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早读课,常常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找到原因所在,采取相应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早读课学习,是我们的责任。早读课是学生每日学习的开始,科学、合理地利用早读课的时间,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还能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等能力的提高。就此,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高中语文早读课的质量提高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早读课;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9-0058-02
【本文著录格式】葛永昌.“五法并举”提升高中语文早读课成效的相关研究[J].课外语文,2021,20(09):58-59.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应该充分地发挥语文早读课的作用,让早读课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为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作出我们的努力。为什么现在的语文早读课常常流于形式?学生常常是没有头绪,无所事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启发,如何引导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五点方法,希望对老师们的语文早读课教学能有所裨益。
一、安排具体,目的鲜明
所谓早读课,我认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读和背。当然,语文从来不是一门死学问,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等都要强行在早读课教学计划中和早读课前给学生非常明确地划定。然而不少学生完全不明确早读任务,很多学生没有头绪,早读的实际效果没有保证。我们应该理解,每一个学生有自己不同的认知情况和学习习惯,而在高中语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不同,差距已经非常大。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大概的几个层次,分别加以引导,让他们在早读时间掌握基本知识点后,进行更多的自主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将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早读内容,分解到各节早读课上,各节早读课既独立又相互关联,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的阅读系统。对这个周期的阅读效果,整体上作明确的要求,根据每天不同的早读内容,教师要加以引导,讲明今天早读赏析的重点。早读的要求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在达到目标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需要多说一点的是,语文教学是最难的教学,也是最易的教学,对那些语文好的学生,稍加点拨就效果极好,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来说,语文是多么的艰难枯燥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阅读量的问题,阅读量的问题还是阅读兴趣的问题,兴趣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了。我们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字之美,文字之用,读书就是在与作者的交流和讨论中,得到知识得到陶冶得到升华,多么惬意和愉快的事!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来点情景教学了,试想:小桥流水人家,一人一书一茶,时而叹息叫好时而颔首微笑,这是怎样的一种独坐,在进行怎样的一种对话?对他那是多么写意的时光,而我们看过去,那是多么美好的风景!爱书吧,那是人类审美的阶梯!我们语文老师的目标非常明确——让同学们爱上读书!
二、目标引领,模块化学习
根据新课改的标准,利用高中语文早读课来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需要用三维目标做指导。做任何事都要从基础开始,“万丈高楼从地起”,因此,学好语文必然要抓好基础。有一首歌中唱道:“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 我们可不可以给同学们这样改唱:“没有字哪来词,没有词哪来句,没有句哪来文,没有文空蹉跎!” 首先我们就可以讲一讲这个歌词,歌词就是语言,而且是精练的语言,很多还是诗意的语言,甚至就是诗。我们可以让同学们去了解这首歌词的背景——一个收破烂的老人,辛辛苦苦地养育儿女长大,儿女成人了感恩的故事。为什么我们听到这几句歌词的时候潸然泪下?当然是因为感动,绝不仅仅是苏芮的歌声,是我们被歌词里表达的意思所感动,我们也想到了父母的恩情,我们产生了共鸣。歌词里的句子,普普通通,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那我们为什么流泪?就是真情实感,就是对这样的真情实感的共鸣!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这样的泪,流出来就是品味文字的意义,这样的阅读就是一种高级的情趣。老师可以谈谈我们改的拙句,无须多讲,字面意思理解就够了,掌握好基础的东西,掌握好字,才能掌握好词,才能掌握好句,才能成文章。至于掌握哪些字词句,怎么样掌握,我想就无须赘述了。总之,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需要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上作出改进和大胆创新,在教学的选材上努力地做到更加多元化,可以在所有的文学体裁文学题材中挑选,让同学们心灵上有触动,觉得有新意感兴趣,长期坚持下来,同学们的语文兴趣会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这样对语文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转变主体思想
物换星移,无论什么都在发生着改变。老师们也不能抱着固有的教学习惯、教学模式不放,墨守成规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理念的发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应该转变思想,转变观念,转变模式,转变位置,努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同学们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学们要主动地学习,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和老师的教学方法分不开。所以,老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转变自己在课堂上居高临下的状态,从新定义自己和同学们的教学关系,努力地去改善语文课堂中沉闷枯燥、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以自己对语文、对学生的真情来收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努力使早读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同学们的兴趣和热情起来了,自己的中心位置确立了,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高效地进行学习,让自己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我们一直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老师,最大的作用,就是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推进力,是使得学生爱学习的基础。我们的老师,只要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的教学问题就都能够迎刃而解了。这就要求教师,用心地在整個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特别注意抓住每一个学生对语文可能产生热情的机会,不遗余力地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早读课上,要使同学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老师同学们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让早读课活跃起来,让同学们的语文思维活跃起来,使得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提升起来。早读课不能完全地等同于常规课。因此,它的知识容量少了许多,课堂对学生的约束力也小了很多。但正因如此,只要我们引导得法,也许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会真正让孩儿们插上翅膀!早读课,作为高中生能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应该对同学们的选择给予尊重,让早读课更多体现高中生应有的主体性,教师在其中应该多发挥的只是引导作用。主动引导可以是老师进行范读,老师突破常规的朗读范围,也会给朗读注入新鲜的内容,比如可以朗读字音、字形、字义、成语等在内的语言基础知识;可以朗读课内背诵篇目,课外诗歌、文言文、散文和杂文以及小说节选等等。以学生的水平搜集资料有难度,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搜集整理,并打印发放,让学生早读课时朗读。经过这样的引领后,学生的思路会逐步打开。让同学们体验到文字的魅力后,不仅会加深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还能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所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我们的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要放下身段来,改灌输为引导,说“引导”又不如用“诱导”来得贴切,来得深沉,这个“诱”字,更加能体现教师身份的改变,用心的良苦。
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要想顺利实现学生们在早读课上自主学习,就离不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于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同学们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好学习方法。当高中生真正有了这些基础,就会进行自我调节,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就会提高。师生一起共同努力,尤其是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五、创新形式,培养兴趣
可以采用朗读比赛,借鉴诗词大会、成语大会的一些比赛形式等等,来活跃早读课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早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延续和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要环节。所以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用情用心,认真负责地把早读课这块土地经营好,要把事做细,最终收获硕果。
六、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早读课的作用,要利用好这段宝贵的学生自学时间,在满足教材的基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要用心在对学生多进行一些更广泛的阅读视野的扩展,来引导好学生进行早读。
参考文献
[1]霍艳玮.高中语文早读课不该褪色[J].高考,2020(3).
[2]高伟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早读课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9(6).
[3]牟小丹.高中语文早读浅探[J].读写算,2019(15).
[4]谢红艳.科学安排高中语文早读[N].发展导报,2019-03-12(19).
[5]姜黎黎.优化高中语文早读课堂的策略研究[J].中华辞赋,2018(12).
作者简介:葛永昌,1987年生,安徽太和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