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留
(云南省禄丰市中村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禄丰 651223)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畜牧养殖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比日益增加,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收入,但畜牧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必须要引起充分重视,畜牧养殖污染源主要有畜禽粪便、尿液以及尸体处理不当等,不仅会破坏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还可能对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基于此,必须要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有效规避畜牧养殖污染。
畜牧养殖时给土壤带来的污染是最直接最严重的,各类畜禽在生长时必然会产生较多粪便,畜禽粪便对耕地土壤可以带来一定程度的滋养效果,但粪便中不仅仅包含了有机质,还存在很多盐类,如果不进行科学处理,会给土壤造成较大危害。如将未进行处理加工的粪便作为肥料,可能把畜禽尚未消化的激素以土壤为媒介传递给农作物,人们食用此类农作物会直接对身体机能造成损坏。
大部分农村地区条件有限,并未建设较为完善的畜禽养殖粪便与污水处理设施,加之部分农民群众自身不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直接将未做处理的污水进行排放,畜禽养殖污水进入水体后导致其中氮、钾含量提高,从而出现水的富营养化,造成各类浮游植物短时间内快速生长,严重影响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比如说绿萍污染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如果农村居民引用受到污染的地下水,必然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畜牧养殖过程中可能会给大气环境带来污染,部分养殖户为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减少畜禽养殖周期,可能会采取很多不合理不规范的方式。例如给畜禽投喂存在激素的饲料,畜禽食用之后容易排出氮气和氨气,这些气体对大气平衡带来影响,从而引发各种污染现象。另外畜禽在食用富含激素的饲料后所排出的刺激性气体也会对养殖人员身体产生危害。
畜牧养殖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原因较多,比如各类畜禽正常排泄造成的大气污染,当畜禽食用含有激素的饲料后可能排出较多气体以及粪便,这些气体一般是臭气,对农村空气环境带来影响。如果未做好科学有效的养殖管理工作,畜禽排泄物不能够及时集中处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为尽可能保障畜禽的健康生长,养殖人员应定期对养殖场地实施全方位清洁与消毒工作,从而有效防范各类病毒和病菌。消毒剂即便能够发挥出消毒功能,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如部分消毒剂会产生刺鼻气味,另外如果处理不当导致消毒剂进入农村土壤内,对土壤酸碱值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导致环境污染[1]。
近年来国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畜牧养殖的优惠支持政策,推动了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养殖户逐渐提高养殖规模,需要的饲料也相应增加。在畜牧养殖过程中,这些饲料无法被畜禽完全消化,一些夹杂畜禽唾液的饲料残渣若不能及时处理,必然会形成较多细菌,不但对畜禽健康生长带来危害,也不利于养殖人员身体健康,甚至部分细菌在传播过程中还可能导致规模性疫病的出现。
畜牧养殖地址的选择非常重要,是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借助科学规划畜牧养殖场所来有效降低污染,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畜牧养殖场地应尽可能远离农村水源地。如果水源地受到污染,后续治理难度与成本非常大,因此需要特别重视;第二,必须要尽可能远离农村居民生活区,从而有效降低畜禽粪便、污水排放、细菌传播等污染;第三,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气候环境和风向进行选址,尽量将畜禽养殖场地规划在农村居民生活区的下风向,从而避免畜禽养殖形成的臭味对农民群众正常生活带来影响。科学确定场址后还需要对整个养殖场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好养殖场的排污系统以及除粪系统,为粪便无害化处理做好充足准备。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治理重点在于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贯彻落实也需要依靠人,人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点,因此应当从思想意识出发,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促进畜牧养殖户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让其能够主动规范自身行为,进一步减少养殖活动产生的污染。应当借助于多元化活动形式来提升宣传教育效果,如组织环保知识讲座、开展有奖问答活动,从环保基本概念、畜牧养殖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等方面出发,进一步深化农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认识。另外灵活运用互联网,以村组为单位设置微信群或QQ 群,不定期在其中推送一些环保小知识以及畜牧养殖管理方法等,循序渐进地规范养殖户的思想与行为[2]。
第一,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地方政府部门要积极支持标准化、规范化畜禽养殖场建设,不断提升畜牧养殖的集约化水平,推进落实绿色养殖,督促养殖户开展好场内环境管理,积极运用现代化养殖技术,促进养殖户经济收入持续提升,确保畜牧养殖和农村环境的协调;第二,需要落实好粪污减量工作,禁止养殖户利用清水对圈舍直接冲洗,要大力宣传普及更加绿色环保的粪污清理技术,鼓励养殖户配备饮水表与清洗水表,对养殖场用水量予以科学管控。另外针对畜禽养殖过程中形成的粪便污水,应当借助于沉淀池以及净化处理设备实施无害化处理,尽可能把粪便转变为有机饲料,从而有效降低粪便污水对环境带来的污染;第三,开展好畜禽饲料监管工作,严格禁止养殖户违规使用各种添加剂,积极推广微生态制剂。
为推动畜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有效控制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地方政府部门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不断改善农村养殖条件,让养殖户拥有更多资金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其次,进一步提高对人蓄饮水、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逐渐提升养殖厂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第三,转变过去传统的养殖模式,积极推广普及绿色养殖技术,促进养殖户思想观念的转变;第四,通过宣传教育促进养殖户环保意识的提升,引导其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来审视畜牧养殖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最后,应不断优化完善畜牧养殖服务工作机制,倡导养殖户主动参与环保工作,构建更加平衡稳定的畜牧生态系统,确保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推进[3]。
畜牧养殖属于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养殖户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畜牧养殖业的未来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要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畜牧养殖发展的具体情况,推广运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同时加强调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着力培养更多技术带头人,借助畜牧养殖行业协会定期组织知识讲座或者技术研讨活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的不断完善,充分调动农村畜牧养殖工作者的积极性,让其能够树立更高的服务意识,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善于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必须关注并重视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保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畜牧养殖业的持续稳健发展。现阶段农村畜牧养殖过程中依旧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求养殖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科学管理,第一时间处理好畜禽粪便、污水等问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来提升畜牧养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治理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