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霞
摘 要:考特曾说,“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由此可见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随时转换思维的学科。有时,一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高低不能仅仅局限于成绩上,更多的要去观察这个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数学这种偏理科类学科,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这门课难免会有些晦涩难懂,而对于如何去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一直也是教师们不断讨论,不断想要突破的问题。因此,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们的自身情况,坚持理论与实践并用,以此来帮助学生们开拓思维,帮学生们奠定好数学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思考怎样才能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首先,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无法发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的优势;其次,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对课本比较生疏,这也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最后,是学生的课后活动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学生在课下可以利用课下作业和课后总结反思的方式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样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没有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受教学能力、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情境教学方法,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往往流于形式,不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需求。例如,由于小学生都十分喜欢动漫,教师可以利用动漫人物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把动漫人物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无法将学生带入课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理念落后
新时期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相应改革事业如火如荼,但一部分教师难以脱离传统教學理念的桎梏,加之能力有限,只能做到单方面的知识输送,有限的课堂无法考虑到是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仅在数学教师的掌控中展开学习。数学这一学科具有抽象性,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实中存在一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于一些事物的概念以及数学公式,只要求学生硬背,缺乏对这些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的部分。学生尚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面对一系列的知识点缺乏学习的趣味性,反而有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联系学生生活
联系学生生活,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的有效途径,这种方式可以缩短数学教学与学生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让学生与生活接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从而不断降低学生掌握数学的难度。例如,以“平移”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我先为学生出示了以下生活物品,如,抽屉、缆车等等,并让学生对有关物体的运动进行了观察。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上述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呢?并结合学生发现的规律,为学生讲述了平移的含义。之后,我让学生对教材当中的例题进行了探索,并让学生画出了小旗向左平移四格之后得到的图形。在学生画完之后,我让学生观察了彼此画出的图形,并让学生相互之间说了说自己画出平移之后图形的方法。接着,我让学生结合画平移图形的过程,相互之间讨论了平移的特征,并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进行了汇报。最后,我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了平移的有关知识,并让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解决了教材当中的例题,从而不断巩固了学生掌握的教材知识。这样,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对平移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深入的消化,从而不断提高了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效果。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而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合作探究新知识,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发挥各自的能力,自主探究和学习新知识,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
(三)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低迷的学习氛围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很不利,只有教师营造好课堂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环境中。教师营造课堂学习氛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课堂学习的氛围,也可以运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营造课堂学习的氛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课堂充满光和影,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学习环境。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数学知识,学生对实践类的活动兴趣是比较高涨的,有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结束语: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数学教学拓展课堂为数学教学打开了通向斑斓世界的大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数学世界中获取信息,丰盈知识,掌握方法,领会思想,锻炼思维,提升学习品质。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基础性课堂中渗透拓展性内容,既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检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数学世界的兴趣,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进一步展示了数学的魅力,使我们的课堂“从至简处,开出繁华来”。
参考文献:
[1]吴正宪,王彦伟,韩玉娟.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7.
[2]罗鸣亮.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83-84.
[3]左琼.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7):71.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城关回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