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孕育了优秀的地方戏曲传统文化,它积淀了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正以强势而从容的姿态重回大众的视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未来教师,两者同时肩负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责任。“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本文讨论重点在于地方戏曲如何与高师校园音乐文化融合,建立既古老又年轻的音乐文化氛围,培养具有艺术审美、文化自信的时代高师生。
“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下,由特殊的知识群体在他们年龄、经历、地位、文化教育及兴趣需要、价值观等方面彼此相同或相近,在心理上彼此沟通,相互接纳,由一定数量的个体行为形成的一种共存的文化现象。”结合音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轻松的,容易让人接受的教育方式,高师校园音乐文化现状如何?笔者通过对国内10 所高师院校进行调查,情况如下:
1.校园音乐共赏成为普遍模式。10 所高师院校均设有校园广播,在中午和傍晚播放广播并穿插播放音乐。对于校区与居民生活的街道贯穿互生,导致教学部门设置不集中的院校在全校播放广播方面有困难,比如湖南师范大学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校区内不仅有商铺、居民,更有公共交通贯穿其中,这一无校墙相较校园集中设置围墙的院校,想要集中播放广播或音乐可行性小,但是该校各独立院部特别是音乐学院内部有设置广播播放音乐。
2.音乐活动丰富多样。校园音乐活动丰富,10 所高师院校均设有丰富的音乐活动,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组建音乐社团、歌唱比赛等。例如华中师范大学每年11 月举办“桂子山音乐节”,为期一个月的音乐活动会吸引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其中,音乐专业教师会在这段时间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艺术团训练和专业教师的指导,学校提供场所供学生表演音乐节目,或上台表演或台下观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校园音乐文化氛围。已举办了35 届校园十大歌手大赛的贵州师范大学通过歌唱比赛,提高师范学子的歌唱兴趣,创造校园音乐环境,同时,“歌手大赛”也是其他高师院校常常会开展的音乐活动。
3.地方戏曲“进驻”高师校园。调研的10 所高师均重视地方戏曲,均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地方戏曲学习活动,这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如2016 年,王阳娟、唐伯华、李开国、庞焕丽、吴伟成等10位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同时接受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湘剧艺术表演培训班指导专家的聘书指导湘剧表演爱好者。2018 年,教育部立项批准湖南师范大学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花鼓戏)传承基地。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4”琼剧班设立。贵州师范大学于201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蜡染研修班和安顺地戏研修班,这都是高师院校对于地方戏曲传承所做的努力。
高师对地方戏曲的等等举措逐年重视,但80%院校的戏曲活动仅限于音乐专业小范围学生的学习,能坚持下来的学生人数也不算多。对于非音乐专业师范生在地方戏曲与校园音乐文化结合方式和途径尚在探索,比如最为普遍的院校广播,其音乐素材以流行歌曲、西方古典器乐曲为主,调查的10 所院校未见播放地方戏曲音乐个例。
我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360 多种,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湘剧、湖南花鼓戏等。不同的地域、人文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点,同时滋养了各具特色的戏曲文化。
1.地域民俗“内涵美”。地方戏曲融故事、音乐、诗歌、舞蹈、表演于一身,直观的展示地域文化和历史底蕴,它传承着地方或民族世代相传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最能体现人民的民心和民情,是我们了解地方文明的窗口。例如河南新编历史剧《白兔记》结合昆曲、越剧、湘剧等剧种,在老故事中植入新观念,以现代的视角重塑忠贞不渝、坚韧不屈的李三娘,歌颂忠贞和爱情,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地方人民审美内涵。又如湖南现代戏花鼓戏《我叫马翠花》,曲调创作以老花鼓戏为蓝本,以小人物视角展现现代人的高素质和高品质,从小点切入,体现了一员普通湖南人的大中国梦,充满了慢慢的正能量,剧中演绎的寻常百姓间邻里乡约与市井情怀,是我们当下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风貌。
2.文化语言“字韵美”。地方戏曲的文本和唱词来源于百姓生活和语言,且经过了文人的提炼和打磨,极具诗律美和音韵美。唱词以方言为基础,俚语的使用更能体现地方文化。以湘剧《昭君出塞》选段《昭君怨》唱词为例:
“昭君怨,去和番,怀抱琵琶泪汪汪!刘王送,文武参,全无廉耻气煞王嫱,咬牙切齿恨毛延寿,偷画仪容媚番王。”
此唱段唱词描写昭君和亲的缘由,众人的情绪反应和感受。才对事件和人物刻画的描写过程中,用了“泪汪汪”、“气煞”、“咬牙切齿”、“恨”等极具动态的词,没有过多的语言,一句话便把昭君和亲的始末交代得明白又清楚,把众人对事件的反应描写的惟妙惟肖。
如果湘剧《昭君怨》唱段体现的仅是精炼的文学语言,那么花鼓小戏《洗菜心》则可体现湖南方言的语言艺术,地方人民的浪漫、爽朗和泼辣。
