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嫩寒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15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更新较快,诊疗手段日益更新,医疗建筑的寿命逐渐缩短,与医疗建筑投资的矛盾也日益明显。针对此矛盾,可以采用医疗建筑的弹性设计方法来迎合不断更新的医疗建筑功能,本文主要围绕此展开详细分析。
“弹性”这一词汇,最早于20 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的生态学家霍林提出,指的是系统机能可在短时间内较快的复原到原有状态,并保持功能、系统结构不变。同样在经济学上,阿尔弗莱德·马歇尔也提出了弹性的概念,他认为弹性是“一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产生的一定比例改变的属性”。弹性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又有着关联,可以归纳为一个对象在施加外力的作用下,如何进行运动或变形[1]。
弹性引用在建筑设计中又有了不同的定义,弹性设计思想的范围更广泛,“弹性设计”中的弹性除了有弹性、弹力、发生形变的意思以外还有延展性、可生长性、灵活性、适应性等含义。弹性设计是在常规的设计基础上加入弹性思想进行新的方法总结,弹性设计需要设计师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建筑物具有可变化、可调整的能力来适应使用者对建筑空间的需求。
在建筑领域中,弹性设计注重的是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适应性,可通过内向型功能更新或外向型建筑扩展的形式依实现功能增值。在医院建筑设计中,通过弹性设计方法的运用,有利于满足我国现代医疗行业的发展。
弹性设计方法在现代医院中的运用,最基础的是构建一个弹性的组织结构。从医院功能构成、流线组织出发,可分为医院街、网格式两大类型,具体如下图1所示。
图1 医院弹性组织构架
基于弹性组织结构下,需根据不同规格医疗流程、医疗技术要求,对各个医疗模块开展标准化设计,确保各模块独立运营的同时,也能够灵活改扩建,最大限度地减小对医院整体的影响[2]。
医院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开展弹性设计,做好空间环境布局,具体设计要点如下:
(1)等候空间预留设计
医院建筑弹性设计中,需结合各科诊室的出入口、一次候诊空间,预留一定等候空间,此空间未来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为候诊空间。此外,儿科等科室内部可预留人性化的候诊休闲空间,未来可调整设计为诊室空间,以此实现内部扩容,满足实际诊疗需要。
(2)内部空间导向设计
基于医院建筑的弹性发展,内部功能空间持续扩大,落实内部空间的导向设计十分关键,切实保证医疗空间导向性、可识别性。在医院建筑弹性设计时,可利用色彩、文字图形、电子多媒体等标志系统,营造一个简洁、清晰的知觉环境。
(3)物理环境组织设计
对于医院建筑设计而言,良好的通风与采光是一大设计重点。对此,必须结合医院整体功能布局,合理规划中庭、天井空间,为医疗空间提供良好的通风。同时,基于弹性设计理念下,需在保证医疗空间的基础上,保障中庭、天井空间的可扩容改造性,几种弹性扩容方法如下图2所示。
图2 几种弹性扩容方法
(4)景观环境设计
基于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康复医疗快速推广开来,对景观康复环境的规划设计提出了要求。现代医疗建筑弹性设计中,景观环境设计已经成为一大重点,底层架空、空中花园、屋顶花园已经成为三大发展方向,在提供康复空间的同时,也可为医院弹性扩容提供有机载体[3]。
现代医院建设中,建筑空间内的楼电梯、设备机房、管道井、卫生间等可变性差的空间为刚性空间,其他具有较大可变性的功能空间为弹性空间。医院建筑空间弹性设计的核心是集中布置刚性空间,创造完整的医疗功能空间,使其灵活多变,适应多功能空间。
医院建筑空间的弹性设计,可通过空间的模块化设计及预留发展空间来实现,可以将诊室、病房、手术室、候诊空间等医疗功能单元进行模块化设计,使其成为一个空间尺寸相同的标准单元。针对模块化程度较高的医疗单元如门诊或住院等模块,可选择钢制隔断装配式一体化腔体,手术室部门可采用标准手术室模块化系统,根据医疗功能进行空间划分,但需注意后期空间功能的灵活转化,满足绿化环保、高效节约的建设目标。
建筑结构体系选择荷载设计模式存在明显缺陷,医疗功能空间调整有较大局限。当前应用较多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结构、框剪体系,可满足空间改造需求。与此同时,医院楼盖承担较多的活荷载,需灵活布置医疗空间分隔墙,因此医院楼盖一般建议采用井子梁结构,可以高度适应楼盖的荷载分布要求。从医院建筑室内高度考虑,门诊医技标准层层高一般在4m左右,医院内部空间有较多的设备管线,因此为避免结构高度影响空间使用和预留弹性的建筑高度,结构梁高需严格控制,可将部分框架梁做成宽扁梁,楼盖采用密肋楼盖体系[4]。
综上所述,基于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各种医疗设备、技术更新速度十分快,为此越加强调医院建筑的弹性设计,不断适应医院功能的变化。医院建筑弹性设计时,应合理开展弹性组织结构设计,做好模块化设计、合理预留发展空间,切实提供灵活多变、适应多功能的空间,为医院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可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