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梅,王伟平,徐春燕,贺敏敏,郑甜甜,帅婷
据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所最新数据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年新发病例和年死亡病例分别为50万和25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仅次于甲状腺癌而居头颈部肿瘤的第2位[1]。随着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诊疗手段的不断改进,患者的术后生存率逐渐提高,生存时间得到延长[2]。然而,恶性肿瘤诊断本身作为负性应激,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不良影响,加之肿瘤所处部位特殊,患者治疗后容易出现吞咽困难和语音障碍,还可能导致颜面部受损,因此术后患者会伴随较多的心理问题[3]。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将癌症患者发生的所有心理问题归为癌症相关的心理痛苦[4]。心理痛苦是指因多种因素造成心理、社会和/或精神上不愉快的体验,可表现出脆弱、悲伤和害怕等正常的情绪反应,也可表现出抑郁、焦虑、恐惧、孤独、生存和精神危机等严重的异常情绪反应,而这些不良情绪反应会严重影响到肿瘤患者治疗效果[5]。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痛苦水平及其相关因素,为医护人员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证据支持。
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399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以上;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既往无精神病史,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自愿参与本研究并能配合调查。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严重躯体性疾病;近期遭受过除本事件外的其他重大创伤性事件。共有效调查399例患者,其中男240例,女159例;年龄18~85(53.05±14.72)岁;舌癌118例,颌骨癌61例,牙龈癌54例,颊癌49例,腭癌35例,腮腺癌34例,口底癌32例,唇癌11例,舌下腺癌3例,颞部癌2例。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自行编制,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合并慢性疾病情况、宗教信仰,肿瘤部位、治疗方式、有无转移、患病时长等。②心理痛苦筛查问卷。由心理痛苦温度计和相关问题列表两部分组成。其中,心理痛苦温度计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痛苦水平越高;NCCN推荐得分≥4分时,患者存在显著心理痛苦[6]。相关问题列表共有40个问题,基本涵盖了患者术后所遇到的各类问题。该问卷汉化后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75[7]。③压力知觉量表(10-item 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10)。由Cohen等[8]编制,本研究采用袁立新等[9]修订的中文版。该量表包含压力感知(6个条目)和能力感知(4个条目)2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0(从不)到4分(总是),得分越高说明知觉压力水平越高,总分40分。该量表中文版在不同人群中测试后显示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0.78~0.91[10]。⑤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11]。由1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从1分(非常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该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79[12]。
1.2.2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2名临床护士开展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并由护士指导患者自行填写。共发放问卷406份,回收有效问卷399份,有效回收率98.3%。
1.2.3统计学方法 双人录入数据到Excel软件中,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心理痛苦水平 399例患者心理痛苦得分为(3.34±2.81)分,得分≥4分174例(43.6%)。
2.2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心理痛苦相关问题 见表1。
表1 患者心理痛苦相关问题(n=399)
2.3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心理痛苦的单因素分析 以是否存在显著心理痛苦为因变量,以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仅个人月收入有统计学差异,月收入≤3 000元者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49.2%(88/179),>3 000元者检出率39.1%(86/220),两者比较,χ2=4.071,P=0.044。
2.4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痛苦与知觉压力、自尊的相关性分析 399例患者知觉压力水平为(16.27±6.67)分,自尊水平为(29.49±3.69)分,心理痛苦程度与知觉压力呈正相关(r=0.423,P=0.000),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251,P=0.000)。
2.5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痛苦水平的回归分析 以心理痛苦相关问题为自变量,以是否存在显著心理痛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问题及患者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存在显著心理痛苦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患者术后心理痛苦的回归分析
3.1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痛苦检出率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为43.6%,高于Naseem等[13]报道的36%,分析原因可能与国内外文化差异、诊断标准等因素相关。表2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率较高的相关问题是口腔疼痛、担忧、紧张、进食、无时间精力照顾孩子/老人、经济问题。口腔疼痛及进食问题与患者肿瘤的部位有关,术后疼痛及伤口的存在影响了患者进食;因患癌导致的紧张情绪,以及无法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医疗费用高导致的经济问题困扰着患者。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重视,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程度,改善其预后。
3.2知觉压力、自尊水平与患者心理痛苦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痛苦程度与知觉压力水平呈正相关,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与有关研究结果[14-15]一致。知觉压力是指个体面对环境中的威胁时,认知系统加工和评价后所产生的主观感受。患者感受到的压力越大,其心理痛苦程度越高。高自尊水平个体在遭遇压力性事件时会更加努力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16],因此患者自尊水平与心理痛苦呈负相关。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可以考虑通过加强患者的自尊水平以及降低患者的知觉压力水平来减轻其术后心理痛苦程度。当觉察到患者存在较大压力时,引导患者以一种平静、理性的方式去应对压力和困难[17],主动发现积极的改变,从而降低心理痛苦程度。
3.3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 ①经济问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均月收入高的患者心理痛苦水平低于人均月收入低的患者,存在经济问题的患者心理痛苦水平更高,这与章锦升等[18]研究结果一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除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以外,常常还需进行皮瓣移植修复手术,高额的手术费用以及术后的放化疗费用给经济水平较低的患者和家庭带来较大的压力。因而,通过社会支持等手段减轻患者治疗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对降低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经济收入较低患者的心理问题。②无时间精力做家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时间精力做家务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这与李伟玲等[19]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在躯体方面的疲乏感最强烈[20]。患者术后过度劳累会增加心理痛苦程度,因此,通过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来减少家务对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具有重要意义。③恐惧、悲伤、担忧等情绪问题。癌症本身是一种应激源,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产生恐惧、担忧等心理问题。同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因其特殊性,术后患者存在语言、进食及咀嚼、吞咽等困难,以及手术后可能出现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患者也容易因此悲伤[21]。因而,医护人员应协同家庭照顾者通过多种方式有效疏导患者的恐惧、悲伤、担忧等情绪问题。④睡眠问题。多项研究指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极易出现睡眠问题[22-23],可能与术后疼痛、体内内分泌代谢改变以及患者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有关。因此,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睡眠,从而减轻其心理痛苦。⑤便秘、口腔疼痛、疼痛等躯体症状。本研究对象均为术后患者,口腔疼痛、便秘等是这类患者常见的躯体症状,这些不适症状常可加重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24]。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同时应该重视患者便秘症状的处理,从而帮助患者减轻与躯体症状相关的心理痛苦。
综上所述,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较高,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医护人员应予以足够重视,制定有效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痛苦,提高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