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真心半解》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2021-04-06 19:46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4期

郑 璐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 武汉 434400)

一、电影剧情概括

影片女主人公艾莉幼时便随着父母到美国定居,13 岁时母亲去世后她和父亲两个人都变的沉默寡言起来。艾莉作为移民和异教徒,在学校性格内向,时常帮同班同学们写论文来贴补家用。在某天上学路上,保罗拦住了她,请求她帮忙代写一封追求女神艾斯特的情书。原本想拒绝的艾莉因家中经济负担而勉强答应下来。在两人交流过程中,艾莉发现自己爱上了艾斯特。而保罗最初爱上的是女神艾斯特,但在与艾莉的长期相处中,被她的善良和真诚所打动,后来发现艾莉爱上了艾斯特。

二、宗教文化的差异

宗教作为意识形态,不仅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且与人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也紧密相关,它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且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影片中也能看到中西方受宗教的影响存在着很大差异。

在西方社会文化中,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扮演着维护道德秩序的重要角色,大多数人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不论信仰的程度深或浅,人们的行为一定程度上都会收到宗教信仰的暗示或影响。①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疯掉的老神父,总是在站在街面上大喊:“外面都是野狗、巫师和道德败坏之人”,通过神父的话语表明了小镇人民对外面世界的恐惧。与此同时,当艾斯特想要打破现在固有的生活模式时,却由于家庭及宗教的影响,使她产生了犹豫与迷惑。除此之外,当保罗知道艾莉喜欢艾斯特时,第一反应是说这是罪恶,因为在他看来,同性恋违反了他的宗教信仰。影片甚至借助艾莉的老师说:“小镇里的每个人都敬畏上帝”。而宗教之所以对小镇的人们影响如此之大,其背后的社会原因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具宗教多样性的国家, 犹太基督教是美国的主流教派。宗教在美国人民的精神生活领域占着统治地位。在美国民众中, 近95%的美国人信仰上帝。②这说明宗教在一定程度为何能够影响这个小镇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而艾莉作为小镇上的少数族裔和异教徒,对宗教的观念却比较淡薄。在电影中,两人在温泉里时,艾斯特询问艾莉是否信仰上帝,她的回答是:我不信仰上帝,那让人感到孤独。背后的原因是,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宗教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虽然历史久远,但是人们的宗教观念淡薄,信教者甚少,全国各派教徒不到一亿人。这是因为我国各派、宗教都是在以汉族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中流传、发展的结果。③因此当她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艾斯特时,敢于无视宗教禁忌,在教堂里勇敢地向喜欢的人表明心意,并且成为小镇里那个大胆去探索外面世界的人。

三、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国家的饮食与文化也有着不同的差异和特点。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体现在饮食结构和就餐方式两个方面。中国饮食文化对食物营养并无太过严苛的量化追求, 反倒是在物质层面偏重味觉享受。而英、美等西方国家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跟注重“味”的中国饮食对比, 他们讲究更多的是营养,即使是千篇一律的口味, 但是能保证营养, 也要每天吃。④影片中出现的食物片段之一是保罗向艾莉父亲学习包饺子、品尝食物不同味道。当保罗想要更改家里祖传的塔可食物的配方时却被母亲果断拒绝,因为他们认为保持营养的摄入,饮食口味保持不变是最重要的。

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 也使得影片中的饮食文化增加了互补性和兼容性。电影里,当保罗想要给艾莉尝试自己创新的塔可时,艾莉立刻选择拒绝。随着两人的关系亲近后,保罗再次邀请艾莉与她的父亲尝试自己做的塔克时,两者的反应都是赞不绝口。体现了电影中美国华裔群体内心开始慢慢接受西方饮食文化。除了食物的差别,在就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在电影中,艾莉和父亲两人进食都是坐在沙发上安静面对着电视机看电影,但是当保罗邀请艾莉去自己家吃饭时,保罗家因为家庭成员众多,总是在不停的吵闹,也成为了保罗去艾莉家的铺垫,渐渐保罗和艾莉及她父亲一起安静坐在沙发上吃饭。这些行为也表现了双方对于饮食文化的逐渐融合。

