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孵化中的资源/能力聚合与竞争优势形成机制:来自硅谷Y Combinator案例的启示

2021-04-06 03:41张化尧金波乐颖徐敏赛
上海管理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动态能力

张化尧 金波 乐颖 徐敏赛

摘 要: 当前我国创业孵化的低成功率问题,显示了对国际成功的商业孵化机制进行经验借鉴的重要现实意义。研究采用创业生态系统的分析思路,从动态能力的视角,对硅谷Y Combinator(YC)的孵化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商业孵化改进提供借鉴。研究揭示了商业孵化中资源/能力聚合作用下的知识学习机制和实质性能力实现机制,其中来自孵化器的资源支持作用对项目进行后续的资源整合与市场位势、实质性能力的获得具有核心作用,是孵化高成功率的根源。研究结论对推动我国创业孵化明确改进方向、提高创业孵化效率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动态能力在创业领域的应用及商业孵化机制的理论发现具有促进意义。

关键词: 商业孵化器;创业生态系统;创业资源;动态能力;平台效应

Abstract: The low success rate of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in China shows the importance in drawing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mature business incubation mechanisms. In this study, the Incubation Mechanisms of Y Combinator (YC) in Silicon Valley wa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using the analysis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to provides enlightenment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business incubation in China. The research reveals the knowledge learning and substantial capability formation mechanisms under the effect of resource/capability aggregation in business incubation. Among them, resource support from incubator plays a key role in resource integration, market position and substantive capability acquisition, which is the root of high success rate in incubation. The research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Chinas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in adjusting the direction of improve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It also promotes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 in 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theoretical discovery of business incub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business incubator; entrepreneur ecosystem; entrepreneur resources; dynamic capabilities; platform effects

在“大眾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各地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孵化,但孵化成功率却很低,如全国孵化器内创业成功率一般在5%左右 ,而以色列早在十年前整体孵化存活率就超过了50%,被国内投资家们称为“硅谷一号店”的全球最大商业孵化器(Y Combinator,简称YC)孵化成功率更是高达75%,如此悬殊的孵化成功率差距,说明对商业孵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国外一般从创业生态系统角度来研究创业孵化的成功率问题,认为孵化器在对新项目的支持中起到了创业资源的平台聚合作用,能有效提高创业孵化成功率。而我国的整体孵化成功率低有三个原因:1)从孵化功能角度来看,政府孵化器主要为被孵企业提供了初始资金、必要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优惠政策,高校孵化器承担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职能,但两者并没有与创业生态系统建立嵌入联系,商业选择和资源提供的职能并不完善;2)从孵化器的运行机制来看,我国大多数孵化器需要政府的审批和支持,不同于国外市场运作的商业孵化机制,难以摆脱政府的影响;3)从我国的孵化体系和孵化环境来看,整体机制还不健全。以上三个原因说明我国的商业孵化体系中,孵化器还没有真正成为资源聚合和市场引导的中心,商业孵化还仍然高度依赖政府,没有发展出成熟的市场体制。

以上研究并没有真正揭示商业孵化成功率差距的根源。一方面,分析视角只关注孵化过程和环境,而被孵对象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创业项目本身的特征而非入市前的过程;另一方面,将孵化器孵化成功率低归因于“官办”和整体体制难以令人信服,孵化的本质是如何组织创业生态系统的资源来创造一个企业的过程,是政府还是市场给予资源本不应该有质的区别。忽略了对项目自身竞争优势和项目市场嵌入机制的关注,需要用竞争优势理论来分析孵化过程并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孵化器和孵化项目的关系。

动态能力理论提供了一种竞争优势来源的分析视角,它认为竞争优势的来源不仅仅依靠在市场中的处境、拥有的战略资源,还应能够实时把握环境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并调动资源。平台伦理视角将动态能力看作一种组织逻辑的结果,即特定功能的资源或能力聚合与体系结构的表现。竞争优势来自利用该平台追求机遇,并很好地主动适应环境需求以实现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竞争优势的主要驱动力是组织能力。

