追求卓越的希望之光,脚下的路越走越宽。对教育仅有爱与责任是不够的,要成为一位名师还要教好书,要练就自己的拿手绝活,让自己教学有“术”,教育教学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名师的价值在课堂。扎根于一线的名师都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勇于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爱上学习,实现师生共长。他们都是受学生喜爱的老师,都“身怀绝技”并善于引导学生乐于自主学习。林明老师“天马行空”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在语文素养上的“所需”(即所缺),给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的空间,积极发掘并适度放大学生在课堂中的优秀表现。而一到下课铃响,往往一句“欲知……如何,且听下节课分解”,又勾起了学生的向往和期待。“亲生乐导,启发善导”的李代权老师通过谈心来矫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下水作文成了他消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不良心理的良方。谭琼念老师以活泼灵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坚持引导学生“讲理究理”,她的课“讲解透彻,让人听着舒服,如沐春风”“润物细无声”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教学。胡雪峰老师的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都很新颖,常出其不意,让学生觉得新奇又兴奋,非常乐意参与活动,积极思考,主动发表意见。名师总是能用各式绝活,让学生爱老师,爱学习,真令人羡慕不已,我想哪怕自己学点皮毛也是件幸事。

可是,朱建山老师说:“学习名师不是简单的学习人家的‘招’,也不要奢望有什么秘笈可以照搬。”我们向名师学习,除了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跟名师产生思想的碰撞,理念的更新,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名师都是在课堂教学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若我们能把每一节常态课都当作公开课去对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进步。除此之外,积极赛课能加快我们在教学方面的成长。如张美兰、朱美仙等名师都精益求精塑造自己的课堂,在享受教育中追求卓越。因此,众名师告诉我,要学“绝招”,投机取巧是不行的,须在名师的指引下不断打磨课堂教学,追求卓越,练就个人绝活。

心中有了孜孜以求、勇于超越的探索之光,脚下的路就能越走越远。众多名师的故事,让我明白那些“身怀绝技”的名师,不仅有“术”,还有“道”。所有的名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风格,不仅是因为他们明白“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要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长,专业成长之路能越走越远,那就必须孜孜以求,勤于学习、思考以及勇于超越,乐于科研、教研。

张美兰老师从课题“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促进数学有效课堂形成的研究”再到“山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深度研究”,近10年在课题研究中探索出“建构有效的合作学习的过程策略”;何泗忠老师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终于建构了他的“语文悬念教学法”;林明老师近10年来积极探索以“读、写、秀”为平台和方法的“‘二自’语文”教学理念……但凡是有所建树的名师无一不是数十年如一日,在勤学勤思中不断超越自己。

我就像大多数一线老师喜欢埋头苦干,不喜欢做课题研究,认为只要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就是好老师。因此我虽有坚持阅读,但疏于写作,懒于积累反思,缺乏科研意识。加入工作室以后,林明老师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做好教育科研,要博览群书,笔耕不辍,还要及时记录、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使具体的想法、做法变成理论或思想,使零碎的思考变成系统的理念,最终形成科研论文。要选择做“西行取经的马”,不做“原地打转的驴”,做研究型的教师,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把握教育的方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或风格,不是一夕速成或外力培养而成的,而是自我长期教育教学实践、感悟积淀、凝结而成的。“教育的规律是有迹可循的,而教育的种种‘痕迹’,唯有沉淀下来,才可能变得清晰可辨。教育的规律只有在持之以恒的坚守中,才能发出巨大的教育力量,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变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育之光是什么?这“光”是照亮前路的“光亮”,是教育成功的“荣耀”,亦是惠泽后人的“恩惠”。名师教育之光,点燃希望,燃亮智慧,燃亮自己,照亮别人。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鼓起勇气,追寻名师的足迹,“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如果说“教育应该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希望我也能给学生推开这样的一扇门,推开它,能看到明媚的阳光和姹紫嫣红的鲜花,内心有光、明凈温暖,成长无限多姿多彩,生活一直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