“哪一位(吔)年少的哥哥(哇),捡了我的戒股子(啊)?许他的烧酒,有大半斤,还有瓜子和落花(哟)生(呐)。嗦嘚儿一子啷当,啷得儿哟,小妹子与他结为(哟)婚(呐)。”
唱段中的衬词衬腔用得极为巧妙,与唱词搭配让唱词增添了日常语言的生活气息,显得更为亲切和生动,弹舌技巧运用也为小戏增添了轻松愉悦的感受。精炼的文本唱词结合长沙方言,曲调大多便来自该方言本身的音调,凸显地方语言的音韵特色。
3.情感道德“高尚美”。地方戏曲艺术能够流传至今,以自身特点后继常有贴合时代的新作,不仅因为其“内涵美”、“音律美”,更因为它符合人民与时代的人生观、蕴含了价值观,又兼有民主平等、高扬正义的诉求,体现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高尚美”。
我国道德传统中,惩恶扬善,避恶趋善的正义之风是自古以来便宣扬的,此类善恶终有报等正能量价值观剧目有豫剧《包青天》、潮剧《神龙彩凤》、京剧《天道行》、秦腔《屠夫状元》;宣扬尊亲孝长、爱国护家的剧目有淮剧《打碗记》选曲“尊老爱幼古今有训”、祁剧《目连救母》等;巴陵戏《远在江湖》展现了中华民族深沉、宏大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优国情怀;歌颂爱情,追求田园生活的经典剧目有花鼓戏《刘海砍樵》,描述了刘海的可靠老实与胡秀英果敢有思想的新女性形象,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追求真爱,同类剧目还有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评剧《相寺树》等。地方戏曲大都弘扬“忠孝仁义”,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显照。
据统计,活跃在高师校园的音乐主要涉及中外流行音乐(以中文流行音乐为主)、交响乐(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由此可见,校园音乐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学校层面和学生自发两方面均受到重视。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在教育部门的论证和指导下,戏曲正强势进入高师校园,几乎所有参与调研的高师院校均开展了和戏曲有关的校园活动,但从频率统计数据观察得知,大部分活动开设在高师音乐专业,活动的高频也在音乐专业。如何抛开专业,在全校范围内将地方戏曲艺术在高师校园音乐文化进行融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将地方戏曲课程纳入全校选修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地方戏曲课程纳入全校选修课。
(1)线上:互联网媒体在校园的使用常见且普遍,为大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平台,特别是2020 年初由教育部下发的“停课不停学”方案,为线上课程的实践实施提供了办法与支持。在高师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地方戏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设课程。如湖南师范大学开设了《走近湖南地方戏曲》、《湖南地方戏曲鉴赏》的地方戏曲课程,大学生也有《大家都来唱戏歌》等在线课程;以准确、地道、全方位展示地方戏曲文化,将大学生带入戏曲艺术的殿堂,从看戏、听戏,到学戏、唱戏,最终到爱戏,为戏曲艺术培养更多的年轻受众。
(2)线下:通过地方戏曲课程的构建,从理论、欣赏、实践三个方面来进行戏曲课程设置。学生通过对地方代表剧种的学习,从艺术特点、代表剧目、代表人物、经典唱段等建立基本了解,具备基本的戏曲欣赏能力。在实践方面采用唱、演、编相融合的模式。课程考核方式将出勤、平时表现与最终舞台呈现相结合,按照一定比例形成分数,落实课程学习的全过程。
2.鼓励发展地方戏曲社团,建立与专业团体的交流。该部分采用发展校园戏曲社团、专业团体交流、展演比赛三个途径相结合,在高师校园发展地方戏曲音乐文化。
社团对高师戏曲文化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爱好,可以让学生更为由衷和自发的融合戏曲音乐文化,一个好的社团可以带动学生更好地参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学生自发组建的“戏曲唱演社团”,通过穿戏服、唱戏歌、练身段,热爱戏曲的男生女生一起排演京戏唱段。通过同学之间的带动,吸引了不小规模的学生团体共唱地方戏曲。通过制定详细的活动管理和奖惩制度,明确学生参加戏曲社团的态度。同时,学校要给学生戏曲社团提供一定的场地及资源支持,加大社团活动的多样化和趣味性。另外,联合专业演出团体,聘请戏曲院校的专家学者开展戏曲讲座与,以戏曲演员与大学生合作排演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戏曲热情。
3.公共音乐环境增加地方戏曲元素。耳闻目染方能潜移默化,流行音乐等外来音乐进入我国之前,人们看到和听到的是地方戏曲,因而“戏迷”也多。在公共环境下,增加地方戏曲片段在校内广播的播放频次,在公共网络中增加地方戏曲元素的页面和音乐设计,乃至食堂电视和教学楼内公共设施,以音乐播放为主,辅以戏曲中的美术、民俗礼仪等方面的细节为辅进行地方戏曲与高师音乐文化融合的实践探索。
4.寝室音乐文化。开展寝室地方戏曲音乐文化活动,将戏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多数高师院校有举办寝室文化节的传统,增设地方戏曲方面的寝室文化活动,将地方戏曲渗透到寝室这一微小单位,让学生在小集体中共同体会地方戏曲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
地方戏曲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融合诗歌、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众多艺术形式,集地方民俗、人文内涵和寓教于乐多种功能于一体。它以文学美、形式美、情感美的姿态,增强大学生的人文修养、艺术修养和道德修养。在高师美育工作中融入地方戏曲,值得高师教育工作者们思考并付诸行动。
文艺生活·下旬刊202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