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嘉昕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在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深入地对作品所具有的地域特征有所体现,本文通过探究喀斯特地貌特性、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艺术魅力、桂林喀斯特地貌笔墨表现以及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笔墨带给我们的启示进行细致分析,确保对地貌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喀斯特原本是南斯拉夫西北部地区伊斯利亚半岛上边的一类石灰岩名称,指的是暗藏于地表下地表水与地下水一同对可溶岩石改造与溶蚀作用之下,产生的地表形态与地下形态,学者称作是岩溶地貌。
喀斯特分布在南斯拉夫,欧洲南部以及我国等地区。我国境范围内喀斯特地貌关键分布在四川省南部区域、重庆省南部区域、广西省区域以及云南省等众多区域。
云南区域喀斯特地貌关键类型为形态较为高大类石芽群构成的特异性石林,而桂林区域的喀斯特地貌发展较为多样化,比较充分,特点较为显著。不但具有形态众多的峰林、峰从以及孤峰,还具有清澈可见底漓江四周环绕。为此,桂林以“山青、洞奇、水秀以及石美”而名满天下。
桂林的漓江起源于越城岭地区中的猫儿山,经过灵川县、兴安县、桂林市区、平乐县以及阳朔县,最后漓江水流会汇进珠江区域水系内。但是,从桂林市直到阳朔县83 公里的水域作为广西地区喀斯特地貌与地形发育中最具典型地段。
猫儿山具有“华南之巅”美称,若是爬到该山顶,就能够对众山的景貌进行欣赏,可以看到云海变化与涌动,可以感受到浮云追足的乐趣与刺激。
桂林市区域中漓江边会有喀斯特石峰一般都为名胜的旅游景点区域。例如,“南天一柱”美称类独秀峰以及具有饮水之势的骆驼山与象鼻山等。城市并不大,但是石峰秀丽与奇特,相互包容,形成了较为靓丽的风景线。
自杨堤码头直到兴坪路段自然风光较佳,沿江下,千百奇峰罗列在两岸,江水清澈见底,让人流连。在梅雨季节或是雨后更是美不胜收。
桂林起源于公园前的214 年,秦朗建立形成的桂林郡。其行政中心设置在布山县。直到西汉时期,秦朝末年,桂林郡就接受南越朝的管理,在西汉元鼎五年之时,南越国因为出现内乱,引发战争,所以将其改名为郁林郡,郡治还是设置于布山县内。还管辖河林县、都县、中留县以及桂林县等。在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将六国吞并,将中原地区平定之后,就委派大军进军匈奴,指挥军队南下,将“百越"平定。为了可以将岭南区域征服,下令打开了灵渠。
灵渠被贯通之后,又将湘江水系、珠江水系打通之后,已然成为了中原直到岭南航道,将桂林区域经济繁荣带动了起来。在那以后,每一代的帝王都把桂林当做中国南部区域可攻可守重地。桂林作为多个民族聚集的区域,其中民族包含:苗族、壮族、汉族、瑶族以及侗族等20 多余个民族。在这里,每种文化积淀与交融在一起,孕育出独特性生态地理环境,国民尊重自然和崇尚文化。对此,促使桂林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人类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
桂林区域山水诗词、山水传说、摩崖石刻、古建筑、民族风情等,构建出了桂林区域人文图画,作为人类反应桂林山水美的途径,与桂林山水景象互相辉映,相得益彰。许多文人骚客惊叹其自然与神奇,留下较多赞美之词。例如,陈毅元帅在游历过桂林后,赞赏“宁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韩愈文人所做的《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中:“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的赞美之词更是溢于言表。
在对国画进行创作的时候,一般都是依照皴、点、擦以及染步骤开展画作创作的。其中皴法可以被分成:折带皴、斧劈皴、荷叶皴、解索皴、牛毛皴以及雨点皴等。而点法种类较多,染还具有浅绛和青绿之分。在整体画作内,上述技法可以全部被运用到。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以及李可染等众多画家的创作中,也是建立在深厚画作功底基础之上,依照学识、生活经验等创作出自身的绘画语言,确保画作更具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特征,保障画作特色更为突出。
