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视域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

2021-04-07 10:35王丽辉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3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供应链融资

王丽辉

(许昌学院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供应链金融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利用供应链各环节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就显得十分必要,供应链金融也因此产生。

一、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供应链金融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推出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利用互联网平台运行和传递。物流企业、线上交易平台、拥有大数据的互联网企业都参与到供应链金融当中,资金的提供方多元化不仅仅限于银行。

图1 供应链融资

从图1可以看出,供应链融资将整个供应链连成一张网,产生多个节点,使更多节点上的企业获得融资,金融服务更加多元。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

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传递机制如下:

信息不对称

2.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的直接融资渠道以及向银行金融机构借贷的间接融资渠道,而银行借贷是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来源。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平均存在周期为三年。银行经营安全性为第一原则,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需要提供动产或不动产作为抵质押品,而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可抵押的资产较少,因此取得银行信贷的难度较大。我国虽然建立了创业板市场、三板市场,资本市场结构更加完善,但不能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直接融资渠道受限,从而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图2 传统银行授信方式

3.现金循环周期过长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的现金循环周期越长,企业所需营运资金越多,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越低。在内源融资不足的情况下,企业的外源融资需求会增加。核心企业利用自身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延迟向上游中小企业付款或者加快向下游中小企业分销商品,导致中小企业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流动资金长时间被占用,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期间延长,预付账款过高,使现金循环周期过长,造成企业的现金流缺口,使中小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

三、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对比分析

任何企业必然与某个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产生交集,从而属于某个供应链,在其以经营为基础的融资需求背后必然对应着一个交易行为。供应链金融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与传统金融相比包容性更强。供应链金融不再只局限于评估中小型企业的财务、资产等状况,而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考虑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资信状况,尤其是考量中小型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和地位,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同时还可借助物流企业等的帮助,加强货物、货权的控制,以降低风险。

传统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融资需求,供应链金融能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两者之间存在不同,见图3。

图3 传统金融VS供应链金融

传统金融与供应链金融主要有如下不同:

服务对象有所不同。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着重考察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及与核心企业的关系,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交易记录是金融机构贷款的重要依据,弥补了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缺少抵押物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传统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核心企业。

授信方式不同。传统金融需要企业通过抵押或者担保获得贷款;供应链金融是在供应链内部封闭授信,将供应链购销过程中所产生的动产或者货权抵押进行贷款。供应链金融以企业真实的贸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户的信用等级和信用额度,采用单笔或者额度授信方式,将企业的销售收入、存货贸易所衍生的未来现金流收入作为是第一还款来源的一种融资模式。

通过对融资参与主体、融资条件、金融机构参与程度、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

供应链金融提高了信息对称的能力。传统融资方式下,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的贷款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而在供应链融资的模式下,金融机构是在融资企业所在的行业环境中,对所处产业链中的地位进行综合授信,以真实的贸易为背景,降低了融资风险,金融机构与企业实现了双赢。

表1 传统金融与供应链的分析和对比

四、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不足

1.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

供应链的风险监控以整个供应链为基础,同时也要控制各个节点的风险,除了链条上的上下游企业的信用风险,还有项目审批、信息审核、授信后的管理等操作风险。我国大多数金融机构并未设有专门的信用评估体系和专业化的操作平台,没有专门数据收集、分析体系,对核心企业的管理不规范,无法有效监控物流企业,这些都为供应链金融发展埋下安全隐患。

2.核心企业的掌控能力不足

核心企业向上游能够掌控资源,向下游能够掌控客户资源,是整个供应链最强的企业,通过其运作,承担供应链的资源组合与集成功能,整条产业链的价值和利润都会得以提升,这得益于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拥有绝对主动权。但实际中很多核心企业的控制力弱,严重影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目前,国内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的意识,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缺少管理和约束的手段,金融机构对核心企业缺乏利益激励机制,因而造成链条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归属感不强,极大束缚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3.物流企业参差不齐

虽然在多年的供应链业务探索实践中,物流企业经过不断地改革已经很适应供应链金融业务,但目前国内的物流市场经营环境仍相对复杂混乱,存储和运输都缺乏制度化的管理,操作人员也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流通的物权更是难以保障。物流企业不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也处于兼并重组事件的高发期,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物流公司已经采取科学化管理,管理相对规范,员工操作也相当规范,但多数物流企业的配送网络尚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很落后,难以胜任金融机构对出货收货的实时监督、控制,不具有对信息快速地做出相应处理的能力。

4.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能力不足体现在供应链金融产品业务品种较少(见表2)。由于我国的利率并非市场化,供应链金融的获利水平与传统银行业务的盈利水平略显不足,因此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的创新能力不足。

五、供应链金融发展对策

1.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金融机构应关注供应链运作情况,包括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同时建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指标高出正常值时,会发出预警警告,这时应启动应急处理方案。重点关注核心企业的运营状况:供应链是以核心企业为基础建立的,应密切监控核心企业的运营情况,包括业绩、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开发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上下游各企业,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建立供应链链条企业信用管理:收集链条企业的信息,建立信用模型和数据库,及时更新链条企业的信用情况;同时可关注链条企业与核心企业的交易行为,并将此信息纳入数据库中。坚持“自偿性”原则。所谓自偿性是指以企业销售收入或者交易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还款的来源,此原则能够保证专款专用,从而降低供应链金融运营风险。

2.建立信用管理体制和法制环境

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中,信息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借助大数据的帮助。另外,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分析、运用,金融机构可搜集融资企业的相关数据信息,以此为基础建立行业风控模型,将不可控的风险置于可控的风险模型中,使得风险可控。供应链金融大多是以动产为抵押物,而相关法制法规还不完善,因此应健全物权法登记的体系,同时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3.建立供应链保障机制

(1)订立契约:链条各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都转为契约交易,用契约保障各企业的利益,同时契约也能增加链条各企业彼此之间的信任。(2)建立信息技术平台:尤其是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互联网最先进的理论,最前沿的信息处理技术,如近些年较为火爆的大数据,打造实时、精准、高度共享的信息网络。(3)封闭运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要封闭运行,此举能增加安全,降低风险。同时供应链金融应选择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合作,它不但可以提供仓储、物流等服务,还能提供库存、入仓、出仓等信息,帮助金融机构控制货权。

4.加强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战略

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进行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金融机构创新。这些创新将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动力来源(见图4)。

图4 供应链创新战略内容

(1)制度创新。供应链的参与主体应该多元化,除银行外,保险公司、基金、贷款公司等,设计更多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扩大用来担保的金融产品。(2)技术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以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基础,发展电子商务技术、金融信息技术,加强平台建设,打造完整的包含供、产、销的供应链信息处理系统,并建立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加强供应链技术创新,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3)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机构应该改变以往以大企业、国有企业为主要对象的客户结构,应该关注“长尾”的中小企业。一方面,分散客户集中的风险;另一方面,为众多的中小企业融资可以获得更多的盈利。在业务结构上,应提供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以达到降低成本、优化业务结构的目的。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供应链融资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