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有优教”的西陵行动

2021-04-06 04:08宜昌市西陵区教育局湖北教育杂志社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1期
关键词:西陵区西陵学校

宜昌市西陵区教育局 湖北教育杂志社

一 政府履职,强化保障,让教育成为西陵区最大的优势方向引领,赋予西陵教育独特的价值追求

理念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2016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坚持八个突出,办高质量的西陵教育”,引领“十三五”教育发展:突出智慧教育,超常规推动教育现代化;突出均衡特色,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突出资源整合,大力度提高优质办学水平;突出改革创新,高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突出体育保健,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突出教育科研,高质量推动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突出特色办校,全员化打造一校一品质量体系;突出依法治教,全领域构建学习型城区的社会氛围。2019年,区委、区政府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区域一体化、办学集团化、班额小班化、队伍专业化、应用智能化”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人才强区。每到五年规划的关键节点上,西陵区委、区政府总会深入调研,对西陵教育发展定位、工作思路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这也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遵循。

机制保障,用看得见的力量成就教育

破难行动见真招,教育提升重实效。一是西陵区委、区政府长期坚持教育专题研究、区“四大家”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创新实施“校长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不断化解教育难题。2019年,研究教育重大事项就达13次之多。二是将教育列为区政府每年“十件惠民实事”之一,向社会公开发布,接受人民群众监督。2018年,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固改造东山小学教学楼,改扩建外国语实验小学(北区),改造一批中小学安全交通通道。2019年,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近视防控工程”,力争“小眼镜”率下降0.5%。2020年,投入8000万元,新建西坝中小学,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园2所、改造公办园3所。一件件实事,推动西陵教育不断蜕变。三是建立“微爱教育基金”,每年教师节慰问全体教师,隆重表彰从教三十年教师和优秀教师。尤其是从教三十年教师,从区委书记、区长手中接过荣誉证书,看到纪录片中自己珍贵的影像时,那种“在西陵”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四是创建阳光招生平台,确保招生公平规范。在省、市首创网络智慧招生平臺,中小学网络化招生全覆盖,真正实现了划片招生、公民同招、就近入学;通过大数据比对,实时监控并调配学位,从源头上控制班额。全区已全面实现超大校额学校、超大班额班级“清零”,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小学起始年级平均班额初中41人、小学43人。五是健全学生关爱体系,推进全纳教育。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73人,入学率100%,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年,特殊教育资源教室9间;留守儿童1078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3566人,入学率100%。

加大投入,把钱用在离师生最近的地方

西陵区是老城区,转型发展任务艰巨,财政收入受制约因素众多。但西陵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突出西陵教育“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强龙头”,投入人力物力,投入真金白银,投入真情实意,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热切需求。区委书记卢斌说,宁肯不发、缓发公务员工资,也要保障教师的工资。区长任蔚说,政府宁可在最旧最小的办公楼办公,也要把学校建得最漂亮。区教育局局长田俊生说,我们是最幸福的人,几乎从来不用为教育经费问题发愁。2016年以来,区里累计投入教育资金26.42亿元。仅2019年,区财政对教育的年度总投入就达到7.31亿元,相较4年前翻了一番,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支出比例增加到31.15%。

2020年11月1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在宜昌市召开全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暨观摩培训会。经过10位专家为期两天的实地核查,评估组组长、国家督学谢新松宣布:宜昌市西陵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省级督导评估!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陶宏在书面讲话中指出:“西陵区成为我省第一个接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验收的县(市、区),这在全省具有标志性、示范性、引领性意义。”

这是西陵教育的一次大捷,也是湖北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成果。2012年,西陵区成为“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示范县(市、区)”;2013年,成为“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长期以来,西陵区把“均衡”作为前提,把“优质”作为重点,形成了全区中小学“发展定位一样高、资源配置一样精、办学行为一样严、内涵发展一样全、智慧教育一样强、教育质量一样优”的“西陵特色”。

