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中浸润 在诗海中徜徉
——统编教材七年级古诗文学习的关键能力点及其教学

2021-04-06 09:58郭文秀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教材

□郭文秀 刘 春

(大连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1]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据统计,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篇目占了总篇目的一半左右。探寻古诗文教学的系统性、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值得语文教师深入思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并指出它“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诗文教学必然承担着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使命。下面,我们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为例,谈谈古诗文学习的关键能力点及其教学。

统编教材七年级的古诗文篇目是穿插在白话文篇目之中的,不同于八、九年级那样集中在一个单元。基于每个单元的选文主题,七年级的古诗文选编也各有指向。就七年级上册而言,单元编排从“自然风光”开始,落脚于人的“学习生活”。就七年级下册而言,单元编排始于“杰出人物”“家国情怀”,转而回到“凡人小事”,其间夹杂着一些哲理性的思考。这一编排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体现出了立足整体、由浅入深的特点。为了清楚地呈现古诗文选篇的关键能力点,我们通过表1择要陈列。

从教材助读系统的“单元导语”和“预习提示”,我们可以明确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即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积淀等方面的关键能力。这契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在统编教材中的“潜在”渗透性。故而,我们不妨因循这一潜在的学理脉络,紧密围绕教材设定的关键能力点来推进古诗文教学。

一、推敲炼字——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经典的古诗文都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写成的,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不仅能收获审美体验,而且能觅得语言学习的契机。

表1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咏雪》讲了一段千古佳话,才女谢道韫表现出了裙钗不让须眉的诗词天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文中使用高妙的字词进行反复斟酌、反复推敲,感受不同字词带来的不同效果,比较其中的差别,从而真正感受到诗文描摹形象的精湛之处,深刻认识到语言表达的好坏并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通过体验诗文语言意蕴深厚的特殊魅力,通过对语言的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学生可以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力、提升表情达意的能力。

二、不落窠臼——锻炼想象和思维能力

经典的古诗文,无一不是诗人呕心沥血之作。在篇幅简短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的情感倾向、生活态度甚至人生理想。古诗文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脱的特点。学生对于诗文内容的想象、个性化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上的共鸣等都是创造力的体现,因为这些是每个个体真正参与想象、感知的。可以说,古诗文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其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如何通过朗读全诗领略诗作气势雄浑的画面景象。在课堂上让学生阐述诗作的内容可以发现,他们脑海中的画面是不尽相同的,这就是想象力的差异,而想象力就决定了思维的高度。读诗,就需要从文本中解读出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是极具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在自己不断发挥想象建构诗作的画面内容的时候,也就间接地提升了思维高度。

又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河中石兽》,全文语言简明有力,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充满喜剧元素的叙述中蕴含了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这则古文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能鼠目寸光,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有敢于“反其道而思之”的精神。

在古诗文教学中,一方面学生通过想象直接建构诗文的画面,另一方面诗文中作者那些极具创造力的描写也在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古诗文的学习与鉴赏既是一个探究、摸索的过程,又是锻炼学生想象与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

三、心领神会——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古诗文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其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都是作者殚精竭虑所造就的艺术杰作,是极具美感的艺术存在。无论作品内容是写景抒情还是刻画人物,或是议论时事,抑或是做出哲理性的思考,它们所蕴含的语言美、形式美、情感美以及道德美都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意象开阔壮美,想象奇特气势如虹。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因为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心中不大痛快,只好把一腔愁绪托付给了解他心思的月亮,带给遥亘千里的失意人。他用拟人的手法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内心的伤心忧虑,并且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含义丰富,意境优美。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3]

学生在理解这些伟大的篇章的时候,作品中蕴含的种种审美内涵也在塑造着学生的品位和境界,培养着他们的共情能力,并增强他们的直觉敏锐度。这体现了语文课的美育价值,它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建立起健康独立的人格。

四、弦歌不辍——理解并传承优秀文化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古诗文简洁凝练,含义丰富。它容纳着我们民族数千年来优秀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最佳学习内容和素材。通过学习和鉴赏古诗文,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知识,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道德观念、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增强文化自信。正如有学者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摆脱束缚,与时俱进,肩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4]。我们要让古诗文成为我们强有力的法宝,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七年级的古诗文选篇中,我们可以从《诫子书》《孙权劝学》中领悟到要从小立志勤学,要在淡泊宁静中修身养性,要坚持不懈终身学习,懂得重任在身不可不学的道理。从《陈太丘与友期》《陋室铭》《爱莲说》中,我们会被聪颖仁慧、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品质所打动。在《木兰诗》《登幽州台歌》《望岳》《己亥杂诗》中,我们会被作品字里行间承载的爱国热情和忧民情怀所感染。□◢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活动的整合研究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