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欣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米兰·昆德拉曾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我们似乎难以告别旧友,告别往日熟悉的舒适圈,而我想与各位分享关于这一现象的我的看法。
如今分班已成定局,再过分追恋也无用,需得摆正心态,悟已往之不谏。同学们对于新环境的抵触大多源于内心的不情愿,固执于熟悉的环境、认识的同学以及复制粘贴一般的生活,不知不觉中“舒适圈”已将你禁锢在一亩三分田内,让你不思自新,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仍辩解平凡可贵。
可正如尼采所言:“我们的眼睛就是我們的监狱,而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监狱的围墙。”长久待在惯性运作的圈子里,每日颠三倒四地咀嚼隔夜饭生活,久而久之也会成为王开岭笔下那种充满霉味的人,在奔腾向前的时代洪流中化作遗留在沙岸拒绝雕琢的顽石。《舞蹈风暴》中知名艺术家李响突破古典舞的舒适圈,挑战从未涉足的街舞,最终收获盛誉,这难道不是主动解开镣铐、奔赴崭新前程的成功案例吗?
言至于此,也许会有人反驳我:身处舒适圈,有安全感,才能更好地发挥潜能,这样不对吗?而我想告诉你,世界是绝对运动的,可时代没有脚步,向前进的是人。那些你熟悉的人也在前瞻,“所谓世事如棋局局新”,你如今回头看时,过往的舒适圈早已今非昔比,执意回头也只能是“到乡翻似烂柯人”了!再者,舒适圈并非上帝赋予我们的,每个圈子的形成都要历经时间,为何不把抱怨困惑化作结识新友、挑战自我的动力呢?即便舒适圈真的有利于你的成长,你如今要做的也应该是平整土地,开垦新荒,再次辟就一片郁郁葱葱的“温柔乡”。
舒适圈其实只是一个借口,用于掩饰我们内心的缺乏意志力与行动力。只要你想,适应新环境或者再次创造新的“舒适圈”都不是难事,重要的是心之何如,而非外物影响。真正做到“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才是最好的答案。懒散者的无所事事、庸庸碌碌是舒适,勤勉者的加班加点、奋勇搏发也是舒适,潜心苦读者即使身处破庙也甘之若饴,不思进取者藏书万卷也如品糟糠……究其根源,是你自身的定义及自我的认知决定了舒适圈是什么,歧路分别处要怎么办,而非舒适圈决定了你。
同学们,既然已被洪流带到如今的航道,我们便应该让本心执舵,凭坚忍毅力破巨浪,探险礁,巧借外界东风,抵达下一个花团锦簇的泊岸!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点评
文贵己出,非“我”之见,必不写,这是千百年来真正文人的骨气所在。本文正有写作者的骨气在。本文写于高三分班后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论述了跳出舒适区的必要性及要如何做,“也许会有人反驳我”体现了驳论意识,“舒适圈其实只是一个借口,用于掩饰我们内心的缺乏意志力与行动力”则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写出了“不恋过往,不惧未来,不负当下”的达观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