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的保护与破圈发展
——基于新媒体传播视角

2021-04-06 19:20芦丰丰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剧目戏曲用户

芦丰丰

(西藏民族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一、前言

戏曲传承发展至今,以其独有的美收获了大量忠实观众。现如今,戏曲无人问津的生存现状与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写道:“保护,一是静态记录,二是动态传承。”千年流传的戏曲只有与时俱进,动态传承,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其最终跨越空间界线,实现全球化传播。具有容量大、内容丰富、时效快、交互性强、个性化等特点。

二、地方戏的发展现状——以临汾地区蒲剧为例

千古尧帝,定都平阳;陶寺遗址,国家雏形;春秋乱世,阳春白雪;这里有着晋商走四方的自强不息,有着晋南土地的豪迈之气,有着威风锣鼓的响彻。这些都为地方戏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积淀,而戏曲也体现着一方地域文化。

元剧四大家中三家于晋。现存三百多剧种,山西就有五十四,蒲剧便是其一。蒲剧,属于梆子体系,也被称为蒲州梆子;其音调偏高亢,表现力强,剧目多为慷慨悲壮的历史题材故事,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临汾市的传统戏曲。

在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中,人们的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元,在商业文化冲击、互联网大潮中,人们的娱乐活动日趋多样,戏曲娱乐不再成为第一考量。戏曲与观众之间的联系不再如以前一般紧密,加之外来文化冲击,戏曲日渐式微,陷于危机之中。要根据时代需求,让戏曲衍生出更多用户喜闻乐见的作品,动态传承,使其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而今的戏曲受众老龄化,观众大量流失,戏曲市场不断萎缩;戏曲传承人才缺乏,专业人才缺失;人员少,收入低,工作量大,无法留住人才;戏曲宣传力度弱,创新剧目、精品剧目逐年减少;剧团创收渠道有限,只能先维系后发展。

三、保护传承与破圈发展

不要等到没有了再去保护,不要走上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作为临运地区地方戏,对于蒲剧的保护、传承、发展,临汾地区更应有所作为。以前文字无法普及时曾以戏曲行教化,有不听高台戏,不懂礼仪之说。戏曲传承千年,它是我们古老民族生生不息的体现,是思想感情、价值观念不断进步的体现。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珮瑜曾说:“一种是喜欢京剧的,另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这同样适应于其他剧种。戏曲不应该只是“活化石”,应被赋予不一样的时代意义。戏里戏外,求圆满求共鸣。

(一)戏曲普及的必然性

戏曲的传承发展必然要与时代贴合,正确扬弃。现如今大量用户并不了解戏曲,所以对戏曲的普及非常有必要有价值。戏曲艺术必然无法像以前经济不发达,娱乐活动选择少时那样一统天下,但要让当下的用户感知到这一艺术。戏曲普及与保持传统剧目的水准、创作贴合时代的剧目一样重要。戏曲《梁祝》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时,是为了配合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提倡婚姻自由,反封建包办。而今必然要注入新的文化内核,戏曲的当下性要与时代契合。不要让戏曲远离了人民,不要让地方戏远离了受众。

(二)借助互联网优势,动态传承

互联网的出现与兴起,为戏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只有真正的把握住现实和虚拟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保护、传承、发展。不论形式如何创新都是为了讲好戏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2021年,B站晚会《惊鸿》的出圈告知我们,传承传统戏曲要用对方法,挖掘潜在受众,使“年轻人”喜闻乐见接受,实现破圈发展。《惊鸿》的舞台是简约的,《惊鸿》的意象是深远的,《惊鸿》的受众是接受的。

1.老曲要新弹

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利用好互联网传播规律。热搜头条的大数据算法时代,以流量为王。当下仅靠口耳相传已难以达到大范围传播。而媒体注重用户体验,不是想推什么推什么的,而是用户想看什么便为其推送什么,用户不自觉进入到信息茧房中。加入昆曲唱段元素的歌曲《赤伶》,好评度极高,点击量已破百万。越剧与《王者荣耀》深度合作推出的上官婉儿越剧皮肤,跨界碰撞,这些都是贴合用户破圈进行传播的典型案例。

