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一
(湖南省隆回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邵阳 422200)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PRRS)又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具有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断奶前高死亡率和育成猪呼吸道感染疾病三大症状。2006年以来席卷中国各养猪大省,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猪行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很多养猪户至今仍心有余悸。本文总结十多年的诊疗经验,认为各规模猪场只要做到预防至上、科学管理、谨慎应对,该病也是可防可控的。
PRRS 病是由一种有囊的RNA 变异病毒引起,该病毒对湿热和外界环境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56℃加热45 min,37℃下48 h 均可被灭活。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表现为持续性感染和多病原混合感染,种猪和育成猪还可表现为隐性、带毒传染。
患病母猪体温升高到40℃~41℃,呈稽留热,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可能出现耳朵、乳头、腹部皮肤发绀等呼吸道障碍症状,尿液发黄,甚至呈酱油色;粪便干燥如球有黏液;呼吸困难,腹式呼吸,个别猪只出现咳嗽、呕吐、流鼻液等症状。妊娠母猪怀孕45 d之内流产,80 d 后则早产或产弱胎、死胎、木乃伊胎。耐过的母猪大部分怀孕后流产或不发情。公猪发病率不高,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食欲不振,肩部和关节位置可见蓝紫色斑点,精液品质下降,死精增多。
未断奶仔猪有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驱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表现;断奶仔猪呼吸困难,有肺部炎症,腹部有深紫色斑点,死亡率高。
突然发病,患猪全身皮肤发红或苍白,少数患猪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瘀血斑。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热,极度厌食,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走路摇摆如醉酒样,尿液发黄,粪便干燥有黏液;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流鼻液,个别猪只出现咳嗽、呕吐症状。几天内出现败血症并快速死亡,死亡前出现神经症状,四肢摆动,全身蓝紫色。
剖检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肝、肺及整个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害的全身性病理变化,病猪胸腔可见多量黄色积液,并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增厚、浑浊,心包腔内含有多少不一的污浊液体,心脏变形、质地柔软;会咽软骨出血,肺脏肿大,肺间质增宽,变化为橡皮肺、花斑肺,内有胶冻样物、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的泡沫个别出现肺萎缩;肝脏肿大,有灰黄色坏死灶,表面有少量纤维素样物质渗出,胆囊肿大,胆汁充盈,并有出血性溃疡灶,个别见胆汁干枯现象;膀胱积尿,有出血点;全身淋巴节肿大,呈大理石样;脾脏略肿大,有出血性梗死灶;肾脏黄白色,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有白斑。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浅淋巴结显著肿胀、扁桃体充血。
饲养密度高、通风不良、隔热条件差很容易引起热应激,造成免疫力大幅下降,加上猪瘟、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附红细胞体、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导致疫病暴发。
有些猪场引种前期工作不仔细,没有对当地进行流行疫病调查,对引进的猪苗或种猪没有进行严格检疫,入场前又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隔离等净化程序,仓促合群,很可能携带病原体入场,给猪场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些猪场为节约成本,猪群没有进行1年2 次的常规药物保健、驱虫工作,致使免疫应答性差,加上营养不良,造成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夏季高温和潮湿环境中饲料较容易发生霉变,饲料中维生素等营养成份容易氧化失效,而饲料霉变后产生的霉菌毒素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抑制,使免疫失败,抗体水平偏低。
部分猪场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投入,疏于对蓝耳病免疫或根本不免疫,免疫的空洞对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发生有直接影响。有权威资料报道:当前全国蓝耳病血清抽检结果显示国内猪场蓝耳病血液阳性率高达80%,学术界甚至有“全国从南到北一片蓝”的说法。2009年后国家虽然有一段时间曾执行过蓝耳病强制免疫,但仍未引起规模养猪户的足够重视,蓝耳病的免疫密度仍然很低。
5.1.1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养殖户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尽量降低猪只应激强度,提升免疫力,降低猪对疫病的易感性。一般来说,30 ~60 kg 的猪每头栏舍面积0.8 ~1.2 m2;60 ~100 kg 的猪每头栏舍面积1.5 ~2 m2。育肥猪冬季密度适当增加,最高0.8 m2/头,夏季密度减少,最低1 m2/头。
5.1.2 提高栏舍内空气质量
每天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开窗换气,平时要不定时启动排风设施,确保栏舍内空气能流动,质量新鲜,湿度适宜,同时要降低栏舍内的灰尘和有害气体浓度,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5.1.3 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应定期地对猪舍内的粪尿进行清扫和集中处理,对猪舍内外的环境开展多种方式的消毒工作,要把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营造一个低微生物密度的环境。消毒时要选择新型、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复合醛类或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夏秋季节气温高时每天对生产区进行1 次严格消毒,母猪和大中猪中午时可带猪(连猪一起)喷雾消毒,生活管理区可通过安置紫外线灯每日消毒。为提高消毒效果,消毒药品要定期轮换,避免病毒和细菌产生耐药性。在发病期间应提高消毒药液的浓度和消毒频次,生产区内每日严格消毒4 次,生活区每日消毒1 次。消毒灭源可以大幅度减少健康猪通过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病毒的机率,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本病扩散蔓延。