二 统一标准,建章立制,均衡配置区域义务教育资源统一标准,筑牢均衡发展底盘

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老旧学校明显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经过充分调研,西陵区制定并实施《西陵区义务教育学校“十三五”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出台《西陵区教育系统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程》,落实“四制、七统一、三个一”管理。2013年以来,全区共计投入5.8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学校3所,增加校舍面积28131平方米;整体重建与改扩建学校7所,改扩建校舍48118平方米;维修改造12所学校教学楼;重建10所学校塑胶运动场42800平方米。全区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增加学位近2000个。

坚持按省一类标准配备学校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制定《西陵区教育技术标准指引》操作手册,规范日常建设、管理与应用。截止到2019年,全区小学、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分别达3182.33元、4515.71元,922间网络多媒体教室全部安装有激光投影或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每所学校均有1间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报告厅。

制定《西陵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制度》,实施《“五统一分”财务管理改革方案》,推行“校财局管”“集中管理、分校核算”。通过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预算与专项经费预算,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与发展。通过统一教职工工资、津贴补贴以及福利待遇,消除校际差距,教师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交流形成常态,师资均衡配备

大力推进师资均衡。坚持教师(包括校长)交流,是西陵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该区不断探索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努力实现常态化运行。2002-2012年间,全区小学教师(初中于2013年移交区政府管理)在同一所学校任职8年以上,实现100%交流。2015年,出台《西陵区中小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实施新一轮教师(含骨干教师)交流计划,按在同一所学校任职6年、离法定退休5年以上的交流标准,2015-2017年应交流中小学教师总数为813人,实际交流273人,占比33.6%。2018年,揪住“教师不愿流动、骨干分布不均、思想安于现状”的核心问题,又启动“骨干教师交流三年行动计划”,将交流对象锁定为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12年及以上、离法定退休年龄6年及以上且无交流经历的在编在岗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实行学校、教师双向选择,全区统筹动态管理。三年共交流教师223人次,占应交流教师数209人的107%,有效解决了骨干教师校际分布不均衡问题,让家长和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何必东奔西走、名师就在家门口”,极大缓解了择校热这一社会顽症。

深入实施区管校聘。2018年,西陵区启动“区管校聘”改革,以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强化区域统筹功能,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建立新的人事管理体制,着重突出三个尊重:尊重教师,不以下岗为目的;尊重学校,按需核定岗位总量;尊重现实,不盲目搞一刀切。根据编制总量和学生、班级数变化情况,每年均重新核定中小学教师岗位,全区统筹分配,全员竞聘上岗。2018-2020年,全区分别有1728、1796、1810名中小学在编在岗教师顺利完成公开竞聘上岗,专任教师比例由87.5%上升至97.5%。区管校聘进一步推动了编制岗位的动态调整,下活了全区师资“一盘棋”。西陵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进取意识和工作动力显著提升。

抱团取暖,校际均衡发展

深化挂牌督导,片区学校抱团发展。西陵区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和学区制管理进行整合,深入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按“学段搭配、地域就近、优势互补”原则,2019年进一步调整优化督学责任区,实现中小幼、公民办学校全覆盖;吸纳社会各界力量,组建系统内专(兼)职督学、专家督学、公众督学、校内督学等4支督學队伍,全景式开展教育督导;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一月一主题”专项督导,创新教育督导模式;深度整合各校硬件、师资、文化特色,通过合作交流、专题研讨等抱团活动促进片区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共通,激活校际均衡发展、共同提升。

名校引领,区域学校共建共融。西陵区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2006年原葛洲坝工程局子弟学校划归地方管理。因为历史原因,这些子弟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内部管理比较松散,长期以来教学质量被社会所诟病。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区政府、区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6年,通过多方论证,决定以集团化办学的方式,引领葛洲坝片区中学的发展。以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为龙头,推行二十五中、二十四中集团化办学,成立二十五中教育集团,设平湖、葛洲坝两个校区,实现“三统”,即集团班子区委统配,两个校区人、财、物统筹,教育教学管理集团统一。通过集团化办学,原本相对薄弱的二十四中,生源明显回流,学校人数逐年攀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重点高中正取生实现了从无到有,中考分配生完成率逐年增长,学校“明珠文化”特色日益鲜明,形成品牌。因校而宜,促进办学形态多元,集团化办学,内涵式发展,是该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益尝试。