若是剧院内的管理宣传人员无法很好地与时代接轨,不能很好地使用B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对戏曲文化进行宣传,必然会使得互联网用户无法从网络中获得大量相关信息。戏曲可以贴合热点话题进行相关内容发布,借势吸引用户观看、吸引流量,好的展现可以让用户有好的体验,从而挖掘潜在受众。

当下用户的时间碎片化,导致收看习惯发生了改变。所以地方戏的演出不应局限于剧场舞台。要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利用新的传播方式进行大范围传播。剧团在自行录制剧目后不应单打独斗,要积极与门户网站进行合作,同时筛选相关公众号、UP主、抖音用户等进行合作,为各种平台的用户提供娱乐新内容,使优质的作品在互联网中有序传播,从而达到双赢。

互联网资源海量,更迭迅速。戏曲又有其局限性,所以要持续推送,使其进入用户视野。又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劝退入门用户。对成功的剧目进行打造和开发,进行IP化包装挖掘,反向推动剧团发展。也要打造相关文创产品,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带动地区旅游业发展。

2.提高核心竞争力

提高核心竞争力,运用新媒体渠道,契合新媒体传播语境进行传播。一方面可以进行微视频、短视频录制,短平快地进行传播。如生活日记式的vlog拍摄,经典剧目片段导赏等。另一方面与专业媒体合作,制作长视频、高清纪实影像打造优质作品进行传播,如关于浙江的文艺题材纪录片《脸》,故事从越剧演员吴凤花就诊讲起,真实的记录她的生活。她因为长期演出,戏妆油彩使脸上出现了大量的色素沉淀,在纪录片结尾时她说:“记得有一次在大街上逛的时候,在马路对面有一个白白净净穿着裙子长发飘飘的女孩过来,我当时站下原地,在想那个人可以是我吗?”30分钟的纪录片,不再是冷冰冰的科普式纪录。观众看到的是越剧演员台上的赤诚,台下的柔情,看到的是鲜活的人。

(三)借助地区优势,树立品牌效应

1.老曲出新意

创新写实的戏曲舞台虽然违背了传统戏曲的程式化演出,却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临汾底蕴深厚,千年百年来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和素材,进行戏曲创作。青春版《牡丹亭》在苏州园林上演,古戏楼翻修成如今的瑜音阁,把每次亮相都当作一次形象塑造。2021央视网络春晚华阴老腔与884乐队演唱《九九八十一》,2021河南卫视春晚《白衣执甲》将抗疫主题与传统戏曲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经典与流行相碰撞,用作品反应时代,让老曲唱出了新意。

挖掘戏曲文化底蕴,使有着地域性、地方特色的地方戏与时代主题相契合,与广大受众需求相契合,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创新盈利方式,利用品牌进行符号传播、形象构建,从而反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2.培养地方戏传承人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应把人才培养摆在第一位。地方戏曲只有更多人知道,才能真正扩大招收范围。招收到愿意传承戏曲的新人,招收到专业的编导宣发队伍。在人力、财力、精力都有限的条件下,地方戏在保护传承中要正确扬弃,使其在市场中获得新生。演员与剧团之间相互成就,实现双赢。如王珮瑜与上海京剧院,韩再芬与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茅威涛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一样。

四、结语

根植地方土壤,传承戏曲文化。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地方戏曲的破圈发展。用户与剧团相辅相成,只有被欣赏,剧团才能有市场,演出价值才能实现。在发展过程中正确扬弃,并利用好新媒体进行传播,使戏曲这一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早日形成“品牌”。

猜你喜欢
剧目戏曲用户
舞台剧目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优秀剧目进校园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