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健 许伟丽
(辽宁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2001 年,胡庚申教授在国际学术界首次提出生态翻译学。之后相关方面研究日益增多,并且在2009 年全面开展,发展到今天也有近20 载岁月。生态翻译学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指导,依据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智慧,在适应/选择角度下,系统地探索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及翻译群落生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原理,从生态学角度审视和阐释翻译生态学整体理论。此交叉研究是一个涵盖“译学”“译论”“译本”的全方位研究。大自然有自然的生态环境,翻译中也有翻译生态环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但要深了解原文本的创作背景,也要关注原文关联的所有内容,并受当下所存在环境的规范和约束进行译作①。该理论指出,译者是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中间人,在翻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对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协调处理,积极适应和选择,实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多维转换。“‘三维’转换”指的是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典籍是中国古代重要文献的总称,泛指古代图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典籍文献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熠熠生光的明星,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在当今世界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把典籍文献翻译为英文,使之为世界所知,在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方面作用不可小觑。本文以亚瑟·威利翻译的《道德经》为例,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讨典籍翻译策略。
《道德经》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思想源泉。作为历史上最优秀的名著之一,《道德经》对中国传统哲学、政治、宗教等领域影响深远。《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既为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为个人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指道德或德行,而指修道者应有的的处世方略和人事进退。
亚瑟·威利笔耕不辍,致力于中华民族典籍文献的研究与翻译,其《道德经》译文由于译笔忠实流畅,得到西方读者的广泛喜爱,有利于加强西方世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事实上,语言、文化、交际互相作用,这三个维度在翻译中作用和意义不容小觑。译者要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中各种因素,对上述三个维度实行适应性转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进行转换正是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语言、文化以及交际三维转换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内在逻辑关系,译者主要通过三维转换实现其在构建翻译生态和谐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中,语言维度关注文本语言;文化维度注重语境;交际维度则将侧重点放在翻译效果和翻译意图上。
“语言维的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②语言维度上的主体性要求译者选择适合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由于中西方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其由此引起文化背景的不尽相同,使两者在语言表达上用法悬殊。语言维的转换注重译文的语言表达,要求译者尽力使读者对原文含义的理解无偏差,并且在传情达意中,要尽量保留源语的文体符合目的语的表达特点。
例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译文:It acts without action, does without doing,finds flavour in what is flavourless.③
其汉语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来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来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第一个“为”“事”“味”汉语中都是动词,“为”与“事”意思相近,都是“做事”,“味”是“品味”。亚瑟·威利的翻译不仅仅词性与原文相同,而且“acts”与“action”、“does”与“doing”、“flavour”“what is flavourless”都是同一个词的不同词性,正是实现了与源语一一对应。
“文化维的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④”中西方文化大不相同,甚至同一事物的内涵也存在差异,文化维度上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要意识到源语的文化含义并且对其进行适当的转换。这对译者的要求非常高,要求译者认识到翻译是一个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过程,在翻译时注重源语中富含文化内涵的词汇,既要深刻理解源语的文化背景和含义,也要了解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适当转换,尽力克服由文化背景导致理解障碍,最终提高读者对于译文的接受和欣赏程度。事实上,作为一个优秀译者,双文化能力比双语能力意义更为重大。
例2:故立天子,置三公。
译文:Therefore on the day of the Emperor's enthronement/ Or at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three officers of State*...
Footnote: It is “three high ministers”i.e. the Grand Tutor, Deputy Grand Tour, and the Senior Guardian of the Heir-Apparent.⑤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设立天子之位,又有三位公卿(从三个方面以道辅佐天子)。”“三公”是个典型的文化负载词,在古代中国皇帝又称天子,表示是按照上天的意旨来管理国家,而最高的官位是三公,辅佐天子。对于这样的文化负载词,亚瑟·威利在译文下面进行注解,进一步解释了“三公”的具体官职。亚瑟·威利这种异化翻译策略有利于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从而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3:六亲不和,有孝慈。
译文:It Was when the six near ones* were no longer at peace that there was talk of“dutiful sons”.
Footnote:“six near ones”refer to father, son,elder brother, younger brother, husband and wife.⑥
“六亲不和,有孝慈”中“六亲”为“父子、兄弟、夫妇”,意思是“六亲之间不和睦,产生纷争的时候,孝慈才有作用”。在中国文化中,注重亲情和家庭伦理观,这在中国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西方国家更注重个人主义。“六亲”对西方人来说很难理解,如果不加以解释,直接译为“六亲”恐怕西方读者会一头雾水。亚瑟·威利凭借对老子思想的深刻领悟,以及自己深厚的双语能力,独具匠心地采取“直译+注解”的翻译方法。这种译法帮助读者领会这句话蕴含的文化含义,从而加强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也充分体现了亚瑟·威利作为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联系桥梁,对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协调处理,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除了语言维度和文化维度的转换外,译者也要从交际维度进行适应性转换。“交际维的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⑦。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没有交际目的,任何信息都没有意义,都会被忽视。在翻译中,交际目的是指要实现源语作者与目的语读者的互动达到交际意图,即帮助目的语转,从而使读者更有效地理解信息。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人,当时周朝国力减弱,各诸侯为了在争霸中获取胜利,穷兵黩武、争战不断。严酷的社会动荡、人们流离失所,使老子深切体会到百姓疾苦,老子意识到所有纷争都是由于人性的贪婪和欲望所引起。老子从中国的历史经验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重生命、轻名利的无为思想。
《道德经》和亚瑟·威利翻译的版本背景有着惊人的相似。1934 年的西方世界,人们深深陷入对西方文明的失望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之中,西方社会在困惑中渴望着一种全新思想的救赎。在这种意义上,道家思想的功能和传播意图在两种偶然的相似中找到了契合点。面对法西斯主义的威胁,亚瑟·威利认为中国人有很多思想值得西方学习和借鉴。正因为如此,为了准确地传达出这本书,韦利宁愿牺牲文学和美学的品质来换取哲学内涵。
例4:圣人不积,既已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译文:The Sage has no need to hoard;
When his own last scrap has been used up on behalf of others,Lo, he has more than before!
When his own last scrap has been used up in giving to others,Lo, he has more than before!⑧
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不为自己积攒什么。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世人,自己就更加拥有了;既然一切都已给了世人,自己就更加丰富了。”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拥有助人为乐的美德,因为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方式,通过帮助别人,我们自己可以在精神上变得更富有。
从上面的翻译,我们可以发现亚瑟·威利的版本很长而且也很具体,用“his own last scrap”(最后一丁点,丝毫)来说明这个抽象的意义,强调了无私的精神,使圣人的形象具体生动、跃然纸上,希望能够给世人以触动,使世人大公无私、勇于奉献。
在中国典籍翻译过程中译者极为重要,为了翻译生态的和谐发展,亚瑟·威利深刻领悟老子思想,拥有精湛的双语能力,在翻译《道德经》时,全面协调处理其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积极主动参照多维适应和适应选择的原则,力求达到源语系统与目标语系统之间的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这样既准确传达原文,使得译文符合原文本特色,也能使目的语读者更容易理解、接受译文,进而更好的欣赏译文。
注释:
①胡庚申.生态翻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②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
③⑤⑥⑧老子.道德经[M].Arthur Waley(译).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④胡庚申.“从译者主体”到“译者中心”[J].中国翻译,2004.
⑦张侃宁. 生态翻译学视域中的学术文本翻译——以Handbook of Social Justice in Education(节选)汉译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文艺生活·下旬刊202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