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夙愿

2021-04-06 17:13徐文伟
时代报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测产杂交稻亩产

一、2021年心愿:牛气冲天,亩产三千

中国的文明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稻的扩增史。

由“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专家团队培育的杂交水稻目前历经三代。从2019年起,湖南省衡南县被选定为第三代杂交水稻核心示范区,今年已是试验示范的第三年。

2020年12月20日,袁隆平在海南南繁期间,全力部署2021年的超高产攻关工作,提出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湖南等双季稻区实施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攻关研究与示范(简称“三千斤工程”)。根据南方稻区不同生态区域条件,攻关品种主要采用超级杂交早稻、通过籼粳亚种间优势利用培育出的“超优千号”和第三代杂交稻晚稻组合等产量潜力有重大突破的水稻组合。作为第三代杂交水稻核心示范区,衡南县也是湖南省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攻关点之一。

2021年1月29日,袁隆平挥笔写下了牛年心愿:牛气冲天,亩产三千!2月4日,湖南卫视春晚晒出了袁院士的新年心愿,引起了民众的如潮点赞。

国庆前夕,在去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基地的路上,笔者又迫不及待地了解情况:“袁隆平的新年心愿,衡南有把握么?”衡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基地技术负责人甘宗恒告诉我:“从目前各种指标综合来看,应该没什么问题。”

甘宗恒自1993年以来,便跟随袁隆平从事水稻高产研究,曾多次听过袁老讲课,也多次当面向他请教过,算是袁老的一个得意门生了。

试验基地到了。在我身边,一条“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基地”的宣传语明晃晃地亮相在公路一侧,与之对应的末端田埂上,是另一副“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宣传语,字字神清气爽地挺直着腰杆。

这个垄口,面积不过30亩大小,就像穿在大地上的一只长筒袜,并舒坦地露出东高西低的身姿。四周有多处山头围绕,苍翠的树林成了绿肺之源。三口数亩宽的水塘恰到好处地分布四周,水稻们不知口干是何味,不知污染为何景,黄澄澄的稻穗齐刷刷地弯下丰盈的身子,成了天地间最好看的问号,问号挂在风雨中、阳光下,煞是好看。几年来,这里因一粒好种子的大驾光临而脱去往日旧装,也因亩产打破世界纪录而名声在外。

今年是中央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第一年,粮食产量被首次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湖南水稻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每9碗国产米饭就有1碗来自湖南。衡南县种粮大户逐年增加,今年30亩以上种粮大户4040户,比上年增加80户。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和温光资源,今年在全国率先探索一季种马铃薯、两季种优质杂交水稻的“薯—稻—稻”三熟制栽培模式。

衡南县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合作,马铃薯栽培品种为兴佳2号,2020年12月11日播种,2021年4月16日收获。经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作物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中心联合测产,亩产1652.8公斤,按5公斤马铃薯作1公斤粮食计算,折合原粮330.56公斤。

衡南早稻种植品种为株两优168,2021年3月23日落泥,4月23日移栽,7月14日收割,经省级测产验收,亩产667.81公斤。

就在早稻生长期的5月22日,遗憾的是,袁院士不幸离开人世。国士远行,山河悲恸。“亩产三千”的夙愿在衡南还能实现吗?

衡南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稻晚稻组合叁优一号,6月22日种子落泥,7月16日移栽。人努力,天帮忙。值得庆幸的是,今年晚稻光照条件特别充足,秋老虎持续发威,炎热的气温极大刺激了水稻的身体,第三代杂交稻跟普通稻的稻穗比赛似的变饱满,待高温的热情期和水稻的兴奋期一过,便迎来了收割期。

10月17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在衡南县清竹村开展2021年南方稻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测产验收。这天,收割机突突突地开进第三代杂交稻试验示范基地,鸟儿叽叽喳喳在山头唱山歌,田间地头三三两两的人们忙碌着。

