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现状与发展研究

2021-04-06 03:55孔凡敏
河北科技图苑 2021年1期

摘要:空间再造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国内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现状的调查分析,获取了艺术院校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和变化,提出了从学习空间、艺术创作交流空間、艺术展览空间和个人信息空间四个方面对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建设思路,以期为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空间再造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无论是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工作实践层面,图书馆界都掀起了一股“空间”热。图书馆不仅是“藏书空间”“阅览空间”“休闲空间”,更是“信息共享空间”“学习空间”“创客空间”“智慧空间”“交流空间”“体验空间”等。对空间建设的探索是图书馆界面对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图书馆转型与发展的积极思考与实践。图书馆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致力于将图书馆打造成人们聚会和交流的具有亲切、自由、包容等特点的公共文化空间。

1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发展状况

1.1国外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发展状况

空间再造的起源是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于1992年8月提出的“信息拱廊”。美国及欧洲在图书馆空间建设上都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012年北欧学者研究认为公共图书馆馆舍可划分启发、学习、会议和展示四大空间,主张这四个空间虚实共存,空间界限模糊,相互间有交集。2014年美国学者认为,未来的图书馆空间具有“学习空间、研究空间、合作学习的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创新空间、灵活空间、开放平台”的特性,在物理和虚拟空间之间的选择不是排他性的,而是通过创造性的平衡可以相互补充。2017年4月,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发布《2017年美国图书馆状态报告》提出,学术性图书馆要不断配置全新空间和翻新空间,以支持至少一种类型的活动,如合作式学习、自习、校内同伴辅导和校内教师教学。美国学者认为空间是图书馆拥有的最有价值资产之一,改造图书馆学习空间和扩展图书馆是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最重要的方法,关乎图书馆的生存。

1.2国内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发展状况

我国图书馆空间再造运动从信息共享空间发展到学习共享空间,在学习共享空间基础上又演化出能动型学习空间,目前很多学者研究智慧图书馆中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国内在2005年引入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从而引起图书馆界对空间再造的重视,在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平台输入关键字“图书馆空间再造”搜索,最早的一篇论文是夏国峰于2011年发表的《城市文化空间的再造与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以深圳市农民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探索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的文化空间建设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力;相关度较高的论文有:《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图书馆为例》从深圳图书馆的需求出发,论述了空间布局的调整和再造;《转型期学术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分享了国内外知名学术图书馆和上海大学图书馆空间实践案例;近期,白苏红、王爱霞的研究成果《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聚焦实体空间、虚拟空间以及实体与虚拟空间的有效融合,是当下疫情常态化下图书馆空间再造发展的新方向。

空间再造优化馆舍空间布局,一直是各级各类图书馆为适应时代发展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所关注的重点。当前文献主要探讨信息共享空间、创客空间、多功能学习交流空间和介绍国内外有特色的图书馆空间案例,对艺术院校图书馆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独立和交互研究还不够。本文通过艺术院校读者学习、科研的特点和对图书馆需求的方面着手,从大众需求、小众个性、主要服务和特色服务等方面构造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理念、规划和布局,以为艺术图书馆空间再造创新服务模式提供思路和参考。

2我国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认识及实践

2.1艺术院校空间再造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强调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艺术教育应推进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相融合”“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2019年全国艺术院校“艺术与阅读”高峰论坛暨全国艺术院校图书馆馆长高峰论坛在云南艺术学院召开,会议由全国艺术院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主办,此次高峰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艺术阅读推广创新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研讨会讨论了在“互联网+”环境下,艺术院校图书馆在推广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创新策略。参会的艺术院校图书馆成员馆代表基于近年来本馆的物理空间、信息化建设、经费情况、人员结构、服务对象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并形成了文本资料,笔者对其中纸本图书年借阅总量、数字资源采购经费和数字资源下载次数或点击量等数据进行了统计。数据直观的表述了艺术院校图书馆用户在阅读需求和方式上的趋势和变化,图书馆作为实体空间,每年到馆人次呈下降趋势,同时每年图书借阅总量在持续减少,2017至2019年广州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和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纸本图书年借阅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18年至2019年纸本图书馆借阅总量最大减幅达到44.4%;同时,各艺术院校数字资源采购经费连年上涨,2019年相比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经费均上涨100%以上;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下载次数和点击量也是连年递增,2019年中国美术学院数字资源的点击量在2018年的基础上增幅高达453.1%。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艺术院校图书馆是专业性较强的图书馆,图书馆空间不仅仅是作为图书资源的储存空间,更要拓展图书馆空间资源的利用,根据师生的需求改变图书馆服务模式,这就对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结合艺术院校的特点,打造集艺术学习空间、艺术展览空间和网络数据互联互通的智慧图书馆是空间再造的大势所趋。

