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素琴?郑志亮?周晓萌
【摘要】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出版技术加速更新迭代,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前进的今天,中国出版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突破产业困局,寻找全媒体出版之中国模式;如何重寻公益理想与社会担当之魂,以支撑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扬——成为中国出版业的时代命题。
【关 键 词】出版业;公益精神;社会使命;新时代
【作者单位】程素琴,中国传媒大学;郑志亮,中国传媒大学;周晓萌,中国传媒大学。
【中图分类号】G239.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2.004
新时代出版业的发展与创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出版技术加速更新迭代,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前进的今天,中国出版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突破产业困局,寻找全媒体出版之中国模式;如何重寻公益理想与社会担当之魂,以支撑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扬——成为中国出版业的时代命题。
中国奋进新时代,将要迎接诸多的新挑战。有学者称,新时代将有“来自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等领域的风险挑战以及自然界的各种风险”,同时,“在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也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风险挑战”[1]。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出版界众志成城,以祖国与人民之需重构公益出版理念,以全球视野重塑公益出版的跨平台、跨媒体、跨形态传播模式,服务当下,回馈社会,以实践应对挑战。如今,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版业则是此大变局中担当文化传播之轴心功能的重要产业。
一、出版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1949年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2019年研究发现:“图书从1949年初每年出版6000余种、总印数不到3亿册,增长至目前年出版25万余种、总印数近23亿册;期刊从1949年初不到300种,增长至目前的1万多种;报纸从1949年初300余种,增长至目前近2000种。”[2]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出版规模、品种、数量的激增,与社会的开放和文化的繁荣同频共振。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社会史与传播史的见证。
与此同时,出版形式和内容载体也更多样化,深入关照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科技进步与知识更新的方方面面。21世纪以来,互联网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一种革新性的技术驱动力全面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产业形态、媒介表现与传播模式。出版不再是出版社、媒体等传统机构的专利,而是人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出版的形式有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载体则有书籍、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学者们将之称为“数字”“电子”“在线”“跨媒体”出版等,不一而足。
音视频、交互游戏与社交服务更是强势登场,在抢占传统纸质出版与以文字出版为主要内容出版市场的同时,也抢夺了用户的注意力、忠诚度和阅读时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所下降,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人均纸质报纸阅读量为16.33期(份),人均纸质期刊阅读量为2.33期(份)[3]。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2019年完成的调研发现,46.3%的受访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30分钟,每天花费30分钟到1个小时、1个小时以上时间读书的学生分别占33.91%、19.79%。在读书数量上,44.91%的受访学生平均每月读书不到一本,另有43.17%和11.92%的学生分别平均每月读书1—3本和3本以上[4]。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的“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发現,大学生每天玩网络游戏的平均时间约为2小时,超过两成(22.95%)的大学生每天都玩网络游戏。游戏不再只是男生的偏好,接近一半(47.7%)的女生玩网络游戏,14%的女生每天都玩,五分之一的女生至少每周玩一次。按学校分类,高职院校学生中玩游戏者近七成,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中玩游戏者超五成,“双一流”高校学生中玩游戏者超六成[5]。阅读时间的不断缩减与游戏时间的不断飙升,残酷地反映了传统模态的图书出版与娱乐至上的在线出版在呼唤读者、吸引用户上的差异,也深刻体现了传统出版业在迎战新型数字出版、在线出版、音视频及游戏出版时的艰难困境。如何在当前纷乱复杂的出版市场和利益迷阵中不忘初心,创新发展,是当前出版业需要深思的问题。
二、出版业社会角色的二重性
出版行业承担着信息、思想、知识、规则、技能等创造和传播的义务,是信息、思想、知识、规则、技能等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从这个意义上看,出版业一经出现,就被赋予崇高的使命和社会责任。这是出版业社会角色的第一层,即以公益精神推动文化传承与传播。全民阅读倡导者聂震宁一再强调,出版业以及出版人的社会担当是为公共利益而奋斗。于殿利在《出版是什么》一书中对此总结道,出版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构筑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二是构建民族国家的知识体系,三是奠定民族国家的道德基础[6]。思想基础、知识体系、道德基础是一个国家文明传承与历史承载的核心内容,出版业可以将之具象化、实体化,并将之传播。中国向新时代迈进,所面临的问题较以往更为复杂,出版界不仅需要思索传统维度的这三个核心内容,还要探寻它们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与新内涵。