三面向未来,提高内涵,构建“学有优教”凝练区域教育思想,引领学校高品质发展

西陵教育植根于西陵文化,初步形成了具有西陵特色的“首善教育”体系,引领全区中小学高品质发展,大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

战略定位:教育理念先进、硬件现代、团队优良、资源丰富、质量一流,让西陵教育成为鄂西渝东地区最新教育理念的生发中心、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示范中心、优秀教育人才的聚集中心、教育信息的资源拓展中心、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中心。

发展目标:让每所学校充满生机(办学条件一样优、内涵发展一样快、教育质量一样高、实体学校和网络学校一样好);让每位教师充满智慧;让每个学生充满活力。

区训:兼容、求索、大气、和美

教训:学为第一,教助学成

学训:敢为天下先,勇争天下强

研训:坚持、坚守、坚定、反思

区域办学理念:

祖国在我心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政治观)

教育需要创新,更需要遵循常识(基础观)

润物无声,静待花开,让教育独具魅力(艺术观)

教育是着眼未来的事业,未来已来(发展观)

发展战略:

前瞻(站在发展的前沿,超前思考,超前规划)

向内(向内使劲,走内涵发展之路)

坚守(认准了的事,一抓到底,不放弃,不折腾)

发展战术:均衡+规范+特色、现代+精细+个性

西陵教研策略:

严活并举 闹沉相间 进退有致

文化引领 集团运作 市场调节

学校环境建设追求:一砖一瓦皆有意,一草一木都含情

西陵网校建设愿景:

学生学习的园地,教师教学的凭借

领导管理的平台,家校联系的纽带

西陵教育人追求:人格高尚,学术精湛

西陵教育人日思录:

为西陵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今天我做了什么?

为自己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今天我留下了什么?

学校翻新,建设支持性教育空间

随着城市规划布局调整以及旧城改造,新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空间转向”,使学校空间一改之前“厂房式”的设计思路,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就显得尤为迫切。2015年,西陵区提出“空间改变一小步,教学改进一大步”的理念,拉开了学校空间建设的大幕。

一是扩大教室的面积,改变传统教室的面貌。新建学校的教室面积普遍增大,并进行层次化的布置,设教师辅导区、阅读角和公共区,给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一个“亲密空间”,培养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二是增加功能室数量。新建学校的功能室与教室比达到1:1,既满足了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同时也为未来全域小班化教育预留了空间。

三是“两搬一放”。将学校图书室里的一般性图书从图书室里搬出来,放置到教室窗台、学校走廊等学生易拿易放的地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阅读,图书室只放置部分工具书和大部头经典书籍。将电脑从专门的电脑教室搬出来,放置到楼梯间、宽敞的过道处和各个教室里,满足学生随时随地上网查阅资料的需求,开展网上互动交流。“一放”,就是校园里要安放足够的可供师生坐下来休息、交流的座椅,让学校成为连接他人、连接世界的场所。

四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规划整个学校空间。以刘家大堰小学为例,操场边有“小农场”,每层楼有供学生展示才艺的“秀场”,还设有“心愿超市”“失物招领处”“快乐英语岛”等。这些空间均由学生自主管理,服务他人。学校空间建设始终立足于学生立场,让学习时时发生,处处撞见学习。

五是学校空间翻新与课程教学协调一致。如,桃花岭小学多年来坚持推动整本书的阅读,开发了“阅读生根”课程。2018年,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课程,学校把后门处的杂物间改造为儿童图书馆,分为绘本馆、儿童文学馆、中外名著馆、科普馆四个馆区。

在大规模建设学校的背景下,西陵区认识到,不仅要建“校”,更要建“学”。翻新学校空间,让空间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融为一体,这是优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信息技术设备更新迭代,面向未来办教育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重视智慧教育,是不敏感的区域教育管理者。实现实体学校与网络学校建设同步,通过网络学校弥补实体学校的不足,即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是解决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诸多问题的法宝之一。

基于此,西陵区十分重视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迭代。按照《西陵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截至2019年,该区更新和新建计算机教室41间、多媒体教室878间、录播教室8间、创客和机器人教室26间、智慧教室51间、无人机教学实验基地28个,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笔记本电脑,教育装备明显优化。