2.2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

笔者通过互联网、电话、当面了解等沟通方式,与我国35所艺术院校图书馆决策者、馆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对艺术学院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意愿,空间再造所涉及的建筑空间设计、馆藏空间布局、信息共享空间、智慧空间、用户个性化、用户体验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调查。其中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一流大学和艺术类知名大学。

在所调查的艺术学院图书馆中,97%的图书馆领导和馆员有空间再造的想法和意愿,在近3年内有14%的艺术院校将新建图书馆,其中图书馆的设计规划已通过相关部门审核。这些都说明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意愿强烈,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侧面说明艺术学院图书馆目前的空间布局、软硬件设施、服务水平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有其迫切性。

对于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和馆藏空间布局的改造,86%的艺术院校在参考同类院校图书馆案例的同时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与相关的设计单位一起规划,而对本校师生调研此类改造意见的较少,仅为51%。究其原因,可能是了解读者的需求是非常繁琐的工作而且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答案会五花八门,从而简单的用馆员的想法和设计者的理念代替了读者的需求,这对于改造后的空间和布局埋下了隐患,背离了图书馆空间改造的初心。

在调查的艺术类图书馆中,100%的受访者都肯定了信息空间的作用。调查显示艺术院校图书馆在空间改造中都考虑了信息空间的布局,虽然信息空间不是实体空间,但是通过网络可以远距离的传输所需信息,获取图书馆的资源,是当下疫情常态化下图书馆顺应读者需求必须要做的工作。

对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的功能上,除了传统的阅览空间、特藏室、报告厅等,调查显示读者对图书馆需求比较注重专业性和个性化,对艺术展示空间、影视空间、咖啡厅、读书角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读者对图书馆体验感也有很大的期待,用户体验包括感官体验、交互体验和情感体验。58%的读者认为可以改善现有图书馆噪音控制、色彩搭配、家具配置、图书馆自助借还操控、网站交互界面、智能问答系统上的用户体验感,可见读者到图书馆不仅仅有学习和科研的需求,也有放松心情、消遣娱乐的需要。

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涉及到专业门类包括:建筑学、室外室内设计学、图书馆学、装饰装潢学、环境工程学、心理学等学科,还需要了解艺术院校的学科分布和特点。可从调查分析结果,窥探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趋势。

2.3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案例研究

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求量体裁衣、突出办学特色。上面的调查结果给了图书馆空间再造的需求信息,再通过学习已有空间再造经验,可以为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划清轮廓找到方向。

2.3.1文化学习空间

艺术院校图书馆文化学习空间应根据读者的专业性建设,要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充分、细致、全面的需求调查分析,而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综合类院校、理工科院校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或者根据设计院的图纸建造,这样虽然完成了文化学习空间的改造,但是无法满足艺术院校读者的学习研究需求,空间再造的功能和读者需求的结合点不一致,就不能激发读者到图书馆的热情,对图书馆的空间资源、仪器设备和教育经费都是一种浪费,导致图书馆空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如: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在充分了解读者需求后,允许读者带入除书刊外的所有与创作有关的工具和器材,让读者在学习中也能实践,让单一的学习空间变成了学习创作空间。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的院史学习空间,就是在充分挖掘自身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而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师生了解院史,可以增强师生和学院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责任感。

2.3.2艺术展示空间

图书馆空间再造要体现艺术学院的专业特色,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学术支撑,图书馆艺术展示空间的开辟能满足艺术学院读者专业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艺术展示空间可根据艺术院校的类型,打造相应的音乐展示空间、美术展示空间和戏剧展示空间等。如: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舞墨人之家”书法学习空间,自从开办以来,通过办讲座、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办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推广宣传,吸引大量读者到馆学习书法。北京大学图书馆根据专业需求打造了戏剧表演实体空间。中国美术学院在图书馆开辟了美术书画临摹空间、书画展览空间和学术研讨空间。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图书馆的艺术空间设有3D投影、立体音响、有线话筒等设备,学生社团、教师团体和个人需求活动都可预约场地,为师生提供了艺术交流和展示的空间。

