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茹梦,李钢铁,张军红
(内蒙古农业大学 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020)
巨菌草(PennisetumgiganteumZ.X.Lin)是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直立丛生型植物,其具有非常强的分蘖能力、根系很发达。原产地位于非洲北部,地中海南岸,这是一种适应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长或人工栽培的高产优质菌草[1~3]。它的优点包括抗逆性强,植株高大,粗蛋白含量高,生物量高等。在温度适宜地区可多年生,可利用的期限长。作为畜牧饲料,其具有适口性不错和营养价值较高等特点[26~30]。巨菌草用途很广泛,既可作为优质的食、药用菌生产原料(可以代替木屑栽培菌类,品质好,生物学效率高),又可作为饲料发展养殖业,可利用巨菌草代替煤炭应用于火力发电,还可用于生产沼气以及防止土壤风蚀、治理水土流失等作用[31,32,34~36]。巨菌草也具有很大栽培的潜力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是菌草产业之中可以人工栽培的优势草种之一[4~8,20~25]。
菌草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它是集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于一体的跨行业的知识密集型新技术。目前,我国菌草科学研究与发展处在国际领先地位,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使植物—菌物—动物三者对资源的利用形成多次循环转化和综合利用,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菌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9~12,14~19]。菌草技术的优势在于能保护和改善生态,克服传统的用林木资源生产菌物造成破坏森林生态的弊端,对环境的保护、荒漠治理、增加就业、扶贫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4~16]。目前为了实现高产,抗逆性强的巨菌草,采用平茬技术来实现;平茬处理一直是半干旱草原人为干扰灌丛最普遍的方式,其如何影响草原植物群落演替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13,33]。在平茬影响植物生长状况方面,研究发现,对巨菌草进行平茬处理显著提高了巨菌草的生物量。受研究时间、研究尺度及干扰程度的影响,巨菌草的各项指标均会发生改变。因此了解巨菌草在平茬处理下各项指标不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温室大棚内巨菌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平茬前后对北方地区巨菌草的生长速度的影响,包括株高,叶片数,基部直径;分蘖形成的速度的变化;平茬前后生物量的变化;旨在从植物角度揭示平茬处理对巨菌草生长状况的影响,为北方地区巨菌草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本研究实验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试验基地的白色塑料温室大棚中进行。试验区位于我国西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土默特左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无霜期短。而且寒暑变化剧烈,降雨量少,年平均气温7.3 ℃,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1.4 ℃;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2.7 ℃。年平均无霜期133 d。初霜日一般在9月24日,终霜日在5月13日,最大冻结深度为1.31 m。年平均降水量为379.4 mm,全年降水日约为50 d,春季平均降水量在48.7 mm,夏季为247.5 mm,秋季为67.8 mm,冬季为15.4 mm。相对湿度较低,年平均湿度为54%,造成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为1851.7 mm[3]。
2.2.1 实验设计
本实验于温室大棚内进行,大棚内共种植1000株巨菌草,密度为40 cm×60 cm,选取长势较为平均的一组作为实验对象,3月20日首次种植巨菌草,待巨菌草长到10 cm后开始进行实验,进行一次平茬实验,平茬时注意保证茬口平滑,无劈茬裂口,进行手工平茬试验,留茬高度为10 cm,进行整丛同一个高度的平茬,未平茬巨菌草作为对照,用手工完成23组重复。根据巨菌草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个月),分为平茬前与平茬后,平茬前:4月10日进行首次测量,对样地内所有巨菌草进行每丛调查,记录生长指标(株高、分蘖、叶片数),求得平均值,隔10 d进行调查记录,5月30日进行第一次平茬并测定生物量,记录单株重与丛重;平茬后:从6月10日开始记录,对样地内所有巨菌草进行每丛调查,记录生长指标(株高、分蘖、叶片数),求得平均值,同样每隔10 d进行测量,7月30日进行生物量测定,记录单株重与丛重,求得平均值。
