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统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通过“一共有多少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进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考虑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生活渗透和预习,有必要对教材作适当处理。本节课还重视在用口诀、编口诀等环节中贯彻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理念,设计具体环节为:对口诀,迁移认知编口诀,表层理解研口诀,操作拓展用口诀,内化成蝶齐回顾,余音绕梁。
一、对口诀,迁移认知
师:同学们对1-6的乘法口诀掌握了,我们先来玩“对口诀”,老师说口诀前半部分,同学们对后半部分。
师:(依次)三六 四六 三七 四七 五七
生:(依次)十八 二十四 二十一 二十八 三十五
师:前面的乘法口诀,大家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请来了两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的乘法口诀。
二、编口诀,表层理解
师:小狗和小猴,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有趣的跳远比赛。请看,首先出场的是小狗,只见小狗第一下就跳到了6,第二下跳到了12,誰知道他第三下会跳到几?
生1:第三下会跳到18。
师:第4下呢?
生2:第四下会跳到24。
师:接下的第5下呢?
生3:第五下会跳到30,因为5个6相加是30。
师:真准!你怎么这么快就说出来了?
生3:五六三十,用口诀。
生4:我还知道,小猴第六下跳到36,因为六六三十六;第7下跳到42,因为六七四十二。
师:真快!在这里,我们用6的口诀帮助我们快速算出了结果。
师:轮到小猴跳了,小猴不服气,“嗖”第一下就跳到了7;“嗖”第二下,跳到了14。第三下会跳到几呢?
生1:第三下跳到21,因为14+7=21。
师:你为什么加7呢?
生1:因为我发现小猴每次跳的都是增加7。
师:你真会找规律!谁来告诉小猴他第4下跳到多少?
生2:第4下会跳到28,因为21+7=28。
师:回答真完整。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3:也可以用乘法来想,4乘7等于28。
生4:用口诀:四七二十八。
师:老师真喜欢你积极的样子。请把这句口诀写在黑板上。(生板演)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写下小猴第5下 、第6下、第7下分别会跳到多少?写好后,同桌交换意见:你是怎么又快又准得到结果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小声讨论,教师随堂了解互动,稍后请学生回答)
师:现在请汇报小猴第5、6、7下分别跳到多少?
生1:第5下跳到35,因为28+7=35;第6下跳到42,因为35+7=42;第7下跳到49,因为42+7=49。
师:大家怎么评价这个回答?
生2:他回答全对,有条理,不过声音小了点。
生3:我跟他的想法不同:跳第5下,就是跳了5个7相加,就是5乘7等于35,用口诀“五七三十五”算。
师:你能再跟大家说说口诀“五七三十五”是什么意思吗?
生3:就是5乘7等于35,表示猴子跳了5下,有5个7相加,结果是35。
师:真好!请你把算式与口诀都写在黑板上。
(生板演,五七三十五,5×7=35,7×5=35)
师:还有第6下、第7下的,谁来帮帮老师,接着往下写。
(生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本上写)
师:你都知道七七四十九这句乘法口诀了,太棒了! 那第八下会跳到几呢?
生(齐):56。
师:怎么想到56的?
生5:七八五十六。
师:同学们还知道七八五十六这句乘法口诀,太厉害了!
师:那第九下会跳到几呢?
生6:63。
师:怎么想到63的?
生7:56再加7等于63。我知道口诀是:七九六十三。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乘法口诀是几的乘法口诀?
生:7的乘法口诀。(师板书:7的乘法口诀)
三、研口诀,操作拓展
1.按序呈现口诀,形成整体
师:谁来把七的乘法口诀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
生: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七九六十三。
师:说得真有序。请跟同桌有序说说7的乘法口诀。(然后全班齐读)
2.观察找出规律,帮助理解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生1:每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7。
师:有不同意见吗?是不是两句口诀的得数都是相差7呢?
生2:我有不同意见。后一句口诀的得数比它的前一句口诀的得数多7,比再前一句口诀的得数会多了14。
生3:应该说: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7。
师:老师为你点赞。有一个词特别关键,你知道是哪个词吗?
生(齐):相邻。
3.借助数形结合,操作拓展
师:你们知道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表示的意思吗?请选一句写在练习本上,画出这句口诀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独立画口诀,教师巡查互动)
师:时间到,老师拍了几位同学的作品。如果展示到你的,请这位同学站起来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展示口诀 二七十四)大家看这位同学画的是哪句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