动态能力理论认为“组织能力”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一方面,尽管Zahra等把动态能力扩展到适用于创业环境下的讨论,但在动态能力框架中并没有解释动态能力是怎样从各个维度能力要素的结合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商业孵化是一个多利益主体的集合行为,并不是“组织能力”所要求的背景环境,即使在Zahra等人的定义中,创业公司的创业者和管理者与孵化环境下的创业者也并不一致。创业团队全部精力用在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问题的解决,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组织能力和学习过程。此外,创业孵化的过程通常是创业团队持有新市场的界定和解决方案,在市场上进行资源的组合拼接,与组织内部能力要素的结合过程不同。然而,动态能力视角提供了一个资源/能力聚合的组织逻辑,和创业孵化所提供的体系结构相吻合,能够反映利益相关主体通过孵化平台追求机遇并实现价值的行动逻辑。在此过程中,利用平台揭示创业孵化中的能力建立、组合、重新定位和部署来主动适应环境需求并实现价值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把孵化项目、孵化器和周边支持资源看作一个系统,在动态能力理论角度下分析商业孵化机制。文献综述部分对动态能力理论和创业生态系统的创业要素文献进行梳理,方法论简要介绍对象选择和和数据分析过程,研究发现部分对YC孵化的运作模式、资源支持和集聚机制进行分析,讨论部分分析项目动态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商业孵化作用,最后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启示。

1 理论综述

1.1 创业和创业孵化

创业即新企业产生和在位企业业务拓展的过程 ,孵化器中的创业过程则指前者,即新企业的产生过程。Bhave认为这个过程的完整经历包括机会识别、克服进入障碍、形成竞争优势、创立新企业四个阶段,本文将其看作从机会把握到推向市场中竞争优势产生的过程。孵化器作为创业活动的载体,构成联结创业者和各类资源要素的桥梁。创业孵化则是孵化器把来自创业生态系统的要素组织输送给创业项目并形成竞争优势的过程,这一机制见图1。

1.2 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是描述企业(项目)市场竞争优势的理论。波特认为企业在市场中的结构位势决定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资源观则认为竞争优势源于资源的稀缺性,拥有稀缺而难以模仿的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Teece等认为现实环境中产业竞争态势瞬息万变,稀缺资源也往往通过动态的重组改变企业解决问题或实现产出的能力即企业的实质性能力(substantive capability),而改变支配权,因此强调 “企业整合、构建和重组内外部资源以重新配置现有实质性能力来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才是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提出动态能力的分析框架。

动态能力框架强调的是动态的组织过程、市场位势和路径依赖,市场结构和稀缺资源并非竞争优势的充分条件,竞争优势的获得还需要企业能很好地整合各种有形的资源(即资源观所指的内容)和无形的资源(如市场声誉、制度亲和性和市场位势等),并且能依据环境的变化对实质性能力做出动态调整。由于调整离不开对市场和产业规律的理解,而从业经历则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因此强调路径依赖。Teece进一步强调了对市场理解与市场机遇把握的重要性,并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当初创公司快速成长时,它也面临着如何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应对各方面的挑战,动态能力的形成和实质性能力的转变在企业早期就已开始,因此动态能力同样适用于初创企业。在初创企业,由于知识和资源的限制,动态能力的两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基于过往经验和路径依赖的知识学习,二是运用一系列能力和资源解决问题、实现产出的实质性能力。

1.3 創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维度

创业生态系统指创业者赖以成长的外部资源环境,包含政策、金融资本、文化、基础支持、人力资源和市场等方面内容。Spigel 进一步把六类要素归为文化、社会和实物三个维度:文化维度表现了创业者承担风险的意愿及环境中的创业氛围;社会维度则包含风险投资、技术人员、创业导师等社会资源相关内容;教育机构、场所、资金和政策等因为能够直接或快速地转变为实物支持而被归为实物维度。详细分类见表1。

Vogel认为创业生态系统可以看作对创业者的支持环境,这个环境分为一般性的和与特定创业活动相关的两个层面:一般性创业环境指基础设施、政府法规等实物维度的支持,与特定创业活动相关的创业环境则主要指文化和社会维度的支持。Mack和Mayer在对美国凤凰城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将该地区的创业支撑要素分为政府支持、基础设施和其他相对较弱的因素(主要指社会网络、金融资本及文化方面的创业故事)支持,与表1中文化维度和社会维度涵盖的范畴相类似。研究结果显示,缺乏社会和文化因素的支持,导致该地的低孵化成功率。这一实证发现说明,在创业孵化过程中“相对较弱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1.4 研究评述

