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熙童
1
天气很好,我们从医院里出来后并没有马上回家,因为想要把心头的郁结溶解一些在暖黄的夕阳里。医院附近的小巷是售卖古玩的聚集点,橙黄的佛像、青色的铜钱、幽浊的画像,日复一日地闪着暗淡的光。
医院附近恰好有甘蔗,父亲买了一碌,特地吩咐卖甘蔗的大婶砍一小段给我。可我咬不动。父亲吐了一口甘蔗渣说,这甘蔗偏硬,很像我们杨村产的,以前阿嫲还骑着单车把甘蔗从杨村运来广州卖呢。
我们又静默着沿着珠江边走了很长一段路,直到被待拆迁的旧楼挡住去处为止。我们偏离了原来的直路,开始了不经意的探索。
如果不是因为阿嫲,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经过这些地方,母亲感慨。
九十一岁的阿嫲一直还算健朗,但变化总是骤然降临:几年前她出乎意料地忘记了很多人的名字,几个月前毫无征兆地食不下咽,几星期前猝不及防地大小便失禁。同样地,她突然在一夜间,站不起来,说不出话。
那个早晨,她好像丧失了所有力气,如同一条虚弱的软皮蛇,没有意识,不加反抗。平日里她最爱做针线,将碎花衣裳拆剪缝补,一针一眼丈量着流逝的光阴。可发病的她身上的衣服变得庞大起来,枯槁的身体显得摇摇欲坠。
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化,父亲始料不及,他下意识地将阿嫲抬回房间。离木床还有一定距离时,父亲无助地啜泣起来。惊诧和恐惧足以冲淡他原本已经消耗过的体力,阿嫲四十公斤的身体此刻却如同铅石慢慢碾碎安稳、宁静和希望。等到阿嫲在床上半躺着,歪着脑袋倚在墙壁时,父亲号啕大哭。
从那天起,阿嫲离开家,住进医院。在确诊脑血栓后,还发现了恶性肿瘤。这意味着她不但再也不能说话走动,而且岁数过大使肿瘤化疗的风险极高。她只能依靠盐水和蛋白维持生命。
要是阿嫲能和我们一起就好了,她一定会说,这珠江边淡淡的风把她吹得很舒服。
2
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
这里怎么没有田字窗?不过奇怪的也不只这一次了,以前醒来的时候田字窗有时候在床头,有时候在床尾。奇怪的也不只是这一件事了,好像就在不久之前我下田时看见对面的玉米地有一只红色的长毛怪。
也不知道刚才有没有睡着,我隐隐约约看到个小姑娘在我床头。她好像穿了一件大红色的衣服,后面还印着个大大的“鬼”字,真不吉利!我好像记得以前在家的时候我的乖孙也有一件衣服,写着什么“鬼不知我是4班的”,我说了她好多次,她非说这是她们班班服的特色,呸!欸,这么一想,刚才来的那个家伙好像就是她吧,瞧我这记性。等我病好以后,我要把那个字拆下来,绣朵花上去。
她是去跑步了吗?那姑娘走的时候好像前后摆动双臂,和他父亲一个样,没个正经。不过也不怪她,这几年我的听力越来越不好,她和她爸整天对着我手舞足蹈。她每次从学校回来,连书包都没放下就去我房间里大叫一声“阿嫲”,一点儿也不嫌弃我。她是我最小的孙女,我看着她长大:帮她擦屁股,接她放学,喂她甜甜的黄糖片儿,给她用长长的豆角围一条手环,送她路边捡到的小鸟……要是能看到她大学毕业,我就没有遗憾了。
最记得她小学放学后总是饥肠辘辘,缠着我给她做吃的。她呼哧呼哧地跑到楼下,对着对讲机就是一顿喊:“少点饺子多点面!”我怕她饿着,在她爬上五楼的时间里,用最快的速度烧水、下面。她也总给我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咸咸脆脆的土豆片,比药还苦的朱古力,真搞不懂年轻人怎么喜欢吃这些。
她总是在写作业,眼睛都要搞坏了!每个夏天的晚上,她写到累的时候就来我开着空调的房间乘凉,有时给我扇大葵扇,那真叫一个“透心凉”!她经常不厌其烦地教我英语,可惜学来学去我都只记得一个“A”。我有一次因为腿抽筋住院了,自打我从医院回到家的那天,她总来给我拍小腿,她说这样才不会抽筋呢。
噢,我记起来了!刚走的那姑娘就是我的乖孙啊!
她好像伏在我耳边说:“阿嫲,快点好起来,回家给我煮东西吃!少点饺子多点面!”
这孩子,饿坏了吧。
3
在回宿舍的路上,我看到父亲发来了一段阿嫲的视频:她躺在病床上,面色蜡黄,手上插满了输液管。父亲一边活动着她的右手,一边给她竖大拇指。她艰难地咧开了嘴,她最喜欢别人夸赞她了。过了一会儿,她的右手似乎动弹了一下,轻轻握住了父亲。如果没有别的病,她明明就在变好。
我无意地往右滑了一下,上一个视频还是在家拍的。自从上了大学,我便很少回家,父亲总会给我发一些阿嫲的近况。在这个视频里,衣着整齐的她坐在暖炉前,把铁罐里一毛、五毛、一元的硬币一个个分开来。家里很安静,只有硬币掉落的清脆声。她好像区分得很吃力,但却很耐心,因为她觉得自己虽然很老了,可还是能够帮到儿子的忙。半晌,三种面值的硬币分别都装在不同的铁罐里了,父亲给阿嫲竖了个大拇指,阿嫲笑了。其实,等阿嫲回房间休息后,父亲就会把三个铁罐里的钱币重新倒进先前的大铁罐搅乱,等到第二天再给阿嫲分类。有时,父亲还会故意把旧衣服撕坏,请阿嫲帮忙缝补。为了不让阿嫲因为一天睡太久而精神迟缓痴呆,或者因为不活动而消化不良无法进食,父亲每天都会给她留下特殊的“作业”。
老实说,我昨天的的确确梦见阿嫲了。我站在她病床前大声地呼唤她,她居然也能回应我。可她一开口就问的是:“你是谁呀?你在读一年级吗?”她能说话了,但她却忘记我了,忘记我这个和她一起生活了二十年的孙女了。梦里的她显得很神气,说话铿锵有力:“这次住院啊,太辛苦了!我一直冒冷汗,我也不是怕死,只是如果死像睡觉一样毫无痛苦就好了……不过,我病好了,要回家啦!”