以新时代的思想体系为指导,建构全新的出版模式、发行体系与行为规则,充分研究和阐释古今中外文化知识遗产的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以获得全球的认同,是中国出版业所担负的使命。与此同时,出版的文化实体是出版企业,它们也需要满足来自市场、受众的要求,履行发行之任,实现产业振兴之责。这是出版业社会角色的第二层。实现经济效益永远是市场的行动指标。出版市场的健康繁荣是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兴盛的标志,但在其繁荣的另一面,也有泥沙俱下、混沌市场的表现。微出版、自媒体、社交场景纷纷进入泛出版的版图之中,其自查、自治、自审等能力欠缺,又大量发布无意义的爆款内容,激发流量经济——明星在新媒体上发一句“起床了”,能引来数万人的关注。相比之下,图书销量却不容乐观,全世界众多实体书店的关门,更是一个直观的体现。近年来,日本平均每年就有250多家书店关门,90%以上是小型实体书店。我国实体书店自2011年后大量倒闭,经历了五六年的低潮期,直到2017年,跨界经营模式逐渐萌芽,实体书店才缓慢复苏。
2020年4月21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前总经理兼总编辑董秀玉发文感叹,启发知性的出版物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而商业利益亦是企业发展必备的动力,在理想与现实间,有文化责任的出版人不可能再有别的选择。这里,第一位的永远是文化责任,永远要坚守的是文化尊严[7]。对出版业来说,公益情怀是社会需求与国家需求,市场的饭碗则是自身发展的需求,二者都很重要。新时代,中国社会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出版业要一如既往地担当起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出版业也要在严峻的形势下,找到突围之路。
三、探寻出版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
当前,出版业如何找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秉承公益精神,探寻市场之脉动?
出版业需要直面的现实挑战,就是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上,实现出版、发行、平台、形态的跨界融合,将客户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抢过来。在这一点上,电视节目相对要走得快一点。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收视率、口碑俱佳,以文字为主的出版业是不是也可以借鉴这些成功案例,丰富呈现形式,让客户在喜闻乐见中带着参与感进行阅读?笔者认为,这完全可行。出版业可以跨界,与电视台、新媒体平台紧密合作,为其提供优质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有不少以轻松的方式讲严肃内容的学者已成为“网红”。
出版业掌握了绝大部分的文化IP,但在文创市场上,其所占的份额却寥寥无几。在这一点上,出版业可以借鉴故宫博物馆的文创开发。据媒体报道,2017年,故宫博物馆的文创收入达到15亿元,超过1500家上市公司。而故宫一年的门票收入不过7亿元。与出版业做类比,故宫的门票就相当于图书的发行价。故宫赢在门票外的文创收入,出版业又有何不可?现代人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出版业完全可以依托掌握在手中的IP,开发出不同的文创产品,以此来赢得更多客户。除此之外,各地的景区、文化园区、城市景观中都需要大量的文化内容,而这正是出版业的强项,是出版业的创新方向。
四、结语
出版是文化的载体。一部人类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历史。全根先在为于殿利《出版是什么》一书写的书评中指出:“历史表明,知识的传播、出版的兴盛,总是与文明的进步联系在一起。”[8]
坚定文化自信,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运用互联网与移动技术推动人类知识的科学传播和公共服务、文化共识的不断发展,这是中国出版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责任。“举旗帜”是基石,“聚民心、育新人”是人民性与公益心的直接体现,“兴文化、展形象”则是出版业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践行方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而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国出版业的社会担当与公益精神,以寻求自我革新、实践求真与可持续发展,则是出版业为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所承担的产业参照与践行主张。
|参考文献|
[1]刘志明. 迎接新挑战 奋进新时代[J]. 前线, 2018 (9):57-58.
[2]赵玉山,杜永生,王璐璐. 中国出版业年度趋势分析出炉[EB/OL]. (2019-09-05)[2020-07-08]. https://www. sohu. com/a/339002639_99957183.
[3]刘彬.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讀新增长点[EB/OL]. (2020-04-21)[2020-07-08]. http://news. gmw. cn/2020-04/21/content_33755306. htm.
[4]李华锡. 大学生读书调查:近五成每天读书不足半小时,小说最受欢迎[EB/OL]. (2019-12-24)[2020-07-08]. http://edu. youth. cn/jyzx/jyxw/201912/t20191224_12150638. htm.
[5]章正.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玩网游约2小时 近四成关注网红[N]. 中国青年报,2019-04-18.
[6]于殿利. 出版是什么[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
[7]董秀玉: 卖书号乱出书盛行, 我们如何留住尊严、增强实力? [EB/OL]. (2020-04-21)[2020-07-08]. culture. ifeng. com/c/7vrGCGsHCws.
[8]全根先. 出版:文化人的使命与担当[N]. 中华读书报,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