动态能力理论显示,需要从有形的资源、无形的资源和对市场及产业规律的理解与动态把握来分析孵化器怎样赋予创业项目竞争优势;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使我们进一步明确有形资产主要指实物维度,无形资产则主要指文化维度和社会维度,对产业规律的理解和动态把握则需要从孵化过程中孵化器范围的智力因素和与创业团队的接触来进行;凤凰城的案例说明,虽然政府支持和基础设施这些因素对创业更为现实和直接,但看似相对较弱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却在提升创业成功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实证结果充分说明知识学习在创业孵化中的重要性。

创业项目动态能力生成的过程,即从发现、定义商业价值到有效组织资源,进而探索、实现价值的过程,商业孵化机制则在这一过程中从最初的创意(idea)到结合产业实况进行精准界定并有效组织资源的机制,其中孵化的过程是机制体现的载体,资源集聚、知识学习、实质性能力生成是机制反映的主要内容,这些方面将在如下两个过程中得到体现:1)孵化器在文化维度和社会维度对创业项目的资源支持;2)孵化过程中市场认知因素向创业项目的传播和渗透。

2 方法论

本研究将对照以动态能力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概念框架,通过孵化过程中来自不同维度的资源支持和相应的实现动力来刻画商业孵化机制。案例研究借助于描述性数据对某一现象进行深入剖析,这一特点适合于本文的研究意图。其中,单案例研究更加可以从丰富的数据深入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因此本文采取单案例研究方法,关注如下问题:1)孵化器提供了哪些资源支持;2)通过怎样的运作机制提供这些资源;3)这些资源如何促进项目的竞争优势生成。

美国作为商业孵化器的发源地,经过长期的发展,孵化器所处的创业生态系统更为完善和成熟,尤其是硅谷在全球享有盛誉,YC、500 Startups和TechStars等一批商业孵化器都具有相当规模和令人羡慕的孵化业绩,本研究选取规模最大的YC作为研究对象。这一选择将具有如下优势:1)与国内孵化器相比,不受政府影响,能很好地反映商业孵化器的运作机制;2)具有更高的关注度,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料进行相互验证;3)研究更有利于促进国内商业孵化器的经验借鉴。

本文的数据来自各种公开信息,来源分为三个角度:1)YC的角度,主要包括YC官网数据、以Paul Graham为首的孵化器合伙人博客和公开演讲视频数据;2)创业团队角度,包括被孵企业的相关信息和创业者在采访中的讲述;3)媒体角度,指媒体对于YC和被孵企业的报道。三个角度的数据相互验证,便于辨别和筛选,数据概况见表2。数据分析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对多来源的二手数据进行三角验证和选择;2)按照创业团队的孵化流程,梳理孵化器提供给初创企业的资源类型和时点,并归类入表,作为描述创业孵化模式(深描)的依据;3)总结概括孵化平台的资源聚集机制。

3 研究结果

3.1 YC的孵化模式

YC由Paul Graham于2005年在硅谷发起成立,《福布斯》报道2012年已经高居美国创业孵化器排行榜榜首《福布斯》报道。YC遵循如下的孵化流程:首先开放孵化申请,再筛选出能把握市场需求、技术好、成员信念坚定且灵活的创业团队进行三个月的创业孵化。孵化期初,YC会为创业团队提供1.5~2万美元的种子资金换取创业团队7%的原始股份;2周后,通过举办“原型日”(Prototype Day)使创业团队之间相互了解,以便日后相互帮助;第5周时产品基本成型,引进两个最早的天使投资人进行项目指导;孵化期过半时,YC会邀请红杉资本的合伙人为创业团队进行免费咨询,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在“路演日”(Demo day)邀请知名的投资机构(人)参加,大多数项目此时会得到融资或被并购,YC也会在这时选择退出股份或追加投入。

在整个孵化过程中,YC并不提供固定的孵化场地,但会定期要求各创业团队聚集到一起开展活动,如在每个周二召开晚餐会,使创业者能够相互学习经验、建立人脉。此外,YC也注意选择特定的时间提供销售模版、转股协议等文件资料,解决企业常见的法律、财务方面问题。在一些日常孵化活动中,除了YC的合伙人对创业团队进行全程的悉心辅导外,他们还调动外部的顶尖技术人员对创业团队进行全方位指导。在YC之外,除了这些专家会被邀请来对创业团队给予帮助,YC也聚集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强大校友网络,热心帮助创业团队收集市场情报并拓宽渠道。图2按文化维度和社会维度分别展示了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YC的孵化模式是卓有成效的,超过3500名的创业者和估值超过800亿美元的企业出自YC,其中40家市值超1亿美元,8家超10亿美元,Dropbox估值更是超过百亿美元 ,一大批项目如Dropbox(数字存储)、Stripe(便捷支付)、Airbnb(共享住宿)等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3.2 YC对创业团队的资源支持

