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乡村教育是目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短板”,要补齐这个“短板”,重点是乡村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乡村班主任,作为班级建设的设计者、领导者,关系着乡村儿童健康成长和乡村教育的公平发展。
但乡村班主任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一大批乡村班主任刚从学校毕业,来不及进行针对性岗前培训,便直接担任“包办一切”的班主任。由于乡村学校、乡村家长及所在地区对乡村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支持力度不够,致使一大批班主任工作不久状态就欠佳,专业意志消沉,随波逐流。
欣喜的是在教育部门支持下,乡村名班主任工作室应运而生。工作室由区级以上班主任名师领衔,设在偏远的乡村小学,并吸收周边乡村学校有需求的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既要對成员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更要引领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其专业技能与特色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名师工作室如何专业引领
作为工作室领衔人,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竭尽所能引领他们解决班级管理中的疑难,做教师的“vip服务者”。通过几年实践摸索,笔者探寻出以下有效路径。
(一)借网络之力,为教育信念赋能
乡村班主任工作特别琐碎平凡,常会让先前坚守的教育信念蜕化为平庸。尤其在面对教育事件与家庭生活无法有效解决时,会出现强烈挫败感,认为“怎么都不行”。乡村班主任要想实现自身卓越成长,就必须先走出信念之困。
听专家讲座,不失为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但乡村教师外出不易,偶尔一次也可能是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到学校面对那么多琐事,新萌发的想法仍旧没有付诸行动。对这些班主任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刺激,效果就会不一样。
在“互联网+”时代,线上资源其实非常丰富。钉钉、微信里有很多专业的班主任学习群,他们志同道合,组织者常会邀请优秀的一线班主任和专家进行讲座。这些讲座基于一线班主任需求,在学习时空上相对灵活,触动了乡村班主任沉寂的初心。
群里发布信息,笔者会第一时间转给工作室成员,提醒他们认真参加。群直播前推荐与讲座相关资料,奠定听讲情感基础,让听讲更有效。当时如果错过,要求他们回看;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建议选择性回看。听完这些讲座后趁热打铁,围绕“信念重塑”展开交流,在思维碰撞中,大家感触更多、收获更多。
在一场场高质量的线上讲座中,因有了工作室引领和成员间互动,目标变得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大家更有意识地用心听,真正是在对话榜样,汲取榜样力量,线上讲座真正成为输入信念的有效途径,成为乡村班主任迈向专业化成长的第一步。在一次次的用心倾听中,我们重新燃起对教育的深度热爱,重拾初心。
(二)借书籍之力,为教育理念赋能
社会在发展,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时代对乡村班主任提出更高要求,学习新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迫在眉睫。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来自不可或缺的专业阅读。顾明远教授指出:教师需要五大修炼,其中之一就是读书学习。工作室做法是广泛阅读—针对性推荐—理念导行,学用合一。在长期阅读中主要针对以下三方面进行推荐并引领阅读:
1.站在专业前沿引领
笔者时刻关注德育方面的新动态与新趋势,并带领成员们一起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
〔2017〕8号)是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发布的文件。工作室成立之初就根据专家解读与文件原文带领工作室成员一起学习,引领他们在班会课设计或者班级活动等方面要围绕其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展开。
2.专业系统学习引领
乡村儿童成长环境的特殊性造就其心理也有所不同,要当好乡村班主任尤其应该在教育心理学上多下功夫,及时了解、洞察乡村儿童心理并能给予辅导与帮助,既能增强自己管理能力,同时也能对班级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向他们推荐《儿童发展心理学》《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等专业性极强的书籍。起初也许看不大懂,但书里面一个个鲜活的学术词语会有无形的召唤魔力。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深度阅读时间变长,也渐渐能读懂。
3.学用合一创新引领
《班主任工作实务》《教师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记》等书籍更是给予乡村班主任具体化的实操方法。在“阅读交流—导行反思”这样的反复深度阅读中,乡村班主任渐渐脱离仅凭经验来处理问题的思路。
记得给工作室成员推荐的第一本书是《正面管教》。书中提到“三个信念”和“四大技能”,对这批年轻乡村班主任有很大影响。首先要求他们浏览本书,再交流对本书大概印象;然后开展深度阅读,边读边思,反思自己以前教育言行不当之处,在有感而发的地方写一写。当然,最重要的是边阅读边用书中理念导行,并梳理记录自己在正确理念指导下处理的案例,总结成功与不足。
之后,我们又深入阅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班主任工作实务》等专业书籍。老师们这样感慨:“通过深度阅读《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我对班级文化建设有了更加多元的视角,思路更加清晰,仿佛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门,走进另一个美妙的育人世界;研读《家校合作指导手册》,我很多观念改变了,由原本一厢情愿的‘单恋,变成促进学生及家长发展的携手同行。”我们在质疑中阅读,在实践中阅读,在持续深度阅读中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三)借赛事之力,为专业技能赋能
长三角地区每年组织的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践取向,体现专业指向。这对班主任工作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区里也常举行相应的比赛。当老师们接到赛事任务,会更迫切需要培训指导。此时,他们自主学习的意愿被激活,工作室内的培训就成了一场场及时雨。
1.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组织
有效班会课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意义不言而喻,而平时班会课效能却容易被其他工作冲淡,大赛给了老师们一个契机。