专家们抽取了3丘田块,通过测定面积、毛谷重、含水量和杂质等一系列步骤,按照国际标准水分(13.5%)折合标准实际产量,最终测出亩产量。验收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谢华安现场公布结果:晚稻平均亩产为936.1公斤,加上此前测得早稻平均亩产667.81公斤,达到1603.9公斤,成功突破亩产1500公斤,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周围顿时传来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

“测产结果充分验证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与品种的稳定性。”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张德咏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标志着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实现了新突破,向高产优质品种培育迈出了坚实步伐。”

专家组还纷纷认为,这个组合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充实度好,落色好、叶青籽黄,杂种优势强,不仅是水稻育种上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继续领跑世界。

袁隆平的夙愿在衡南实现了。

中新网等网媒迅即做了报道,中央电视台等各级电视台当晚也发布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看到这个好消息,网友们纷纷留言,“多希望袁爷爷能看到啊”“袁爷爷可以放心了”“袁爷爷,我想您了”……

亩产1603.9公斤!此时此刻,衡南县杂交稻试验基地的管理人员也有话要说。

衡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蔡卫军激动地说:“从2019年起,梓木冲试验示范基地承担了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超高产攻关试验示范任务,连续3年打破纪录,太不容易了。”

56岁的田间管理者陈太佳只有小学文化,他的种田水平在全村顶多算中等偏上。那天,当儿子把袁院士过世的消息告诉他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感到袁老去年视频连线并称他“小伙子”的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他当即骑上电动车赶到基地,漫无目的地在田埂上走着,失魂落魄般盯着青青的禾苗发呆。更让他吃惊的是,袁隆平去世的消息在短短几小时内被浏览近10亿次。现在,衡南亩产再创纪录的消息让他悲喜交加,喜的是,总算没有辜负袁隆平的厚望;悲的是,袁隆平再也看不到这个新诞生的世界纪录了。

衡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谢文建说:“我们继承了袁老遗志,用袁老留下的方法和技术,把具有穗多、粒大、抗病强和抗倒伏等诸多优点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管理好,争取明年还有一个新突破。现在衡南连续试验三年皆取得成功,这个品种要从试验基地走向广袤田野,走入千家万户,在全县和全国进行大面积推广,实现袁老的两个梦。”

“现在,我们改良了栽培模式,更希望从袁院士提出的三分田养活一个人的‘三一工程迈向‘两分田养活一个人的‘二一工程。”甘宗恒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长期耕耘在基层的农技推广工作者和饱受安农教育的袁隆平院士的弟子,推广好农业技术,做好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是我的职责所在。更没想到的是,袁隆平院士亲自为我提名,让我有机会参加‘第十一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颁奖盛典,并有幸获奖,这可是我从不敢奢望的奖项啊,因为获奖者都是一些资深的科学家、教授或专家,而我只是很普通的一位田间工作者。听说有的人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几十年,获得过不少国内外大奖,可至今唯独未获过袁隆平农业科技奖。”

甘宗恒荣获袁隆平农业科技奖是在2020年11月13日,就在11月2日衡南县现场测产的短短十天之后。

二、既是“考生”,又是“出题者”

回望2020年,极端反常的天气,成了阻碍衡南水稻高产的一道坎。11月2日的衡南测产现场,更是令人心惊肉跳。

衡南在齐穗后的1个月间,日平均气温20.65℃,较2019年同期平均气温的23.6℃低2.95℃;日照43.85小时,较2019年的187.8小时少143.9小时,在这种天气非常不利的情况下,结实率仍达80%左右。

“更何况,‘叁优一号作为双季晚稻,其生长期比单季晚稻还少了一周,这就像一个学生在考前减少了复习时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烛说,“双季晚稻的实际亩产要想突破700公斤是很难的,目前,普通农民种植一般品种,每亩能够产出550公斤已是顶尖水平。”

在经历罕见低温寡照天气后,第三代杂交水稻品种仍然表现相对稳定,还具有抗病、抗寒和抗倒等特点。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被袁隆平视作突破水稻亩产“天花板”的关键。

