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婧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信天游”艺术流派以西北广为流传的一种演唱流派直接命名,是“信天游”音乐艺术流派的直接显现,它孕育在黄土高坡这片土壤上,历经被这里的人民巧妙地演绎着,词曲朴实率真反映生活,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歌词创作中常常以对照、叠词的手法,让作词更加富有韵味,朗朗上口,传递他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浪漫爱情的追求。在曲式调式中,多以信天游、劳动号子、小调为核心,在悠扬高亢,粗狂奔放的曲调中展现无畏无惧,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陕北民歌的中流砥柱。陕北民歌“信天游”顺天而生信天而唱,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寄情于景,由心而发,随性而唱,以简单多变的句式,谱写出陕北最靓丽的风光。
1.人文精神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孕育着这样一群人,北风呼啸,黄沙飞舞,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的双手,质朴的笑容,爽朗的歌声书写着最真切的民谣。陕北地区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文化之处非常的融合。汉族文化与匈奴文化等少数民族的不断融合,使当地民歌也打上丰富的民族烙印,“信天游”在陕北地区已有两千年流布史,是多民族融合的独特产物。
2.方言文化
陕北民歌“信天游”语言纯朴自然、质朴、生动、形象,大多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正因为如此才让人觉得它尤为真实,具有一种天然之美。“信天游”的歌词中大多运用陕北的地方特色方言,这样能更生动的突出陕北地方独特的风格,增强了歌曲的地方色彩和音乐的趣味性。无论是比喻还是夸张,其目的就是把生动的艺术形象通过接地气的语言表现在听者的面前,摸得着、听的到,有最直接的感受。
1.地理环境封闭
陕北高原的地貌组合形态丰富,变化万千,勾勒出了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无边无际的黄土高原,当地人民习惯于在黄土高原上纵情高歌,“信天游”就是对憧憬美好生活感情的抒发。陕北地区气候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土地贫瘠,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广种薄收是常有的事,过去这里的人们日日夜夜面对着深沟巨壑、荒漠风沙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因此传统信天游基本都以干涩的音色来演唱歌曲,是对上苍的渴望诉求,真诚祈祷。
2.交通道路不便
“信天游”主要传唱地分布在陕北西部地区,包括陕西、榆林等地,属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东临黄河北接内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沟等。歌词中体现例如“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翻山越岭走三边”,游黄土高坡的地势复杂、环境恶劣、广阔无垠、沟壑难填、山坡连绵无比,引出翻山越岭走三边的兴。从古至今人民大多以恶劣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穷苦的生活状态影响,民歌就是由此渐渐形成起来,展现出西北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为了理想跋山涉水的奋斗与拼搏场景。
1.风情习俗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习俗不仅随着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改变,而在空间横向联系中陕北的习俗是陕北人民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社会风俗与社会生活习惯,是陕北文化系统中的最重要基本要素之一,是陕北文化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也总是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征,它不仅是以往已经消逝的岁月文化痕迹,也是当时当代社会正在进行演变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
2.劳动结晶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思想、精神、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山上劳作耕耘,赶牲灵脚夫们时常行走在险峻的山路和深深的沟壑之间,在繁重而单调的生活中,一是为了排遣心头的忧愁和寂寞,宣泄孤独,自慰消遣,二是回想起家人、亲朋、恋人,便触景生情、以景寄情。信口编唱歌曲,用高昂而悠长的歌声抒发自己感情、感触,诉说自己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在劳作中释放积压在心头的郁闷和愁苦。
1.歌词结构
一个地方民歌的产生和发展通常与该地区的民间习俗,语言特点密切相关。“信天游”歌词大多是为七字格二二三式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在陕北大地,秉承《诗经》比兴赋古风,以两句体歌为主要题材的民歌,体裁的唯一性,信天游是珍品,但不是不承认也是孤品。世界上没有也不会有比信天游再简单的民歌了,上下也就两句。重复就是力量陕北最通行的夯歌只有反复咏唱的三个字“调着来”,天下对歌千千万,力压群芳九十九道弯!
2.腔调形式
信天游歌腔高度集中的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山坡上、沟底远距离的大声呼叫或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的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长高昂,粗狂奔放,韵律和谐,不加修饰中透着健康之美。
1.浪漫与现实并存
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缺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的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
2.直面人生的朴实坚韧
陕北沟壑交错纵横的自然特征,十年九旱、土地贫瘠的恶劣环境,外部令人窒息的生存压力,内心对美好生活的炽热渴望产生巨大反差和碰撞,令人压抑的感情交结,终于以信天游的形式喷薄而发,陕北人对艰苦生活的态度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把生活当艺术,以生活为创作的素材、为创作的灵魂和动力,浑然天成。
1.音调高亢
陕北民歌的演唱方法丰富多样,形成了自身的演唱风格和较完整的演唱体系。超越普通歌曲的声调,嘹亮高亢,让这黄土蓝天之间充满了无限力量,这是发自内心的声音,这是一部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一声入耳荡气回肠,全扫靡靡之音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2.即兴特点
民歌即民间口头流传的歌,它是一种赋予生命的口头创作,把生活中点滴乐事内容都融情于此,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方言特色即兴加入衬词、衬腔,打破歌曲原有的死板与拘束,使歌词变得更加有陕北特色,更加口语化,音节变得更加和谐。
滑音是陕北民歌中又一种演唱技巧,在演唱中有上滑音、大滑音、抛腔、推腔、打腔、双打腔,在不同作品中话音的种类、力度、速度、音色等方面有种种细微的变化。唱出民歌的细腻精致的韵味、以表现多种多样的情感内涵,并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在演唱时气息积极灵活富有弹性,每个音都唱的圆滑自然。
陕北民歌在音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广泛使用着一种降xi 和升fa 的音阶。这种有solla 降xidoremi 升fa 等音构成的七声、甚至八声音列,被称为“苦音音阶”或“变体清商音阶”。在陕北民歌中不仅会出现带降xi 升fa 的浓色彩音,有时还会出现升do,这些特殊音的出现使陕北更加动人、风格更独特。这就是在演唱时“特别”处理,结合作品常常唱出咽腔、点头腔、迟腔加以抽泣唱出其中的神韵。
2007 年,陕北民歌作为传统音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中,信天游之所以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正是在于它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特点,不仅悦耳动听,更是华夏儿女精神文明的具体显现。作为黄土高原这座瑰丽艺术宝库中一颗闪亮的珍珠,陕北信天游拥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它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高原儿女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是陕北地区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支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陕北处于中西部融合地带,自古以来就战乱频发,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是这一地区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也是一部争取自由、追求幸福的心灵呐喊,凝结了世代陕北人与自然与生命相抗衡而延续的心路。陕北人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却养成了乐观豪迈、勤劳勇敢、老实淳朴的性格,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和乐,体现了陕北人民从古至今不卑不亢、反抗压迫、从容面对的思想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正是“信天游”所表达的,它真切咏叹劳动人民的热情大方,积极乐观创造美好生活。“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对生命的祭歌、对爱情的赞歌、对生活的颂歌。信天游咏唱的是人民的心声,是百姓对时代的呼唤,它用弱小的身躯唱出了我们当今时代最质朴的声音、最强有力的声音。
热爱信天游不需要找理由,因为它有千百种让你追寻的美;哼唱信天游不需要上舞台,只因广袤天地间处处是舞台;聆听信天游不需要听众,信天游会游荡在天,是陕北人精神生活不可替代的支柱,是时代的缩影,更是一部反映数代陕北人生活的鲜活纪录片!
文艺生活·下旬刊202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