5.1.4 做好灭猫灭鼠灭蚊蝇工作
猫、鼠、蚊、蝇流动性大,容易造成病原扩散,做好灭猫灭鼠灭蚊蝇工作,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5.2.1 保证饲料营养全面均衡
根据猪只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选择营养全面均衡的优质饲料,以确保猪只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健康。
5.2.2 做好饲料的保管工作
饲料仓库和饲料暂存处应设置在地势较高,通风透气,温度适宜的地方,同时要做好防鼠防虫工作,确保饲料新鲜、不发霉、不变质。
5.2.3 保证猪群饮水质量
水对猪群来说既是营养又是环境,猪场应当建设有足够的深水井和储水塔以保证出现严寒或天然灾害时有足够饮用水。同时有专人负责每天检查场内的饮水系统,确保猪只能饮用到足量清洁的水。
5.2.4 做好猪群的保健驱虫工作
一般来说,在猪群开展免疫前2 ~3 d,要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维生素E 和青绿饲料,提高维生素含量,保证氨基酸平衡,降低免疫应激反应。对配种前母猪和生长期生猪在饲料中添加驱虫剂可提高体质,增强疾病抵抗力。在全群猪饲料中定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尤其要添加对呼吸道敏感的药物,如泰妙菌素),搅拌均匀连用5 ~7 d;同时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品,如维生素C+葡萄糖+电解多维。
做好猪瘟、伪狂犬、气喘病等密切相关病种的免疫工作,可有效防止继发和混合感染,降低混合感染风险和死亡率。经验表明:仔猪感染伪狂犬病后死亡率极高,未感染气喘病的单纯猪蓝耳病猪只治愈率较高。与高致病性蓝耳病密切相关的疫病免疫接种程序见表1。
表1 与高致病性蓝耳病密切相关的疫病免疫接种程序表
5.4.1 中西结合治疗早期疫病
实践证明,疫病初发时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高致病性蓝耳病属于外感风热、热结三焦形成的实证,耗伤津液、消耗气机,从而导致血热妄行,治疗宜凉血解毒清实热、益气补津、扶正祛邪,并根据症状和病情轻重辨证施治。对未染病怀孕母猪用熟地、当归、炒白芍、枳壳等药材进行预防。西药方面可使用头孢类、复方强力霉素、长效磺胺类药物配合黄芪多糖或复方柴胡注射液、复方黄芩等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同时使用转移因子、排疫肽、干扰素等针剂进行配合控制。此外,可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抗菌素,减轻应激反应。患病母猪可将鱼腥草、阿莫西林溶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进行耳静脉滴注维持营养水平,防止细菌继发感染[1]。
5.4.2 全场启动紧急保健防止二次感染
发生疫情时,应及早在饮水和饲料同时添加药物,结合注射抗生素或生物制品对病猪进行治疗,以减少细菌二次感染引起的死亡。要在全场开展为期1 ~2 周的紧急投药预防和控制,可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对细菌和病毒均有效的抗菌素和中药复合制剂,同时在饮水中添加可溶性多维,让猪群自由饮用5 ~7 d,增强猪群抵抗力。
5.4.3 对混合感染病猪使用痊愈或耐过猪血清治疗
病猪混合感染猪瘟等病毒性疾病一般治疗效果不佳,可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采集耐过、痊愈猪血清或患病猪病料制作自家组织苗进行预防。在仔猪断奶前3 ~5 d,肌内或皮下注射2 ~3 ml,对预防保育舍仔猪发病有一定效果;对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生长猪群可注射痊愈或耐过猪血清3 ~5 ml/头。接种疫苗和使用药物控制后仍发病严重的猪场。
5.4.4 果断处置病情严重猪只
对病情特别严重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应及时、果断淘汰,并做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疫病传播。
5.4.5 健康猪群开展紧急免疫工作
猪场应结合诊断情况,对还没有感染疫病的健康猪群紧急接种疫苗,选择当地猪流感分离株或当地血清型的毒株制成的流感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并在间隔2 ~3 d 后接种猪瘟弱毒疫苗,剂量应加大1 ~2 倍,接种时应严格做到每注射1 头猪更换1个针头。发病猪和怀疑已感染疾病的猪群不要接种任何疫苗,否则死亡率会更高[2]。
5.4.6 不用凉水冲栏避免应激反应
疫病发生期间清洁猪栏时不要用凉水直接冲洗猪只,以免引起体温升高的患猪因应激而加速死亡。
5.4.7 做好病害猪的处置和场地消毒工作
死弱猪无害化处理和病猪的隔离是控制所有传染病的重要环节。病猪污染的场地、用具必须彻底消毒,病死猪必须在指定地点进行剖检,尸体和废弃物须按规定做烧毁、深埋等无害化处理,粪便及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水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才能排出,避免病原体向外扩散。
高致病性蓝耳病病程长,一般5 ~7 d,治疗时不能急于求成,发病后要制订有效方案,不要频繁换药,措施得力,治愈率可达80%以上。对病程超过7 d 以上的病例,应采取强心、补液疗法,尤其对母猪及低温病例不能延迟。
此病容易被人当作单一的血虫病来治疗,易耽误了治病时机,等到剖检后发现内脏发生器质性病变,用药已经无效,故要认真辨明。
一般采用臀部注射,避免颈部肌肉肿胀、化脓,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
有人在诸多药物无效后强免猪瘟,20 ~50 头份不等,这无疑忽视了其它病原的存在,结果加重病情,引起疫情扩散,这是极不理智的做法[3]。
在疾病发生期间要重点做好猪瘟及细菌性疾病的防控工作,笔者发现使用复方强力霉素注射液、高热清注射液、氟苯尼考注射液和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其它药物,使用磺胺类药物、黄芪多糖、喹诺酮类、贝尼尔基本无效。
以扶元固本、清热解毒为原则在饮水中配合加入小苏打或电解多维,对治疗有协同作用。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治最适当的办法是提升猪群营养状况,改善饲养管理和环境,做好猪场免疫、保健和消毒工作,降低应激水平,保持呼吸系统屏障的完整性,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