测产当天,绵绵阴雨丝毫挡不住人们收获的热情。国家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广德福等领导全程见证,第三代杂交水稻衡南示范区测产专家组由3位院士和4位候选院士组成,另有39位研究员、教授亲临现场观摩。测产专家面对阴雨天气的影响,还商议了提高测产准确度的方案。30亩试验田被现场划分为13个地块,随即抽取其中3个进行测产,测产过程包括绕天查看、去杂称重、测量水分等环节,耗时约3小时。经过这些步骤后,专家现场宣布“叁优一号”晚稻实收结果为平均亩产911.7公斤,加上前面早稻的619.06公斤,双季稻亩产达到1530.76公斤,实现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目标,并创下世界纪录。

“More than excited!”正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通过电视直播收看测产情况的袁隆平,听到测产结果后非常激动,双手不停地挥舞着,像个孩子,并开心地飙起英语来。

袁隆平还在5G视频连线中称赞田间管理者陈太佳:“小伙子,你很不错,种田的水平很高啊,辛苦了!”这个袁老口中的“小伙子”, 56岁的陈太佳,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农民。

就在测产前不到两个月的9月7日,袁隆平许下了90岁生日愿望:希望自己90岁阳历生日时,第三代杂交水稻两季亩产3000斤。当高产愿望成真,袁隆平欣喜地说:“3000斤意味着离‘禾下乘凉梦更近一步,意味着中国人把自己的饭碗端得更牢了。”

双季稻亩产3000斤首次在湖南实现,对杂交水稻之乡可谓是锦上添花,衡南更是功不可没。这首次现场测产正是农科项目“三一工程”的一部分。“三一工程”全称为“‘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创新工程”,由袁隆平2016年提出,湖南省政府确立。工程技术团队选择了多个示范基地,开展以第三代杂交水稻为核心的双稻高产攻关示范,最终在衡南实现了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就在“大考”过后的第二日新闻发布会上,袁隆平向外界公布,将目前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并向全省、全国水稻产区推广衡南经验,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就在收割后的一段时间,衡南这片稻田还吸引不少人前来打卡。

罗先生从黑龙江赶过来,乘坐飞机转高铁再坐出租车,专程来看这片“神奇试验田”。他沿着稻田地,仔细捡拾剩下的稻穗,用手机兴高采烈地自拍起来,还发到了朋友圈,引来众多围观点赞;几位网络大咖专门做起直播来,并将有幸拾到的稻穗留作纪念,拿回去好好装裱;还有一些游客游兴未了地说,要把捡到的超级稻带回家乡,作为礼物送给好友。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和气派了。

我还在现场看到,有块巨大的广告牌矗立在田边,广告牌上横写着六行大字:

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

亩产1500公斤试验田

超级稻的超级保姆

2020年11月2日在衡南县清竹村

晚稻测产达911.7公斤,双季稻亩产超1500公斤

超世界纪录

字的背景图生动感人:蓝天白云,飞机在空中飞,大地上一片金黄黄的水稻,袁隆平正在田间乐呵呵地查看水稻的长势,并用农夫般的巧手小心翼翼地抚摸他的“孩子”们。袁隆平,不愧是“超级稻的超级保姆”。

我赶忙拍摄下来,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日本学者渡部忠世在《稻米之路》一书中说,丝绸之路是贵族的,稻米之路是大众的,反映出稻米之路较丝绸之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更为重大。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袁隆平技術团队开始了超级杂交稻攻关。2000年、2004年、2011年和2014年实现大面积示范,分别实现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和1000公斤目标。第三代杂交水稻从2011年开始选育种子,近5年又突破每公顷16吨、17吨的目标。2017年,世界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仅4.61吨,而我国杂交水稻平均产量每公顷达7.5吨,在世界遥遥领先。2017年开始试种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是优良品种。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6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莅临衡南县杂交稻基地实地考察,写下了一段“平民总理给农民田埂让路”的佳话。

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在衡南县公开测产。此次测产由湖南省农学会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实施。经测产专家组评定,并公布测产结果,“叁优一号”取得一季稻亩产1046.3公斤的优异成绩,在全世界首次突破杂交晚稻1000公斤大关。