2016年,西陵区出台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行智慧教育。一是加大网络基础建设,实现所有学校教育骨干网万兆互联、千兆进校、无线网络全覆盖。二是在全省率先建成区域教育信息化平台——“西陵网校”(西陵云学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园地、教师教学的阵地、学校管理的平台、家校联系的纽带。三是开展智慧课堂大比武,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四是组建西陵创客联盟,每年举办中小学生创客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宜昌市第十六中学被教育部表彰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东山中学、铁路坝小学等4所学校获评省、市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西陵区的网上教学启动早、效果好,在“停课不停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激活內驱,聚力赋能,锻造整体强盛的教师队伍 全面畅通教师荣誉发展通道

出台《西陵区教育系统荣誉制度》,构建从入职到名师的“西陵版”教师梯级成长体系,打通“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明星班主任、明星教育管理者)→西陵名师→特级教师”的晋升通道。目前,全区拥有特级教师3人,湖北名师3人,市级各类教育人才41人,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等423人。

全面规划教师成长线路图

教师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质的教育。2019年,全区2084名教师按照新手教师、成熟教师、老教师三个类别,制定了“专业发展学年计划”,明确发展方向,拿出具体措施,积跬致远。

学校以此为契机,推进以教师专业发展学年计划为导向的管理变革。如,东方红小学实行“五微”管理——“发展微地图”:从学生成长问题、教学实践困惑、特色发展需要三个层次设置课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研究微课题”:解决自己实践中的真问题。“学习微时空”:线上与线下学习相融合。“团队微项目”:围绕研究项目招募成员,打造学习共同体。“评价微积分”:建立积分数据库,展评成长轨迹。二次成长,实现了教师的真正成长。

全面建立教师培养和保障体系

2018年成立了西陵区教师发展中心,建立教师培养体系。整体设计,以“学术积分+质量监测”促骨干教师成长,以“名校跟岗+片区实践”促后备干部成长,以“教育联盟+精准督导”促优秀校长成长,充实壮大西陵区名师骨干人才库、后备干部队伍库、杰出校长智囊库,培养了一批卓尔不群的教育拔尖人才,造就了一支整体强盛的教师队伍。

把培训作为教师最大的福利,按年均200万元预算增设专项经费,形成了“高端+特长+特色”培训模式与“名师+骨干+新秀”梯队培养格局,2019年五批次近300名西陵教育工作者走进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及教育先进地区,参加自主定制的短期脱产高端培训学习。

出台专门文件,搭建平台,激发全体教师岗位练兵的学习热情。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区教育局出台了《西陵区“贯彻中央意见,争做改革先锋”活动实施方案》,“一学、二论、三推、四创”,在校级评优基础上,评议表彰了274篇优秀教案、290节优质视频课、48个优秀教研组。2020年,区教育局以一号文件出台《西陵区“练好基本功 争做好老师”专题活动方案》,引领全体教师学习、修炼教师职业的基本技能与从教素质,加强教育教学常规及管理,包括中小学三笔字与幼儿园即兴弹唱、制定教案、学科教学技能、教育教学常规四大项目,从而掀起了全员大练教学基本功的热潮。

五聚焦素养,引领课程教学,奏响优质发展进行曲 学为第一,教助学成,打造“现代课堂”

西陵区是教学改革强区,一直在课堂教学领域深耕不辍,其经验在《湖北教育》以“现代课堂”为名,开辟专栏加以推广。在这场课堂教学的突围战中,西陵教育举起了“学为第一,教助学成”的大旗,致力于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格局。