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创业团队通过YC得到了近乎完备的资源支持。文化维度上,YC主要通过一些定期的集会和公共场所的设计潜移默化地向创业团队传达创业理念。YC设计的集会塑造了相互鼓励、相互追赶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获得首先得益于对创业者的筛选,孵化中则反复用创客的成功创业故事来激励创业者。YC合伙人的工作态度及公共环境的塑造,对形成YC的凝聚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校友间互帮互助、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在社会维度,YC更是促成了强大支持。在资金方面,YC的1.5万~2万美元和吸引来的15万美元风投种子基金,再加上融资阶段YC用自身知名度吸引来的风险投资,使YC孵化项目拥有充足的资金;在人力资源方面,IT界教父级人物Paul Graham 、“Gmail之父”Paul Buchheit和“社交雷达”Jessica等19位全职合伙人以及依据其个人网络随时可调动的硅谷顶尖技术人才,构成了人才优势,从创业项目筛选到产品优化定位,再到孵化人员创业素养培训,逐步将创业团队和产品打磨到极致;在市场方面,YC校友构建的宽泛市场网络、YC通过自身声誉建立的强大媒体资源和多种宣传途径为新创企业的早期市场开拓提供了強大支持。由此可见,YC为创业团队带来了雄厚的金融资本支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支持和广泛的早期市场支持。

虽然YC的孵化模式中并未太多体现实物维度的资源支持,但所处的硅谷有完善的法律体系鼓励和保护创新,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和税收优惠政策,还有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从知名学府不断涌入。YC在提供这方面资源支持时,采取了一种近乎补充性的方式,如根据孵化经验编写的销售模版、股权转让协议等文本资料,说明这对于YC而言已经不是关键因素,文化和社会维度的支持才是重点。硅谷和YC在这一维度的关系上也说明实物维度更多体现为一种地域环境因素。

3.3 创业孵化机制

3.3.1 资源/能力聚合

YC为什么能提供这么完备的资源?“所有团队坐在一起分享心得,500多风险投资人与会,各位校友和合伙人会疯狂帮创业公司介绍投资人,YC强大的品牌推广能力和创始人的大流量博客”,这说明YC就是个资源集聚的平台。平台作用表现为多个方面:1)多达500多人的投资人群体、名声显赫的投资机构在路演日的集聚,形成了一个投资平台,为项目上市前的产能放大带来了充足的资本;2)晚餐会是一个成功的创业人员创业故事和创业经验的交流平台,从各个角度对创业者进行着启发和教育;3)YC毕业生自身建立的社区是一个良好的市场渠道平台,为新上市的企业提供各种供销渠道和关系网络支持;4)YC合伙人的自有品牌博客也是一个新创项目的推介平台,可快速提高新创企业的市场知名度。

YC多方位平台机制的发挥离不开其构建的创业文化和创始人团队的独特人才优势。YC的创业文化在方方面面被精心培养:团队的选择、定期集会中竞争与合作氛围的塑造、全身心投入和充满相互信任的全程指导,不但培养了创业者面对风险和失败的勇气,也使他们对YC产生强烈归属感,由此可见文化培养的根源还在YC创业团队的创业认知上。YC团队的独特人才优势不仅是创业文化的源头,还是高质量项目、投资人和市场用户的平台生成核心。一方面,最有市场潜力的项目被他们选出并进行有效的培养;另一方面,YC合伙人在硅谷及周边的社会网络中具有崇高声誉,高质量的孵化项目则更进一步强烈吸引着硅谷的各种创业资源。良好的平台机制发挥则进一步集聚了文化环境强化的积极因素,促进了创业文化的培养。

3.3.2 知识学习

YC的项目多集中在互联网服务应用领域,创业团队致力于方案的解决和实现,YC合伙人的从业经验则是项目团队市场知识学习的主要来源。创始人团队在硅谷的长期工作经验,使他们对创业过程十分了解,能够在关键节点将创业中亟需的关键知识输送给创业团队。YC孵化的项目在专业领域高度聚焦,则更进一步使YC合伙人对所在领域的运作机制、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有精准把握,能在切入角度、战略制定等方面给创业团队高效的指导。

