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回顾与探索

2021-04-06 14:29赵东旭
中国市场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摘 要]人民币国际化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后,人民币用于国际支付和储备的比例大幅提升,在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进一步巩固。资本项目开放与离岸市场发展依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驱动,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同时,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交易份额远低于SDR权重,真正实现国际货币任重道远。因此,需要进一步厘清现状并探索新的方向和路径,助力人民国际化踏上新征程。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离岸市场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4.001

1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及主要成果

1.1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与该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贸易地位密切相关,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并逐步跨入经济体前列,而人民币未能成为与我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货币,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国际社会关系和世界经济更加错综复杂,美元作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在与黄金脱钩后汇率波动更加剧烈,美元“霸权”下的铸币税也在量化宽松等政策背景下更加凸显,美元不确定性的增加干扰了贸易支付和资本流动,并引发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均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中国必须将人民币打造成为与我国经济体量和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货币,一方面可以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支付、资本流动、储备货币等领域的应用,增强我国货币地位并促進经济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合作共赢政策方针下的有力抓手,促进世界经济合作开放并体现大国的担当。

1.2 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成果

人民币国际化始于2009年启动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经过十余年探索发展,其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巩固。尤其在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后,人民币权重达到10.92%,成为第三大货币,并且是近10年来SDR货币篮子中币值最稳定的一个,其国际货币的地位被各国官方进一步认可。同时,针对主要储备货币提供流动性而无法兼顾币值稳定的情况,并顺应多国提出通过本币互换合作促进双边贸易投资的需求,我国先后与38个国家或地区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促进并逐步深化了沿线国家通过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及支付的安排。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而人民币想要成为真正的可自由流通的国际货币,必须实现资本市场完全开放及资本项目的完全自由兑换,因此资本项目的开放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依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驱动和方向。

2 资本项目持续开放,投融资业务稳步发展

2.1 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稳步推进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对外开放日益加深,境外投资者参与的渠道也日益丰富,包括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沪深港通、沪伦通、直接入市投资、债券通、基金互认、黄金国际版、特定期货等,有效满足了境外投资主体日益增加的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2019年,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再推11项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进一步减少了资金进出、投资规模及行业方面的限制。资本项目的持续开放产生的新理念、新业务和新流程,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广泛合作和深度融合,也提升了人民币在金融资产计价、交易、支付结算方面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2.2 银行间债券市场引领人民币资产配置

数据显示,2019年境外投资者债券投资净流入已占到证券投资净流入的70%左右,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投资的重要领域。根据人民银行2018年统计数据,当年资本项下净流入总计11300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净流入则达到了6022亿元直接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收支金额净流入5160亿元,“债券通”投资业务净流入862亿元。,对资本项目收支贡献巨大,引领了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主要配置需求。

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重要的对外窗口,获得了境外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并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近3年数据显示,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数量快速增加,2019年较2017年增长近3倍,债券托管量及托管余额在市场总额中占比也都稳步增长,2019年托管余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同时,资金流入也呈上升趋势,对资本项目收入贡献巨大。未来,随着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等全球国际主流指数,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还会增加,人民币资金流入也会继续上升。

2.3 境内外人民币债券融资联动

随着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加快,进一步促进了人民币融资。直接融资中债券发行被广泛关注,且境内外债券市场联动效应更加突出。“熊猫债”已成为链接境外发债主体和投资机构的重要纽带,并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发债主体更加丰富,涉及外国政府、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二是发展规模波动较大,在经历了2016年爆发式增长后,于2017—2019年稳中有缩,分别为719亿元、747亿元和598亿元;三是投资者类型更加多元,境内投资者逐步扩展至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境外投资主体认购热情进一步提升。

离岸人民币发行方面,发行规模、发行数量及债券种类均更加丰富。2019年全年,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共计2496.39亿元,是2018年发行规模的2.16倍。其中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12期共计1500亿元的央行票据,形成了在港发行央行票据的常态化机制,也受到投资者广泛追捧。此外,英国、新加坡等地人民币债券的发债规模和数量方面也均显著增长,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

3 离岸市场快速发展,进一步发挥前沿优势

3.1 离岸人民币市场整体发展平稳

数据显示,2019年人民币外汇市场累计成交29.12万亿美元(日均1193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 0.2%。根据 2019 年国际清算银行(BIS)外汇和衍生产品市场调查,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 8 大交易货币,交易额占全球外汇交易量约4.3%。同时,离岸人民币市场范围也有所增加并逐步转向发达国家,目前英国、中国香港地区、美国和新加坡为离岸人民币的主要交易场所。离岸人民币存贷款相对稳定,截至2018年年末,境外主要離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1.2万亿元(不包括银行同业存款),贷款余额合计超过3810亿元。此外,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更加明显,证券融资规模逐步增长,离岸在岸人民币市场联动增强,境外投资者投资渠道进一步通畅。