2.3.3网络互联互通的信息空间

在图书馆实体空间内,信息空间的建设可以利用人脸识别的自助借还系统实现24小时线上线下通借通还,同时获取读者行为的大数据为馆员决策空间再造提供依据。

利用互联互通的网络可以把图书馆的功能延伸到校外,即校外访问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校外访问方式一般分为:(1)VPN访问方式;(2)使用URL重写技术的远程访问平台;(3)加入CARSI(下一代互联网校園学习生活交流平台基于中国教育科研网统一认证与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完成校园网统一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从而获得资源共享服务。

特别是这次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节奏,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在这一刻得到了检验,高校图书馆通过前期建设的数字资源和数字化平台为读者提供了信息资源服务。图书馆门户网站集成了图书馆所有的数字平台和数字资源,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一站式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也可获得图书馆推荐的资源和服务。PC端、手机端两种获取的方式也为读者提供了便利。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学校在疫情期间提供校外访问图书馆资源的服务,获得了师生的好评。

3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发展趋势探讨

伴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5G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图书馆空间应向着最大化满足读者需求转型,图书馆的空间改造将“以人为本”的思维贯通其中,满足读者需求。由于艺术院校图书馆的经费相比公共图书馆和综合类高校的经费偏少,师生人数少,图书馆的面积也相对较小,在空间再造过程中需要体现艺术院校的特色,不能盲目追求功能的大而全,而应该根据自身专业需求和学科特点合理改造,为艺术院校师生提供符合学科性质的专业图书馆空间服务。

3.1内涵丰富的个性化学习空间

图书馆空间再造不能脱离传统图书馆藏书,读者看书借书的功能,艺术院校图书馆更要重视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的质量和服务。学习空间的建设是基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基础之上,因此学习空间离不开丰富的艺术资源体系,为各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的科研教学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在学习空间,根据个体的不同可提供不同的空间配置,可席地而坐、也可站立阅读;配合艺术学院师生的喜好,选择潮流前卫、颜色丰富的书架和桌椅;艺术院校师生常浏览画册,为最大程度的保证色彩无差异,使用自然光的灯光,营造专业空间氛围。临摹区可建设在学习空间的一角,便于读者在学习中产生临摹的需求。3D打印区、休闲区都可围绕学习空间建造。

3.2功能多样的艺术创作交流空间

艺术创作交流空间,是一组需要合作的人在交流互动空间一起完成艺术创作的空间。艺术院校图书馆可以承载艺术院校师生创作交流的需求,例如美术作品创作、音乐排演、戏剧舞台创作表演、影音欣赏交流、动画配音、成果展示等。艺术创作交流空间根据不同的功能配置不同的设备,如美术作品创作空间可配置画架,允许交流者自带画笔、颜料、画纸等创作工具进入,照明、音响、温度和湿度可人工调节,在交流环节配置高清投影仪、打印机和便于移动的家具等,为交流讨论环节服务。音乐排演、戏剧舞台表演和影音欣赏交流空间配置摄像头、显示器、多媒体工作站和无线投影等,真实的展示创作效果,充分支持创作交流的功能。

3.3利用高科技打造艺术展览空间

通過虚拟现实、3D投影、互动屏幕、沉浸式体验等技术打造艺术展示空间,向师生展示艺术作品,带给师生不一样的艺术体验感。美术作品的展示从平面到三维立体,从无声到有声,沉浸式展览把艺术和读者的界限打破,读者不仅仅是观赏画作的人,而是艺术空间的一部分。这种艺术体验感带来的艺术震撼感,不但吸引大量的师生走进图书馆来观展,也促使师生更热爱艺术创作,提升对自身专业的自信。

3.4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个人图书馆

艺术院校图书馆应进一步丰富数字资源,构建功能强大的软件平台和硬件设施,实现和提高数字资源信息传输能力,如:建设纸电一体电子书平台、电子教参平台、数据库资源、馆藏特色资源和线上学术等资源。由于每个人的喜好、专业、兴趣不同,浏览搜索的内容不一样,可以在定制的页面(门户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网上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与分享。

4结语

对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将为艺术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分析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空间再造的创新思路和发展趋势,是艺术院校图书馆面向未来、主动谋求变革与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作者简介:孔凡敏(1982一),女,湖北美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收稿日期:2020-09-01责任编辑:孙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