2.2.2 生长指标测定
株高:测定植株的自然高度,平茬前后测定,每隔10 d进行一次测量。
分蘖:对样方内每丛植株进行分蘖数的记录,平茬前后测定,每隔10 d进行一次记录。
叶片数:每丛中选取长势较均匀的一株进行记录,每隔10 d进行一次记录。
生物量:指所在样方内的巨菌草进入到了生长末季,对巨菌草进行生物量的测定,分别测定样方内的每丛重量与每丛中长势较均匀的单株重量。
追踪巨菌草平茬后巨菌草累积(对同一植株连续监测)株高生长随时间变化如图1,分析图1中数据可得,平荏后植株生长迅速,巨菌草植株平茬后,生长季株高长势明显,而未平茬巨菌草则生长缓慢,平茬后巨菌草植株一个生长季株高增幅最大为72 cm,最小为26 cm,相比对照未平茬一个生长季株高增幅有很大不同。分析原始数据仍可得出,巨菌草平茬后植株株高最大可达227 cm,最低的仅为168 cm,各植株自身差异的不同使得平茬后各株高生长的不同,故标准差较大。
与平茬前测得的巨菌草株高相比,平茬前的巨菌草株高均值为171.61 cm,平茬后生长季末巨菌草的株高为201.13 cm,较平茬前的巨菌草株高高了29.52 cm,而且,平茬后巨菌草植株累积生长迅速,平茬后株高高于平茬前同一时间段巨菌草株高。
图中C1、C2、C3、C4、C5分别代表后一次测量与前一次测量的株高差
平茬后巨菌草生长状况如图2,分析图2中数据可得,巨菌草平茬后生长过程中,萌生新芽的数量随平茬时间的增加而增多,且平茬后萌生新芽的数量大于同期对照植株萌生新芽的数量,且平茬后萌生新芽的生长速度大于对照植株的萌生新芽的生长速度。平茬后巨菌草萌生新芽个数的生长规律一致,均是随时间的增加而新芽个数增多。
巨菌草平茬后分蘖数平均较对照植株分蘖数增加了4-6个,其中生长季末巨菌草萌生新芽较对照的多了5.18个,平茬前后的生长规律基本一致,在生长季初期分蘖数增长6个,生长季末增长较缓慢,增长4个,由此说明巨菌草在生长季初期,萌生新芽生长较迅速,而到生长季末,分蘖数增加减缓,但仍比未平茬的巨菌草分蘖数多。究其原因可能为,平茬后植株萌生新芽能够充足吸收地表养分,使其从地表生长出来,故其分蘖数均高于未平茬植株的分蘖数。
图2 平茬前后巨菌草分蘖变化
平茬后巨菌草叶片数逐期变化如图3,平茬后植株叶片数生长较迅速,平茬较未平茬的巨菌草增加了1.57个叶片数,比对照高。平茬巨菌草叶片数逐期增加,由生长旺盛季到生长季末增加了8.61个叶片数,平茬前巨菌草叶片数逐期增加,由生长旺盛季到生长季末增加了7.08个叶片数。
对比分析平茬前巨菌草叶片数发现,平茬前巨菌草叶片数均值为12.65,平茬后,巨菌草叶片数均值为14.22,平茬前后巨菌草叶片的生长规律一致,均是随时间的增加而叶片数增多。
图3 平茬前后巨菌草叶片数变化
巨菌草平茬后生物量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平茬后巨菌草生物量随平茬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平茬后单株重大于同期对照植株的生物量。丛重是对照植株丛重的1.9倍。分析原始数据可知,平茬后丛重最大质量为7.012 kg,平茬前丛重最大质量为3.172 kg;平茬后丛重平均质量为3.89kg,平茬前丛重平均质量为2.04 kg。
巨菌草平茬后单株重平均是对照植株单株重的1.29倍,分析原始数据可知,平茬后单株最大质量为0.397 kg,平茬前单株重最大质量为0.314 kg;平茬后单株平均质量为0.22 kg,平茬前单株平均质量为0.17 kg。由此说明平茬后巨菌草的生物量显著增加,究其原因为,平茬后植株分蘖数增长迅速,单株能够充足吸收地表养分,使其生长较快,故其生物量丛重均高于未平茬植株的生物量。
图4 平茬前后巨菌草生物量变化
对北方地区巨菌草的发展与推广,在温室大棚中种植,通过平茬处理,平茬后的巨菌草植株得到更新复壮,为合理管理并科学利用巨菌草提供了科学依据,促使其持续发挥巨菌草的最大价值。得出以下结论:
巨菌草平茬后株高生长迅速,株高最大可达227 cm,平茬后巨菌草植株一个生长季株高增幅最大为72 cm,平茬前的巨菌草株高均值为171.61 cm,平茬后生长季末巨菌草的株高为201.13 cm,较平茬前的巨菌草株高高了29.52 cm;平茬后巨菌草分蘖数增加,巨菌草在生长季初期,萌生新芽生长较迅速,而到生长季末,分蘖数增加减缓,但仍比未平茬的巨菌草分蘖数多;巨菌草平茬后叶片数、分蘖数随平茬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平茬后分蘖数、叶片数大于同期对照(未平茬)植株分蘖数、叶片数;巨菌草平茬后的生物量单株重稍大于同期对照(未平茬)的生物量,丛重远大于同期对照(未平茬)的生物量,由此可知,平茬对于巨菌草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对北方地区巨菌草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