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远静
引言:“二十一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亿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此,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目标既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结构,更要注重学生智能的培养和发展。为此,教学中必须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初三化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上做了些探索,初步归纳为“读-做-议-讲-练”五段教学法。
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机械接纳知识的过程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为此每节课后,我都要求学生一方面整理听课笔记,归纳学习心得及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给出下一节教学内容的自学提纲,指出其重、难点和关键处。启发学生如何自学,引导他们用先初读再细看的方法,在重点处、疑问的地方做出不同标记或注上文字,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有思考、有议论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探知欲,提高教学效率。编写的自学提纲既应注重加强双基理解,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思考与探究活动的设计,同时要尽量结合学科特点,强化生产实际问题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生“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内容学习时,给出以下问题: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它需要哪些药品?
2.结合前面所学气体制备(制氧气、氢气)方法,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取依据是什么?
3.二氧化碳制备应选取怎样的发生装置? 为什么? 归纳实验步骤,画出该制备平面装置图。
通过预习题完成达到预习阅读的目的,并寻找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多数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是建立在对化学实验的好奇之上的。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尽可能让人人动手做实验,既可使学生在“体验”和“发现”知识的乐趣中学习,同时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注重对演示实验的讲解、演练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传授,教给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的方法。对危害小、操作简单的实验一律让学生动手去做,亲身体验科学发明的过程,逐渐提高探知求和领域的能力。组织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利用一切机会展示他们的实验技能。如在文艺晚会上为师生表演“会跳舞的木炭”“火上写字”“空瓶取火”“红色喷泉”等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更是在新鲜的活动中增强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议,必须有教师指导,必须和读、做、讲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教材难易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知活动。如在学习元素化合价之后,我让同学们结合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最高正价(包括非金属元素的负价)有何关系? 通过归纳分析,使学生明确元素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再如,鉴别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锌、硝酸氨四种白色粉末,有的学生提出加盐酸先鉴别碳酸钠,然后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硫酸锌,再用硝酸银溶液鉴别氯化钠,剩下的是硝酸氨。有的则提出加氢氧化钡溶液并加热,有氨气产生的是硝酸氨,再向沉淀的试管加硝酸,仍有白色沉淀为硫酸锌,沉淀消失并产生气体为碳酸钠,余者为氯化钠,等等。学生发言踊跃,在此基础通过分析引导,大家一致认为第二种方法系最佳。总之,通过讨论,广开思路,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有教学相长之功效。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教师的课堂讲授内容应该起以下作用:
1.围绕教材知识体系,主导课堂教学活动;
2.启发思维,传授科学探知方法;
3.在实验的演示过程中展示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示范作用;
4.教会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要起到这些作用,教师的备课特别重要,不但要熟悉教材内容,而且要了解掌握全班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认真研究教法,做好“读、做、议、讲、练”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才能保障课堂教学得心应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练习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消化和巩固知识的重要学习活动。练习方法形式多样,我坚持除在课堂提问外还有计划地布置适量课外作业加强练习。同时,注重家庭小实验及课前预习的督促、检查。对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摘录下来进行综合分析加强辅导,强化理解。对有代表性或典型问题,可交给学生间先讨论,分析找出症结所在,然后指导他们学会如何分析题意,整理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和步骤等。通过对作业的不同处理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上“读、做、议、讲、练”应互相配合,并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每节课又能有所侧重,一定能有效地推动教学活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