巧合的是,测产这天刚好是袁隆平夫人邓则的生日。“夫人和‘孩子都很重要!”接连参加了一个多小时的现场观摩和测产评议会后,近90岁的袁隆平显得十分疲惫,但他还是以这样幽默的开场白接受媒体采访。袁隆平口中的“孩子”,当然是指自己心心念念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了。

原来,第三代杂交水稻在全国有近百个试验示范基地。而在众多基地中,衡南基地预产估计最高,这便是最终选择在衡南测产的原因。俗话说得好,好马配好鞍。衡南县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这个百里挑一的地方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农业生产一直以种植水稻为主。早在2008年,经袁隆平同意,衡南县农业局被确定为超级稻高产攻关协作单位。2013年,衡南县在车江镇白水村超级稻基地取得了亩产803.32公斤的成绩。这3年来,衡南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创下全国“三连冠”的好成绩,主要得益于实施推进的“三个规范”: 一是基地建设标准化,二是技术指导精细化,三是田间管理大众化。有关人员分工明确,建立了定期工作机制,每天田间巡查、每5天田间记载、每10天召开技术会诊。特别是禾苗移栽、配方施肥、晒田控苗、病虫防控、抗旱保穗等关键时间节点的跟踪指导、实地操作和监督整改工作,在把握农时季节、挖掘土壤潜力、发挥品种优势、精耕细作(即实行良种、良田、良法、良态生产)等方面下工夫,统一农资供应和技术支持,建立全过程的工作、技术档案。

相比于普通水稻,第三代双季杂交稻究竟“超级”在哪里?

第一个“超级”:从外形上看,第三代双季杂交水稻粗壮,稻穗多的有600多粒,是普通水稻穗的3倍。通过增加颗粒数量,从而提高产量。

第二个“超级”:在显微镜下,相比普通稻米,在长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第三代双季杂交水稻的米粒更“胖”,既有南方籼稻的长度,又有北方粳稻的宽度,集两种稻米优势于一身。

通过几年时间的栽种,第三代杂交稻的势头越来越喜人,奇迹一年年攀升,一步步走向金字塔顶。

“梅开二度”。按农业农村部有关规定,在同一个生态区,必须连续两年达到目标产量才叫攻关成功。作为第三代杂交稻的核心试验示范基地之一,衡南县已成为全国瞩目的杂交水稻研究高地,杂交水稻试验连续3年创造杂交水稻国内外最高纪录,其优异成绩载入世界杂交水稻发展史册。衡南杂交水稻研究团队成为袁隆平团队的“超级外挂”,同袁隆平团队协作攻关10年时间,持续凸显了在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的贡献。

“衡南县2019年杂交水稻一季亩产量就突破了1000公斤,种两季不就超过2000公斤了吗?何还要攻关双季亩产1500公斤?”有人抛出了疑问。

“目前亩产突破1000公斤的品种都是一季稻,也叫中稻。从我国水稻产区的普遍实际和栽培模式来说,同一块耕地,种了一季稻就无法再种双季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解答说,“分开比,中稻产量一般都比早稻和晚稻高,但合在一起比,中稻产量又高不过早稻加晚稻之和。”

多年来,袁隆平对衡南倾注了太多关注和热情,生前多次来衡南视察、指导水稻生产,并为衡南亲笔题写“衡南农业,大有作为”“清泉农夫,名扬天下”,对衡南的农业发展寄予厚望。

三、杂交水稻值得推广

袁隆平是2019年中国“共和国勋章”首批获得者之一,这是中国的最高荣誉!

袁隆平,不愧当代神农!