期中作业很多,我已经有一个月没回家了。还有几天就放五一小长假了,我要快點回去,第一时间就去医院看阿嫲。
4
我被一阵咔嚓咔嚓的声音吵醒,睁眼一看,原来是一只硕鼠飞快地吮咬着地上的甘蔗。该死!我把拖鞋砸过去,硕鼠踉跄而逃。
大通铺里的孩子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和呼噜声,熹微的晨光映在他们的脸上,今天的他们好像又比昨天长大了一些。
我被老鼠吵得毫无睡意,索性倚在墙边,帮老大缝好他昨天磨破的布衫。老大老二前几天才从学校回来,跟我讨论读什么好,以后做电工呢还是搞通信。可惜我啥也不懂,那就一人念一个不同的吧,我说。老四可就没两个哥哥让人省心了,放学了都不往家跑,背着书包在村口看别人下棋,一激动就扯着嗓子喊“将军抽车”!
大姐二姐已经辍学了,每天跟着我下田。大姐的针线活做得好,前些天她在多余的布上面绣了一朵绿色的葵花,我哂笑她“哪里有绿色的向日葵啊”,没想到她反驳我“那我的名字为什么叫翠葵呢”。是啊,为什么呢,大概“绿色”和“葵花”都有蒸蒸日上的意思吧。二姐手笨,但耕田卖力,插秧插得又快又齐,村队长还说想介绍她去厂里面当女工。三姐还没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天天乐呵着和我的幺仔追来打去,没个女孩子样。
穿过田字窗的阳光从一条细线慢慢拉成斜斜的四边形。孩子们陆续醒来,开始闹腾地收拾着。阳光正好,我让他们进城去卖东西。
“老大,去田里再砍几碌甘蔗。”我大喊,“要那种黑皮的、熟一点的!快快快!”
很快,孩子们整装待发:大哥的自行车头放满了新鲜的绿葱,后面坐着扛着好几捆甘蔗的大姐;二哥的车头挂着两大袋散发着清香的菜干,二姐捧着一个大纸箱,里面是几只叽叽喳喳的小鸡,听说城里人喜欢买小动物养。
我蹑手蹑脚地回到房间,幺仔还在睡,怕是哭累了。昨天我带着他去集市买菜,他嚷嚷着要吃沙糖橘。可这哪里是吃沙糖橘的季节,一个个瘪黄的橘又小又贵。幺仔不乐意了,狠狠地跺着脚,然后在地板上哭闹翻滚。
这孩子,哭啥呢。我又舍不得打你,等哥哥姐姐今天赚钱回来了再给你买黄糖含着吃,顺便再给那酒鬼买些酒,免得他回来又发脾气。
那就再睡一会儿吧。我抚摸着他的头发,和他一起沉沉睡去。
5
今年五一的天气难得清朗,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就连空气里飘浮着的细小尘埃都镀上一层金边。
“我们去医院看阿嫲吧。”说着,我往面包上抹了一层花生酱。
母亲一边点点头,一边收拾了几袋成人纸尿裤准备带去医院。今天轮到父亲去医院照顾阿嫲,所以他比我們先出门了。
当我们迈下最后一级楼梯时,手机急促地响了起来,宛如不祥的征兆。
“阿嫲,没了。”电话里的父亲失声痛哭。
从农讲所到黄沙,不过六个站而已,我却像搭乘了一辆一去不复返的地铁,没有站点,也没有终点。
我仓皇地赶到九楼二十二号床,等我的却是一副热量慢慢褪去的躯体。
如果她瘫痪那天,我不是一直哭,而是抱着她说都会治好的,她是不是就没那么害怕?如果我能像以前一样没放下行李就来医院叫她,她是不是还能多看我几眼?如果我不涂那层花生酱,她是不是就能用温暖厚实的手最后牵我一次?
她走得很安详,像是还在酣睡。大伯、二伯、四伯、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和父亲围在床边泣不成声地看着阿嫲,就像几十年前阿嫲在乡下老屋里看孩子们酣睡一样。
我总是记得在她失语的前一天,已经神志不清的她坐在门口晒太阳。她一拍脑子,把椅子搬进屋里。父亲问她去干吗,她说要去缝衣服,我们一家三口的衣服还等着她去补呢。
他们说,阿嫲很好,最后一刻还在想着孩子们。她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五一离开,不打扰孩子们上班。
九十一年了,她由始至终都是一个劳动者,为子辈孙辈点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爱和希望。
阿嫲会变成天使吧。在天上要少吃一点酱油,多去市场转转,别缝太久衣服,多喝橙汁才不会抽筋,看粤剧的时候放小声点儿……要照顾好自己。
6
别难过,我先走啦。
编辑/胡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