3.3.3 实质性能力实现

YC所起到的平台机制,为实质性能力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将众多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聚集在一起,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良好创业文化环境的塑造,提供有利的文化支持;将市场渠道聚集在一起,提供充足的人力和渠道资源;通过自有品牌的推介,提供广阔的市场资源。由此可见,只要被认定为有潜力的项目,在多种平台集聚作用下就不难获取各种资源,实现基于对市场理解与机遇把握前提下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整合,从而提升实质性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YC合伙人的丰富从业经验不仅是孵化器资源/能力聚合体系的平台机制核心,是YC创业文化的源泉,还是项目知识学习和实质性能力实现的前提,图3刻画了这一作用机制。在孵化器层面,在YC运营团队的经营下,创业文化培养和平台机制对项目形成支撑;在项目层面,来自孵化器的文化环境和专业团队的认知促进了项目团队的知识学习,创业文化环境和平台效应则构成了对项目实证性能力的支撑,其中多种平台效应是创业项目和创业生态系统的联系机制。项目竞争优势生成后的反馈作用表现为多个方面,既促进了YC经营团队市场认知经验的积累,对创业生态系统形成补充,同时还加速了平台机制的形成。把孵化器和孵化项目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这一联系机制就是商业孵化器的内部孵化机制。

4 理论发现和启示

在Teece的动态能力理论中,企业资源、市场位势和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相联系,Zahra等将动态能力的概念引入新创企业中,认为新创企业同样具备动态能力,并引入知识学习和实质性能力的概念来表述动态能力的实现。本研究则通过对案例的深入解析将这一理论在创业孵化系统情境下进行展示,明确显示理论不仅可以用于创业项目,而且适用于以竞争优势产生目的系统,在理论上有如下两方面的贡献。

在动态能力理论方面的贡献:揭示商业孵化情境下知识学习机制和实质性能力实现机制,即由孵化器管理者与创业者之间的直接知识传输和由孵化器文化环境导致的间接知识学习,由孵化器管理者塑造的孵化器创业文化环境培育了项目资源结合的能力,并由平台效应集聚了实现竞争优势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两者的结合导致竞争优势的实现能力。这一发现不仅把Zahra等人的概念引入创业孵化和支持系统,同时也更好地展示了自Teece等以来没有系统解释清楚的资源/能力结合机制问题。

在商业孵化机制方面的贡献:在商业孵化中,根据创业生态支持要素与项目的紧密相关程度,项目竞争优势的获得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级:商业孵化器运营者(合伙人)是真正赋予项目未来竞争优势的核心,商业孵化器所塑造的创业文化是培养创业者创业心智、营造创业氛围的特定环境支持,环境支持要素对创业项目在政策、法律、通用人才和基础设施上提供一般性环境支持。三个层级的作用依次具有如下特点。

核心层的资源支持作用体现为运营人员对市场规律深度认知和精准选择指导下的知识学习作用,也体现在帮助创业项目进行各种资源整合,使创业项目具备良好的市场位势,赋予新创企业解决遇到问题的实质性能力,是孵化高成功率的根源。商业孵化器所塑造的特殊文化环境也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让创业团队具备成熟的创业心智,同时也是市场关系网络的重要集聚动力,因此良好的创业文化(指有利于强化创业心智和增强创业者情感归属和社会网络关系维持的文化)对商业孵化的高成功率也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创业项目要拥有有形的、无形的资源优势和对市场机会的认知与把握,与资本、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方面的平台效应(用数量关系来衡量)作用強弱有很大关系。

反观我国国内多数商业孵化器,管理层多以政府或高校人员为主,或借相关政策的东风转租闲置场地做个“二房东”,致力于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或搭乘政策的“顺风车”,在政策方面提供辅助指导,加速科研成果的输出。尽管孵化器自身也试图营造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来实现特定环境支持,但仍缺乏商业孵化器赋予创业项目未来竞争优势的核心层创业支持,阻碍了我国孵化成功率的提高。本研究则为我国提高创业孵化成功率带来了如下经验借鉴:1)不管是什么主体建立的孵化器,孵化器应该具备为创业团队提供深入洞察产业发展规律的创业辅导专家的能力;2)孵化器在文化氛围上应该注重创业团队创业心智和对创业现象规律的理解;3)孵化器应该注意创业投资人、创业基金、市场资源平台集聚机制的构建。