3.2 伦敦已成为离岸人民币交易的主要场所

根据2019年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调查,伦敦在全球外汇交易总量中超过50%,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研究表明,发达的离岸市场一般支持24小时交易,且有大量非居民在发行国境外持有该货币资产,这对货币国际化进程助益颇多,可以巩固货币的国际地位。通过分析历史经验,伦敦在美元、欧元的国际化进程中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伦敦也必然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以及更多中英双边金融合作项目的启动,伦敦作为离岸人民币市场发挥的作用更加凸显。根据SWIFT数据显示,伦敦已利用其优势地位超越中国香港成了离岸人民币最大的交易场所。2019年伦敦离岸人民币交易量较2016年增长了36%,目前占全球人民币交易总量的44%。究其原因,一是伦敦具有全球外汇交易中心的优势地位,且与多国市场互联,提升了境内外投资者交易便利性;二是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在监管和执行方面采用国际标准并能有效解决争端;三是时区优势,伦敦上午交易时间与中国国内市场重叠,而当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关闭时,伦敦可以在下午继续提供人民币流动性。

3.3 境外资产管理机构及中资分支机构助推离岸市场发展

随着中国投资的新机遇,境外资产管理机构更加关注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既包括境外人民币、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等离岸金融资产,也包括投资中国境内股票、债券等在岸金融资产,因此逐渐产生了人民币风险敞口的管理需求,并进一步提升了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同时,我国已在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人民币清算机制安排并授权人民币清算行,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保障了离岸人民币清算业务的顺利开展。

3.4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建设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效率,适应了我国跨境贸易和资本项目结算的发展需求。同时,为了提高CIPS在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性,CIPS 5实施了×24小时+4小时的运行机制,全面覆盖了全球各时区的金融市场,并采用了国际通用的ISO 20022作为报文标准设计框架,提升了系统接入的兼容性,获得了参与者的广泛认可。截至2019年6月末,CIPS共有31家直接参与者、847家间接参与者,参与者覆盖全球六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累计处理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超过400万笔、金额超过60万亿元。

4 探索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依托于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对外贸易,在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全球贸易纷争加剧、保护主义持续发酵、“去美元化”货币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出现了较大下行压力,人民币在汇率波动及国际贸易结算中均承受一定冲击,国际化之路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审时度势并开辟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踏上新征程。

4.1 全面提升人民币金融领域应用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C)的统计数据,全球一年的贸易结算总额不过是全球外汇市场5天的交易额,因此一国货币在金融市场中的份额更多体现其国际地位。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不仅要加强贸易中结算货币的角色,更要在金融市场中作为交易和结算货币,不断提高其使用场景和规模,而这取决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和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

当前,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人民币还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可自由兑换”货币,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跨境结算主要集中于直接投资,其他金融和投资比重较小。因此,金融市场需要继续扩大规模并拓展深度,以债券和股票市场为主要窗口,并发展其他金融市场及产品,吸引境外投资者进行人民币资产投融资,挖掘人民币在金融领域功能和使用潜力,提升人民币在金融领域地位。

4.2 继续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

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阵地,目前已经逐步由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周边地区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达国家地区,形成了更具广度的离岸人民币交易网络。但从离岸市场人民币实际交易情况看依然相对集中,缺乏深度和流动性。未来,应持续建立并深入挖掘优质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完善离岸人民币的合法充实和回流机制,进一步丰富人民币计价离岸金融产品,提高在岸和离岸市场的联动性,真正形成一个全球统一且机制完善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

4.3 深入推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因此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建设尤为关键。虽然CIPS系统自建设以来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支付系统SWIFT每天5万亿~6万亿美元的交易额相比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伴随美元在全球支付体系中地位的下滑,人民币国际化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沪伦通”等互联互通模式,加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和金融领域应用的占比,多措并举鼓励更多国家和机构接入CIPS系统,摆脱自诩中立却受控于西方霸权国家的支付系统,进一步拓展CIPS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并伴随人民币国际化重塑国际支付体系格局。

4.4 推动“一带一路”成为人民币国际化重要抓手

“一带一路”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和互联互通的重要发展战略,依托国内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经验,可以有效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一带一路”是我国长期奉行的对外开放和互利共赢政策的落地举措,一方面是结合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势和沿线国家丰富的能源,可以有效带动沿线贸易和融资往来,促进通过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资本融通;另一方面是在既有贸易格局下构建新的经济带,可以提升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领域的使用场景和规模,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4.5 创新探索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

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特点使其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公开透明的特性,并天然地适用于货币领域(如比特币)。央行发行区块链加密的数字货币可以实现“点对点”间的直接交易和历史记录跟踪,将大量节约社会运行成本并提高处理效率。同时,数字货币的国际结算可以绕开美元主导下的SWIFT结算网络,将对未来国际支付结算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人民银行非常重视数字货币的战略地位并较早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已在苏州和深圳开始试点“内测”央行数字货币(DCEP)工作。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数字货币与跨境支付系统的配套建设,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涂永红.人民币国际化的创新与探索之路[EB/OL].http://www.imi.ruc.edu.cn/viewpoint/70269.

[2]潘功胜.人民币国际化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金融,2019(7).

[3]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国际化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银行,2019.

[作者简介]赵东旭(1990—),男,回族,北京人,中级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监管。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
深港通开启能助推股市上涨吗
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