衡南县与古今神农都有着不解之缘。境内车江街道神农村建有神农祠,全县至今还流传不少关于神农的传说,神农文化自古就是衡南的地标文化。

对于当代“神农”,甘宗恒感慨地说:“虽然袁院士已离开我们,但我们会沿着他的脚步继续向前,接力‘袁梦计划,传承杂交水稻精神。”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关乎14亿中国人的生存问题,关乎全人类的生存问题。中国是大米产量最高的国家,面积占全世界水稻面积的20%,产量却占全世界大米总产量的近40%。这惊人的成绩,和袁隆平从追求高产到更高产,从追求高品质到更高品质,从攻关杂交稻到耐盐碱水稻,是分不开的。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跑道上,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岁月。半个多世纪来,历经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研发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后,如何在前两代杂交水稻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更加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第三代杂交水稻承担起了探索重任。“叁优一号”为第三代杂交稻,它集合了前面两代杂交稻的优点,规避了前两代杂交稻的缺点,制种和繁殖更简便。相比前两代杂交水稻所需的肥料和水,第三代杂交稻显得更“低调”,这是第三代代杂交稻看得见的进步。

“‘叁优一号今年经历了持续高温天气,去年又遭遇了低温天气,仍然打破了亩产纪录,说明该水稻的适应性很好。”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表示,“接下来,希望通过推广和总结成功经验,让广大农民朋友增产增收。”

袁隆平的世界,就是水稻,就是科技。他的足跡遍布菲律宾、美国、意大利、日本等许多国家,还与一些国家的相关部门展开技术指导与研究合作,竭力传播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赢得了国内外高度赞誉,袁隆平还获得了“拯救世界饥饿奖”。30多年来,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在培训班里,袁隆平平易近人,满脸洋溢着笑容,与学员们时不时碰撞出思想火花,让学员们记忆犹新。中国杂交水稻还被西方称为“东方魔稻”,在水稻发展史上书写了世界传奇。

有外国人还给袁隆平起了一个外号——Father。

在那些老外的心里,袁隆平就是父亲般的存在。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曾感怀地说,“全世界有1.6亿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有一半稻田种杂交稻,按每公顷增产2吨算,可增产1.6亿吨粮食,多养四到五亿人。”

袁隆平还津津乐道一个故事:阿罗约总统邀请袁隆平访菲。袁隆平在稻田里问当地农民:“这个稻把子重不重?”农民回答:“很重!”他又问:“你高不高兴?”农民说:“很高兴!”农民高兴了,他就高兴,不论他们是哪里的农民。不管哪里的农民,都尊称他为“米菩萨”。

亩产突破1500公斤后,下一步目标是多少?袁隆平曾表示,目标就是一季稻亩产达1200公斤、双季稻亩产达2000公斤,实现国家“禾下乘凉梦”。这是下一步的目标,也是新的考题。

虽然袁隆平离开了,但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正在逐渐实现。如今,中国杂交稻在亚洲、非洲的推广种植面积超过700万公顷,联合国粮农组织还将杂交水稻列为解决粮食短缺的首选技术。多家外媒还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科学英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为中国带来巨大的利益,也成为世界性的遗产。

生前态度和蔼可亲、生活幽默风趣的袁隆平,也给我们留下很多情真意切的心语。现摘录几句:

1.人就像一粒种子,各方面都要健康。

2.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3.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4.不要害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会那么一帆風顺的。我不怕失败。

5.尽管天上有一颗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处有我的照片,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我绝对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我童心未泯,不喜欢古板,不喜欢一本正经。

6.作为一个科学家,不能迷信权威、迷信书本,也不能因为取得一丁点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

感怀万里稻香,致敬不朽丰碑。11月15日上午,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这位根植于泥土、一生研究水稻的老人,长眠在他深爱的土地上,为世人所敬仰。在悲伤和思念中,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的同事、学生等前来送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罗锡文、邹学校、刘仲华、刘少军出席仪式。人们眼里噙满泪水,默默陪着袁老走完他人生的最后一公里。

虽然袁隆平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精神就像一颗种子,早已播撒在大地上,播撒在世界人民心中。

作者简介:

徐文伟,湖南省衡南县文联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出版报告文学《报春花:三湘大地改革见闻录》,另有散文集《静是一种方向》等2部;20余次获省级和以上征文等级奖、副刊奖;文章散见《四川文学》《湖南文学》《奔流》等80余家报刊。

责任编辑/董海燕

猜你喜欢
测产杂交稻亩产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牛气冲天,亩产三千”
第三代杂交稻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黑龙江新品系大豆蛋白含量创47.96%新高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