黄宾虹的画雄厚、苍健,华滋,用笔讲究平、留、圆、重、变;用墨有弄、淡、破、泼、积、焦、宿七墨。黄宾虹先后两次到广西桂林游览,并在随后对桂林的创作中娴熟地运用了他提出的“五笔七墨”理论。从黄宾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在作画过程中广泛运用了积墨法,尤其是对山石丛林进行描绘的地方,可以生动的将山石浑厚与丛林茂密等特征彰显出来。山间没有植被与山脚之下植物稀疏区域,使用许多淡墨层层叠加积墨,在对画作进行欣赏的时候,可以看出大多数地方为在第一遍的墨色没有干彻底的时候就展开了第二遍上色促使出现墨色交融的效果,经过反复的积染,使画面更具厚重感,画作更具深邃感、空灵感以及浑厚感。王伯敏在《论黄宾虹晚年的变法》中说到黄宾虹的用笔时曰:“‘点点染染’,并使‘点点’中见墨趣,又使‘染染’中见笔韵。”如上所论的浑厚感在《阳朔山水》、《江山卧游图》四条屏-《漓水桂林山水》等画作中都有体现。
李可染创作了大量漓江山水题材的作品,《漓江秋色》、《漓江烟雨图》、《漓江胜景图》等等。在对李可染画漓江的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将漓江山体整体结构与植被的繁茂特征较好地体现出来,使用了较多的积墨法将地域繁茂与静穆之感彰显出来。与此同时,其还对画作进行了大胆地摸索,可以在画作中感受到漓江景色的秀丽和稳重之美。李可染曾说:“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李可染曾借鉴西方油画中光的特点,画面光感很强;同时又学习了清代龚贤和现代黄宾虹的积墨法,墨积厚润,浑然一体。画面中微妙墨色变化与浓重笔墨变化将光变微妙之处显现出来,运用墨色进行层层递进加深,将漓江山石雄浑之境体现的淋漓尽致。
桂林地域中本土众多画家,由于其看惯了桂林地区的云起云霄以及四季变化,在对画作进行创作的时候,不但可以将其对桂林真情实感运用笔墨言语表达出,将传统笔墨相结合,促使观画者可以对传统艺术审美方向进行思考,对传统优秀文化细致专研,做到择优而用,将其深入地融入进画作创作内。例如,白晓军的画中可以明确感知到漓江房屋隐逸、烟雾缥缈、名园幽静以及山体秀丽景象。在画作内能够看出其被李可染所影响,作品中彰显出静穆灵动与浑厚深远特征。大胆创新和与时俱进理念。其在对画作创作环节中,经验比较丰富,创作技法比较熟练、变化丰富以及线条有力,值得鉴赏。
白雪石作家的画作给人印象深刻的为作品可以将清新与雅致感受体现出来。白雪石多次到桂林写生创作,在对自身经验革新后,运用小斧劈皴将漓江山势秀丽彰显了出来。其将自身对漓江的感受与审美取向有机结合在一起。白雪石对桂林山水的描写很直观,可以在其画作中领略到漓江郁郁青青、质朴、秀丽、清新以及静谧等特征。白雪石的画作内,构图大的画作一般运用翠绿与青绿色调作统领,使画作具有清新的感受,将桂林山水优质景象和所具有青绿特点诠释出来,表现出桂林山水郁青精致的特点。如上所述,清新感在白雪石《丽江春色》、《漓江》等画作中都有所体现。
中国的山水画作中最重视对笔墨具体化表现,皴法是山水画种重要的笔墨语言之一。在对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特点进行表现的时候,需要将笔墨表现强调出来,由于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中地区地质以及地貌比较丰富,特征显著,气候具有多变性,加上特色的梅雨气候,促使桂林山水特点显著。桂林山水作为大自然创造出的奇迹,润泽秀丽,人们眼中可以观赏到自然界内喀斯特地貌景致,看到其经过地壳的运动,产生了造型各异的嶙峋性山峰以及形态奇特类溶洞,而后又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产生了独具一格的桂林地区自然美景。经过欣赏各个画师佳作,我们可以认识到,在笔墨浓淡枯润的变化中,我们既可以深入与全面地感受到喀斯特地貌具备的内在美,又可以更为有效而直接地让人们在画作中感受到气象万千的景致。
综上,中国的山水画可以将人和自然间和谐关系具体彰显出来,是对自然的提炼与升华。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笔墨语言极具独特性,其中蕴含对桂林山水独特性的理解与体验,前人画作中凝结着其对传统笔墨的学习与生活阅历,通过对前人创作的桂林山水进行总结与运用,并且对于笔墨用法的领会和提炼,可以在写生创作中得到一些启示。
文艺生活·下旬刊202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