四、对待性取向态度的差异

在性取向上,中西方也有着差异,电影里艾莉的父亲误会保罗和艾莉两个是否结束了恋爱关系时,知道艾莉喜欢女生的保罗便向她父亲告知了真相。得知女儿性取向的艾莉父亲突然用中文讲起艾莉母亲意外离世后,自己非常痛苦,而年纪轻轻的艾莉便承担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责任。在艾莉父亲的这段中文独白中,尽管并未对艾莉的性取向做出任何负面或正面的回应,只是在陈述和回忆艾莉成长的往事。但事实上则是艾莉父亲认为,是他作为父亲的自我失职,导致了艾莉性取向的偏差。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血缘宗法为社会纽带的国家,表现出“家国同构”的显著特征⑤因此中国文化强调社会群体和集体意识,个人利益应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具备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艾莉父亲,仍然保留着中国人深厚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心,认为家庭成员的过错,是由于作为长辈的自己没有承担起责任所导致的。

与重视家庭、传统和团结的东方文化相比, 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体的自由。西方文化奉行个人本位,即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的人格和尊严。影片中保罗知道艾莉喜欢女生后,在家中搜索“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gay”时却被母亲无意看到,则被母亲误会为同性恋。在西方, 同性恋在历史上是不为人所不能接受的, 因为西方人信奉基督教, 教徒们认为最严重的罪行就是同性恋。⑥而在影片的后半段中,生为基督教徒的母亲在神圣的教堂中,对保罗直白地说:“孩子,即便你是同性恋,妈妈也爱你”。在中国,人们为了传统和家庭的面子宁愿牺牲个体幸福及情感从而换来集体的认同与支持;而在西方, 与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相比,人们则崇尚个体的解放,个人的私生活和婚恋自由都能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即便是违背宗教信仰。在开放的西方国家中, 只要两人真正相爱, 即使是同性恋也是受到支持和鼓励的。

五、差异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势必导致原民族文化特质的变异甚至流失。文化的建构就是通过文化的差异,借助对立的两极来认识自我、界定自我,获得自我的文化的重新定位的过程。⑦在融入西方主流社会时,美国的华裔群体极容易与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产生差异而无法融入当地社会。而通过《真心半解》这部电影,我们可以发现亚裔移民的电影形象是在多文化间的碰撞中展现出来的,我们不能再将文化身份定义为单一、同质的,而是将文化身份视为多元、混合的。通过这种差异的对比,人们会发现自我所真正认同的文化是中华文化,这种文化情结并不会随着长时间与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而流逝,但也与西方文化产生了一种良性的混合。

六、结语

影片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诉人们,在跨文化背景下,对待不同的文化,我们需以开放和谐的姿态去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本民族的特性,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 中国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中也会产生新的特色与变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有助于中华文化在交流、碰撞中学习其优点、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与发展自身;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发展。

注释:

①刘岩.从电影《七宗罪》解析当代美国文化中的宗教情结[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04):55-57.

②董芳.浅析美国电影中的宗教因素及其文化价值观[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8):134-135.

③许明炎.中西宗教信仰的不同特点与文化差异[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2):90-94.

④NataliiaKolesnykova(娜塔莎).中西方饮食文化内涵与观念[D].杭州:浙江大学, 2012.

⑤鲁蕾.中西文化差异中的文化身份建构——解析电影《推手》和《喜宴》[J].红河学院学报,2011(01):66-70.

⑥白晶.从电影《喜宴》看中西方爱情婚姻文化差异[J].海外英语(上),2017(07).

⑦鲁蕾.中西文化差异中的文化身份建构——解析电影《推手》和《喜宴》[J].红河学院学报,2011(01):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