只有课堂中发生“静悄悄的革命”,才是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

2011年,在“我讲你听”一统天下的课堂教学背景下,西陵区毅然提出“学为第一,教助学成”,将其作为区域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和基石。2012年,从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权利三个维度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站到课堂的中央。2013年,针对教学目标大而空、宽而泛的状况,倡导“聚焦目标,一课一得”。2014年,集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等专家的智慧,从“科学、民主、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研制“现代课堂评价标准”,以评价倒逼课堂教学的改进。2015年,以“空间改变一小步,教学改进一大步”的思想,拉开了翻新学校空间的序幕。2016年,挂牌课改实验学校,全方位升级改造课程、教学、空间、研训、管理等,彰显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2017年,举办西陵区教育成果公益博览会,107项教学改革成果现场展出。2018年,召开全区学校空间建设推进会,明确提出“筑就属于学生的学校空间”主张,让空间翻新与全新的学习方式相融合。2019年,开展“教科书把握与核心素养培养研究”,通过学科教学落实素养要求。2020年,推出“西陵区网上教学基本模式”,聚焦学生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进一步推进学习方式变革。

跨学科,多维度,优化课程结构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西陵区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2016年,西陵区研制了“全市首创、全省原创、全国率先”的《生态好市民》校本教材,推出了全国第一堂生态教育实验课,全面实施生态教育课程,构建区域生态教育体系。该套教材分为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和初中4个版本,55个专题,将“绿色基因”植入近4万名学生的课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教育》等66家主流媒体给予重点推介,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

2017年,西陵区在宜昌市率先全面开设研学旅行课程,做到“研”为核心、“学”为目的、“旅”为载体、“行”为实践,研学路上有课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国学礼仪类课程,走进屈原故里,在楚辞诵读中感悟成长;水电文化类课程,走进三峡大坝,领略三峡大坝的壮丽,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自然生态类课程,走进宜昌周边的研学基地,学习劳动技能,领略风土人情;科普创新类课程,走进各省市科技馆,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职业体验类课程,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认知启蒙,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些研学课程,让学生“研”得有理、“学”得有趣、“旅”得快乐、“行”得安全。

近年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西陵区还引进了STEM课程、攀岩课程、戏剧课程等。以上这些课程,对提高全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魂魄,有个性,铸就学校文化品牌

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径。自2002年起,西陵区就启动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经过十多年努力,区内每所学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富含教育的意味。

首先,提炼出共性精神,区域推进学校文化理解与建设。西陵区从“西陵”这一地域寻找文化基因,吮吸精神上的母乳,解读西陵文化密码,提炼出“兼容、求索、大气、和美”,作为西陵教育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其教育意义特别重大。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办学的自觉追求与理想境界;对于教师而言,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修为;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他们当前搞好学习应有的态度,更是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应具备的素养,是他们的人生坐标。

其次,学校在西陵教育精神的引领下,结合校情开展建设,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如宜昌市实验小学的首善文化、刘家大堰小学的大雁文化、桃花岭小学的诗词文化、镇镜山小学的“镜文化”、宜昌市第三中学的“叁中文化”等,特色鲜明,与西陵教育精神相呼应。全区20多所中小学的文化创建既有个性特点,又不乏共性之美,共同推动学校华丽转型。

探索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学校文化建设路径。在主题创生上,西陵区提出了综合式、事件开掘式、项目拓展式、校名联想式四大基本范式。如,葛洲坝实验小学因葛洲坝水电工程而建,由这一重大事件开掘出的“水电文化”成为该校学校文化主题;宜昌市二十五中以当地三碗水的传说入手构建“清泉文化”。在内容建设上,提出了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主体文化五大维度,把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让学校文化走心、走实、走深,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有优教,幸福西陵。西陵区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区”“宜昌市区域教育现代化达标区”等称号,是“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试验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试验区”“全国教育现代化样本区建设基地”,教改成果《生态好市民》《现代课堂》《网上教学探索》公开出版,45项成果入选全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现场展出,《湖北教育》刊发专刊《新时代教学改革“西陵答卷”——宜昌市西陵区推进教学改革巡礼》,面向省内外全方位宣传推介。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义务教育重要论述的“政治题”,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题”,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民生题”。让我们探寻并借鉴西陵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共同书写全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优异答卷!

(本文由冯发柱、刘春林、乔能俊执笔,鄢志勇审定)

责任编辑/鄢志勇

猜你喜欢
西陵区西陵学校
清泰陵卜建影响西陵寺庙布局考析
贺宜昌市西陵区诗词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圆满闭幕
学校推介
宜昌市西陵区创新举措开展全民阅读
处理土地权属纠纷要讲『 铁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