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林
(安顺市人民医院,贵州 安顺 561000)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巨大粗蒂结肠息肉是指息肉蒂部直径≥20 mm 的结肠息肉。巨大粗蒂结肠息肉内存在滋养动脉,在将息肉切除时发生出血的风险较高。因此,临床上应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治疗此病[1]。本文主要是研究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巨大粗蒂结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
选择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巨大粗蒂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结肠息肉的诊断标准;息肉蒂部直径≥20 mm;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术前进行肠道准备的效果不佳;发生结肠癌前病变。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n=30)与比较组(n=30)。在30 例试验组患者中,有女10 例,男20 例;其年龄为31 ~63 岁,平均年龄为(47.91±5.67)岁;其息肉蒂部的直径为20 ~35 mm,平均直径为(24.15±2.04)mm。在30 例比较组患者中,有女12 例,男18 例;其年龄为33 ~65 岁,平均年龄为(48.63±5.25)岁;其息肉蒂部的直径为20 ~36 mm,平均直径为(24.30±2.12)m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
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术前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术前一周让其停用抗凝药,在手术前一晚做好其肠道准备工作。术中用丙泊酚与舒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静脉麻醉,使其保持左侧卧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润滑剂润滑后,经肛门置入电子结肠镜。在结肠镜下找到息肉,观察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等。经内镜的活检通道置入尼龙绳套扎器,将尼龙绳充分张开套住息肉根部。缓慢且力度适中地将尼龙绳收紧,在此过程中避免对息肉造成直接机械性切割。当息肉颜色发紫时释放尼龙绳,将套扎器取出。用高频电刀将息肉切除(电刀具有电凝的作用,在切除息肉的同时可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观察创面有无渗血、搏动性出血及穿孔等情况。待创面彻底止血后,退出结肠镜和手术器械。术后将切除的息肉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用常规的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对比较组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进行术前准备和术中麻醉的方法与试验组患者相同。麻醉生效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润滑剂润滑后经肛门置入电子结肠镜。在结肠镜下找到息肉,观察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等。用高频电刀将息肉切除,观察创面有无渗血、搏动性出血及穿孔等情况。待创面彻底止血后,退出结肠镜和手术器械。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手术的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判定患者手术成功的标准是:术后对其进行结肠镜检查显示其结肠息肉被完全切除,无息肉组织残留。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手术的时间长于比较组患者,其手术的成功率高于比较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及手术的成功率
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比较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肠息肉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此病有癌变的可能,因此临床上应对此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的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巨大粗蒂结肠息肉。对此病患者进行常规的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时不能有效地阻断息肉内的血供,术中在切除息肉时易引起大量出血,且易出现息肉切除不彻底的情况[2-3]。对巨大粗蒂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可通过对息肉进行结扎而阻断息肉内的血液循环,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且有利于将息肉组织彻底切除[4]。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对巨大粗蒂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常规的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相比,对其进行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虽然用时较长,但能提高其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