如疫情后返校,区内组织防疫爱国主题班会大赛。前期我们要求工作室成员人人独立思考钻研,进行线上集体备课。大家互动交流,比较研究,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加深了对主题班会的理解与认识,提高了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和分析能力。因疫情原因,当时的课无法到现场听,就利用钉钉群多次试上课。通过一次次循环反复的上课、评课、再上、再评的磨课过程,在区主题班会大赛中,他们信心满满,崭露头角。
2.教育问题的策略选择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前夕,笔者把历年来的大赛案例梳理归类,结合日常遇到的教育案例,展开 “头脑风暴”“现场模拟”“圆桌会议”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在一次次的案例分析中,这些年轻的乡村班主任深刻理解了教育问题基本类型,同时也掌握了比较系统化的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思路:(1)借助前期理论积累,快速判断问题的基本类型。(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也考验了班主任是否具有专业素养。(3)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工作室一老师收到班里一个女生的诉求:体育课回来时发现铅笔盒里的八个笔盖只剩下了两个。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深知遇到问题先不要急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再具体分析“为什么”。仅有一个“为什么”是不够的,后面要紧跟着一连串“为什么”,要不停地追问,从各个层面去追问,然后再谈“怎么办”。
老师们分析出多种原因。孩子层面:为什么拿?因羡慕而拿,习惯性拿取,或是缺乏物权观念?家长层面:是家长的不予满足导致孩子犯下这样的错?家长是否发现家里多出不是自己孩子的物品呢?老师层面:班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是对孩子没有进行物品整理习惯培养?还是没有与家长做好沟通,指导孩子能分清物品归属权?有了之前的问题研判和原因分析,问题解决水到渠成。
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工作室成员进行了全方位立体思考。他们参与比赛,碰到问题能够得心应手地解决;观摩比赛,能代入自己的思考,还能从他人展示中学到不同的处理方法,乡村班主任的专业技能得以不断提升。
(四)借同盟之力,为特色创新赋能
班主任工作要有特色、有创新,除了自带动力,更多的是志同道合者的帮助与带动。师长、同事、工作室的同伴都是前行路上的助力者、同盟军。
1.借同伴之力
工作室为每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从课题、论文获奖、公开课或优质课、荣誉、论文发表或讲座等方面记录教师专业成长历程,并创设平台让教师分享成长经历、示范上课、案例分析等,旨在利用身边榜样带动其他成员。
2.借师傅之力
笔者的师傅是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笔者时常带上工作室成员和他联动,对成员们需求进行顶层设计,联动主题内容,联动学习方式,优势互借互学。这样,城乡资源整合,高效又精准。
以“一年级的开学课程”为例,工作室多名成员在新学年任教一年级,迫切需要提前规划入学课程。8月底,我们组织两个工作室成员开展“入学课程”联动。在不同形式的头脑风暴中,收获了许多金点子,如“通过听录音熟记未曾谋面孩子的姓名”“传统游戏课程介入课间活动,让课间生活丰富而文明”“分层次培养值日生”等。各具特色的开学课程在乡村学校星火燎原。
3.借学校之力
笔者所在学校班本课程颇有影响,开班之初工作室就邀请校德育校长进行关于班本课程专题讲座,学习班本课程优秀实例。随后,建议工作室成员根据自身特长和乡村学校地域特色大胆尝试。欣喜的是由此生长出许多具有乡村特色的班本课程,如“叶子课程”“种植课程”“剪纸课程”“巧手生智课程”等。
针对学校课间活动形式单一、安全事故频发,笔者引导工作室成员和学生一起探索丰富的课间活动形式,其中“石头花开”“老游戏课程”“绳编课程”等就是这样诞生的。以绳编课程为例,我们带着学生从玩绳入手,学习基本打结法,做出一件件精美作品,从而鼓励他们用自己的作品装饰教室,当作礼物赠送亲人,作为义卖品献爱心。这个课程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课间生活,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孝心、爱心和责任心等。
两位年轻乡村班主任结合所在乡村学校特色,从不同角度开设不同的“叶子课程”。甘老师所在学校“茶文化”做得有声有色。甘老师从“茶文化”入手,带着孩子们参与剪枝、拔草、采茶,观看制茶、煮茶叶蛋、泡茶品茗等活动,结合班会课展开以“叶”为主题的富有自己特色的课程。另一所乡村学校的卢老师则从美术与生命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四季的树叶、菜叶、花叶,在“叶子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健康教育。
这些具有乡村特色的班本课程的成功开展,使得乡村自然资源被充分开发和利用,丰盈了乡村儿童课余生活,让自然真正成为滋养乡村学生和乡村班主任的生命场。
借四方之力,為年轻乡村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赋能,是作为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的职责所在。看着工作室成员们愉悦徜徉在景色宜人的乡村校园,更好地带领乡村孩子积极健康成长,更深地影响乡村班主任专业成长,是领衔人最大的幸福。工作室将继续加强乡村班主任队伍建设,有效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特色创新能力,让乡村学生也能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家成,赵福江.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一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69-75.
[2]李家成,赵福江.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二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308-319.
[3]李家成.对“希望”的“希望”——论复杂性视角下的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支持系统[J].江苏教育,2018(1):53-55.
[4]林冬梅.“互联网+”促进乡村班主任专业发展——以“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微信群为例[J].教育视界,2018(03):56-57.
[5]吴陈兵.乡村班主任发展现状、问题及可行路径研究[J].新课程评论,2019(11):106-112.
何水郡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四小学,一级教师。杭州市富阳区班主任带头人,富阳区乡村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