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淑珍,连 辉,蔡敏峰,陈世品*
(1.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 福州市马尾区卫生健康局,福建 福州 350015)
药用植物资源指在自然资源中对人类有直接或者间接医疗作用和保健护理功能的植物总称,包括野生植物、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药用植物[1]。我国高度重视中药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分别于20世纪60、70、80年代先后开展了3次全国范围的中药资源普查[2]。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中药资源已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 11146种,占全部种类的 87%;药用动物1581种,占12%;药用矿物80种,不足1%[3]。由此可见,药用植物资源是中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如今,距离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已过去30多年,国内中药资源种类、分布、量值和应用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国家于2018年全面启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4]。本研究依托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对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药用植物资源展开调查,旨在摸清马尾区药用植物资源家底,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马尾区位于福州市东部,119°37′E、25°29′N,土地总面积27919.00 hm2,数据融合后的林地面积14880.57 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3.30%。区内地形总趋势呈西北高(海拔标高500~800 m),东南低(海拔标高1~10 m)。海拔标高10 m以上低山丘陵山地占 73.18%,海拔标高 10 m以下平原区占16.82%。土壤有红壤、潮土、风沙土、盐土和水稻土等5种。马尾区属闽东南沿海低山丘陵红壤区,一般情况下,海拔 700 m以下的为红壤分布区,700 m以上的为黄红壤分布区。土壤肥力较差。马尾区地处南亚热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 ℃,年均降雨量1400~1600 mm。台风为境内主要灾害。马尾区经济支柱为工业和农业,由于马尾区地处闽江下游北岸,农业中渔业产值占比较大。针叶林多,阔叶林少。林龄比例失调,瘠薄山地多、肥沃山地少。根据植被调查,已鉴定有 126科304属430种,其中蕨类16科21属26种,裸子植物6科11属19种,被子植物104科272属385种;按生活型分,乔木154 种、灌木106 种、草本148 种、藤本 22 种。
2.1.1 样方调查
调查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5月,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调查技术规范》以及《福建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中的相关要求,制定了马尾区的中药资源普查实施方案。普查前期在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制定了方案,普查方案预设样地共 41个,其中灌草丛代表区域 10个(面积25.68 km2)、针叶林代表区域 31个(面积101.07 km2)(图1)。每个样地合理设置 5个 10 m×10 m的样方套,每个样方套中包含1个10 m×10 m、1个5 m×5 m、4个2 m×2 m,共计6个小样方套(图1),分别调查乔木类药用植物、灌木类药用植物和草本类药用植物。利用手机奥维地图、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详细记录野生药用植物的名称、海拔、经纬度、数量等,并进行拍照和标本采集。
图1 样地设置及样方套设计示意图Fig. 1 Sample plot setting and sample square set design drawing
2.1.2 样线调查
在开展样地调查的同时,还开展样线调查,对马尾区境内不同生境展开调查,记录名称、经纬度、海拔等信息,同时采集种质和腊叶标本。
2.1.3 中药材应用调查
经走访调查研究,马尾区不具备中药材市场、中草药店和集市草药摊,所以中药材应用调查以对当地居民问卷调研形式进行。记录药材名称、资源类型、入药部位及用途等信息。
对野外调查数据和采集的标本进行整理,查阅资料从而对植物进行鉴定,整理出马尾区药用植物名录。药用植物科属名称是按照名称首字拼音顺序排列的,名称均依照《中国植物志》[5]来确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中华本草》[7]等资料,梳理出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对马尾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生活型、药用部位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3.1.1 物种多样性与科级水平分析
本次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马尾区野生药用植物共计506种,隶属于132科360属(表1)。其中,蕨类植物17科23属28种,裸子植物5科7属8种,被子植物110科330属470种。由统计结果得出,马尾区野生药用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其次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少。
表1 马尾区药用植物类群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medicinal plant groups in Mawei district
根据科内含种数的多少,可将药用植物分为:单种科(含 1 种)、寡种科(2~5 种)、中等科(6~9 种)、较大科(10~15种)、大型科(15种以上)(表2)。其中,单种科 51科 51种,占总科、种数的 38.64%和10.08%;寡种科占绝对优势地位,含59科166种,占总科、种数的44.70%和32.81%;中等科8科59种,占总科、种数的6.06%和11.66%;较大科9科109种,占总科、种数6.82%和21.54%;大型科5科121种,占总科、种数的3.79%和23.91%。
表2 药用植物科级水平统计Table 2 Department level statistics of medicinal plants
3.1.2 生活型分析
马尾区药用植物生活型主要分为乔木、灌木、藤本(草质和木质)、草本(一年生、两年生及多年生)七类。由表3可知,马尾区药用植物生活型中草本种数最多,占比50.20%。其中多年生草本数量最多,共计151种,占比29.84%。其次为灌木和乔木,分别占比22.92%和18.38%。藤本植物最少,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分别占比4.94%和3.56%。
