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抽象绘画很多是以简练的、异于现实生活的形象来表达绘画者的内心感受,由于抽象绘画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形象基本都是象征性的,使得观看的人很难看出绘画者所要表达的东西。实际上欣赏抽象绘画可以很简单。本文以三个风格迥异的画家为例来简要介绍抽象绘画的一些欣赏方法。
关键词:抽象绘画 象征 绘画语言
在观赏抽象绘画时,我们主要看画的整体感觉,如果一下子被一幅画吸引了,那就说明绘画者和观看者产生了共鸣,这幅画也就值得细细品味。观看之后再用这幅画的绘画语言自己动手画一幅,在这一过程中体会这种抽象绘画语言的微妙,同时感受到心门打开的舒畅,这对于进一步欣赏这幅画十分有用。下面笔者浅谈对几幅比较有感触的抽象绘画的理解,并用该绘画的语言来记录对生活的一些感受。
一、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
马列维奇是至上主义的奠基人,他的画基本由方块、圆形、条带等几何图形构成。他在《非客观的世界》一书里写道:“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觉,因而是与环境完全隔绝的,要使之唤起感觉。”这句话在他的画中充分体现出来,他用几何图形来代表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通过几何图形的组合来唤起他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图1是马列维奇的一幅画,观看这幅画,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形式的美感,但很难看出马列维奇画的是什么,因为图中的几何图形具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比如图中的圆形可以代表太阳、眼睛,乃至某个人。纠结于他画的是什么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更有价值的是用自己的经验来理解这幅画,这一过程反过来加深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比如这幅画的圆形可以代表黎明,黑色的方块代表黑夜,十字形代表教堂,画面底下那几个长条,代表微弱的阳光。就在教堂被黑夜压得摇摇欲坠时,黎明冉冉升起的太阳带来了希望。也许现实中马列维奇正遭受苦难,但他内心依然带着希望。我们可以仿照这个绘画方式来记录生活。图2是笔者看了图1之后画的,想表现一种无奈的感觉。
二、保罗·克利
保罗·克利的作品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他或用线条、或用方块来模拟音乐的节奏,音乐性也是他对生活的一些感受。
从图3可以明显地看出克利通过同一个行色带的变化来模仿乐谱中音符的变化,比如右侧第五行可以看作是四分音符转到八分音符,再到十六分音符,最后回到四分音符,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先舒缓后急促再渐渐舒缓,这可能跟他在包豪斯后期的心境有关。正如他儿子费利斯·克利在《追忆先父》这篇文章中写道,“持续反复的包豪斯教书生涯終于开始令他不耐烦了,他更渴望只有一群优秀学生在他周围的学院生活那份宁静。”这也可以看出虽然这幅画是模仿音乐,但最根本的还是表达画家内心的感受。图4是笔者按照克利模仿音乐的这种方式画的一幅画,虽然形式和具体方法不太一样,但理念差不多。用交替变化的纯度、明暗不同的蓝黄色块来模仿一段钢琴曲的节奏。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仿佛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少女因为奶奶的突然离世而悲痛不已,奶奶十分疼爱她,但就在奶奶生命的最后,却因为自己的心事对奶奶很冷淡,对此她非常懊悔。就在她悲痛欲绝的时候,她仿佛听到奶奶微笑着说:“不用难过,我知道你有心事,奶奶不会因为你不理我而难过,生活没有越不过的坎,要勇敢地面对。”这首曲子有三段相似的旋律,每段旋律都在重复这个过程,每段旋律少女的心理都有些变化,最后她内心变得坦然,看着天上弯弯的月亮,仿佛是奶奶的微笑。
三、伊诞·巴瓦瓦隆
伊诞·巴瓦瓦隆来自台湾排湾族,他的画带有台湾原住民特有的质朴感。图5是他的一幅画,观看这幅画可以感觉百合花仿佛有着人一样的生命力,好像站在山上一片空旷的草地上,微风吹过,带着淡淡的百合花香,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笔者从这幅画中联想到了在阳明山上看台北夜景的情景。图6画的就是当时在文大观景台上看夜景的场面,那时文大的观景台难得地开放一次,一大批人挤进窄小的门到外面相对开阔的观景台,靠着围栏的几乎都是拿着手机或相机拍照或自拍的人,很多人拍完就走了,留下一片美丽而又寂寞的夜景。这幅图明显没有图5那幅和谐,但这是当时那个场景的真实写照。实际上很多类似的场景都是这样,仿佛让别人知道自己看过比自己看过更重要,而自己在面对一片辽阔的草原时是否真正感受到草的淡淡清香以及大自然的宽广、博大已经无关紧要了。
从上文我们可以发现,抽象绘画并没有那么难懂,它就像是一篇篇加了密的日记,而密码就在观看者对现实生活的所感所悟里。在观赏完一幅抽象绘画后,我们可以动笔画上一幅,用刚看过的那幅画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这种绘画语言,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也让我们更好地欣赏一幅抽象绘画。
(作者简介:林晓盛,男,硕士研究生,华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公共艺术与设计)
(责任编辑 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