5 结论

通过YC的案例研究,本文在理论上发现商业孵化器的孵化高成功率主要源于两个因素:1)具备丰富市场从业经验的运营人员和导师团队;2)在资源支持中多种平台作用的发挥。具备丰富市场从业经验的运营人员和导师团队在项目选择中能结合他们对市场的理解选择有成功潜力的项目,同时他们自身的吸引力及所创造的环境文化支持则进一步构成了投资机构(人)在导师网络、资金和市场资源的集聚平台,所有这些共同使创业项目在进入市场前具备竞争优势所要求的各种条件,故能实现高创业成功率。其中,商业孵化器运营人员和导师团队的自有优势是后续各个条件具备的根本。

由于案例选择的原因,本研究可能有如下局限性:1)硅谷良好的实物资源支持环境可能使我们低估了实物资源在创业孵化成功中的作用;2)硅谷良好的其他创业资源环境可能使我们的发现放大了平台机制在汇聚资源中的作用;3)YC所选择的互联网应用领域也有可能导致这一平台机制的放大。但这些局限并不影响本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价值。

参考文献:

[1] BHAVE M P. A process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venture cre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4, 9(3):223-242.

[2] ISENBENG D J. The big idea: how to start an entrepreneurial revolu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0(88):40-50.

[3] 黄紫微, 刘伟. 公共孵化器VS商业孵化器——孵化器市场结构演进过程[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12):1813-1820.

[4] 何继江, 王路昊, 曾国屏. 以技术能力的商业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为案例[J]. 科学学研究, 2013, 31(9):1355-1363.

[5] ROTHSCHILD L, DARR A. Technological incubators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networks: an Israeli case study[J]. Technovation, 2005, 25(1): 59-67.

[6] 殷群, 张娇. 长三角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研究——基于DEA的有效性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0, 28(1):86-94.

[7] PETERS L, RICE M, SUNDARARAJAN M. The role of incubator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4, 29(1): 83-91.

[8] 梁云志, 司春林. 孵化器的商业模式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0, 22(1):43-51.

[9] 吴瑶, 葛殊. 科技企业孵化器商业模式体系构建与要素评价[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 35(4):163-170.

[10] Hanadi almubaraki, holger schrl.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business incubators: a four dimensions approach from a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ulture, 2012, 19(4):435-452.

[11] 解學芳, 刘芹良. 创新2.0时代众创空间的生态模式:国内外比较及启示[J]. 科学学研究,2018,36(4):577-585.

[12] TEECE D J, PISANO G, SC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5):509-533.

[13] TEECE D J. 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 enterprise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28(13):1319-1350.

[14] BINGHAM C B, EISENHARDT K M, FURR N R. What makes a process a capability? Heuristics, strategy, and effective capture of opportunities[J].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2010, 1(1/2):27-47.

[15] THOMAS L D W , AUTIO E , GANN D M . Architectural Leverage: Putting Platforms in Contex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4, 42(4):18-40.

[16] ZAHRA S A, SAPIENZA H J, DAVIDSSON P. Entrepreneurship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a review, model and research agenda[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0, 43(4):917-955.

[17] WINTER S G. Understan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24(10):991-995.

[18] NECK H M, MEYER G D, COHEN B, et al. An entrepreneurial system view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04, 42(2):190-208.

[19] BEN S. The relational organiz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 2015, 41(1):49-72.

[20] 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M] : Free Press, 1980, 22(2):32-189.

[21] BARNEY J B. Strategic factor markets: expectations, luck, and business strategy[J]. Management Science, 1986, 32(10):1231-1241.

[22] SCHMIDT J, KEIL T. What makes a resource valuable? Identifying the drivers of firm- idiosyncratic resource valu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3, 38(2):206-228.

[23] 张军, 张素平, 许庆瑞. 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组织机制研究--基于知识共享与集体解释视角的案例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2, 30(9):1405-1415.

猜你喜欢
动态能力
基于知识共享与动态能力的供应链关系品质创新力研究
企业动态能力倒U型作用的实证研究
新常态下的动态能力战略理论的价值和企业实践研究
产学研联盟结构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
企业动态能力对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房地产开发企业动态能力的维度结构与实证研究
母国制度环境约束下企业动态能力与国际化区位选择
基于动态能力的CDRS知识整合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