表3 马尾区药用植物生活型Table 3 Life forms of medicinal plants in Mawei district
3.1.3 马尾区药用植物入药部位的多样性
将马尾区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划分为十类,有些种类多个部位可入药,故对同株植物进行了重复统计(图1)。其中根类207种(40.91%)、全草类206种(40.71%)和枝叶类 167种(33.00%)较多,茎木类61种(12.06%)、皮类44种(8.7%)、花类37种(7.31%)、果实类32种(6.32%)、种子类30种(5.93%)以及其他类44种(8.7%)较少,根茎类7种(1.38%)最少。由此可见,马尾区药用植物入药部位主要集中在根类和全草类,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物种的再生性,在物种成熟阶段进行采集,只采集较大的根和植株,较小的要给予掩埋留种[8]。以生殖器官作为药用部位的种类较少,其他类药用部位包含瓜蒂、蕨类的孢子和孢子叶以及植物的乳汁等特殊部位。
图2 马尾区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统计Fig. 2 Statistics of medicinal parts of medicinal plants in Mawei district
马尾区有福建省重点调查药材50种(表4),占福建省重点调查品种全部(182种)的 27.47%。其中蕨类植物 3种,为槲蕨(Drynaria roosii)、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石韦(Pyrrosia lingua);裸子植物1种,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被子植物 45种,为菝葜(Smilax china)、白茅根(Imperata cylindrica)、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等。在样地内出现的种类较少,样地外出现的种类较多。栽培的种类有百合、柏子仁、青果、九里香(Murraya exotica)、枇杷叶、化橘红、紫苏叶 7种,占马尾区重点品种的14.00%,均是零星栽培,未见规模化栽培。野生种类有菝葜、白茅根、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肿节风、商陆(Phytolacca acinosa)等43种,占86.00%。
表4 马尾区重点药用植物资源Table 4 Key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in Mawei district
(续表)
马尾区有(福建省)特色重点调查中药资源(中药材) 22种(表5),占福建省特色中药资源品种总数(60种)的 36.67%。栽培的种类有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 1种,占4.55%。野生资源钩吻(Gelsemium elegans)、小叶买麻藤(Gnetum parvifolium)、链珠藤(Alyxia sinensis)等在该区分布范围较广且蕴藏量较多,不乏成片的老群落。由于该区多为针叶林和灌草丛,所以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等种类分布较少。
表5 马尾区特色药用植物资源Table 5 Characteristic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of Mawei district
马尾区没有中药材收购站、药材市场、制药厂、饮片厂和相关生产企业,甚至找不到中草药店。马尾区市场调查以农户家庭青草药应用调研的形式进行,记录青草药名称、资源类型、入药部位、用途等相关信息,共收集民间应用中草药品种13个。在马尾区,该 13种药材都属于应用广泛的市场主流品,除了农作物丝瓜和稀有药材灵芝为栽培药用资源,其余11种均没有大规模的种植,大都从野外采集而来(表6)。
表6 马尾区中药应用品种调查情况Table 6 Investigation on varie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ed in Mawei district
中药资源是一种可再生、可持续利用的天然野生资源[9]。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中药资源用量增加,加上环境的变化,中药资源的分布范围和栖息地也在发生变化[10]。因此,开展中药资源普查,摸清中药资源本底工作亟待开展。此次通过对福建省马尾区药用植物资源展开调查,共发现药用植物506种,隶属于132科360属。经统计,马尾区药用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多年生草本为主要生活类型,说明马尾区中药资源主要属于草本型。福建省永春县福建省重点调查药材35种,特色重点调查中药资源28种[11],本研究调查到马尾区福建省重点调查药材50种和特色重点调查中药资源22种,说明马尾区重点药材和特色药材种类丰富。药用部位主要集中在全草和根类,在应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全株挖掉或挖根,导致无法持续性的采集。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采集物种的生长阶段及种质资源的保护。
马尾区植被由于长期受到人为干扰,原生植被破坏严重,马尾松逐渐上升为统治群落,残存的阔叶林较少,森林资源呈现针叶林多,阔叶林少;林龄比例失调;林地生产力较低;贫瘠土地多,肥沃土地少等特点[12]。相关研究表明,林下套种中草药,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使得林木和中草药两者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减少人为的野生中草药植物资源破坏[13—14]。在马尾区的森林群落中又以马尾松林为主,因此可以考虑在马尾区种植适合在马尾松林下生长的中草药植物。目前在文献中报道的适合在马尾松林下种植的中草药植物有粗叶榕(Ficus hirta)、美丽崖豆藤(Callerya speciosa)、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13]等。
距离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已经过去30多年了,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普查的辅助工具也更为先进。此次中药资源普查充分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普查成果具有时效性、长期性的特点。例如利用奥维地图导航和轨迹记录系统。在奥维地图上可查找通往每个样地的路线,不需网络便可使用,即便在深山野林里也可以快速找到下山的方向或林间小路,且可记录轨迹,方便后期的二次采集;利用数码照相机采集数字标本,记录当地中药资源品种,随时可翻看研究,有利于长期保存。但同样还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普查队成员基本是由植物分类学方向的人员组成,对低等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认识水平有限,所以这方面的资源未进行涉入,还需进一步深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