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亮 王军雷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天津300300)
主题词:汽车专利管理 专利评估 全周期 分级管理 专利质量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IPR)是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专利资产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统计无非数量和质量2个维度,为了提升数量这一指标,目前相当一部分汽车企业的专利工作仍然主要围绕专利申请和获得授权开展;随着我国从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的转变,汽车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会面临更高的要求,企业规模增大,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加,而企业知识专利管理部门所能支配的资源和资金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展基于专利价值的分级分类管理,就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中的必修课。
在申请阶段,专利的分级管理重点围绕交底书的审核、申请文件撰写与审核、专利申请与授权阶段开展,通过内外部资源的差异化分配来保证重点核心专利可以优先得到处理和资源配置;同时,随着企业专利资产的累计和维持年费的增加,每年的专利申请和维护的费用也会逐渐增多,对着这些存量的专利资产,如何有效地进行分级,将其中高价值专利维持,低价值的专利进行转让或者放弃,也是企业进行专利资产优化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围绕专利管理工作的全生命周期的分级分类管理作为着手点,探讨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更加行之有效地开展适合汽车企业的知识产权分级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将企业的研发成果进行全方面高质量保护,为自主车企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支撑。
企业要开展专利的分级管理工作,就需要对专利价值进行评估,只有对不同阶段的专利价值进行有效评估,才可以依据评估结果对不同价值等级的专利进行分级和分类管理。
目前针对专利的价值评估主要从技术、法律和市场维度(有时也称为经济维度)开展[1],有些评估体系也会纳入战略、财务等维度[2],从评价指标来说,基本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2大类[3],其中定性指标主要需要人为参与进行评价,比如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大小、专利文本撰写的质量、专利技术的先进性等,而定量的指标主要涉及专利本身的一些固定化指标,比如技术领域、申请人数量、同族数量、专利被引证数量、专利权利要求项数等,基于上面所述的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实际情况和技术研发实力,构建起符合企业发展阶段的专利价值评估模型。
对于技术、法律和市场3个维度的权重分配,企业可以从专利价值评估的实际需求和不同阶段出发,进行合理的权重赋值。比如在申请阶段,应该更加注重技术维度的权重;而对于授权阶段的专利价值评估,则应该增大法律维度的权重;而对于如在专利转让等运营阶段,专利市场维度的价值则应该有占比更大。
专利本身是一种技术文档,其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的内容对于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据统计,目前全球专利文献数量约有1.3 亿条,超过85%~90%的技术发明首先记载在专利文献中,因此,专利文献具有巨大的技术价值。
对于专利价值分级评价,就是要从海量专利数据中筛选出具有高的技术价值的专利文献,因此技术维度是专利价值评估中的核心内容,原创性技术发明的技术含量和技术价值最高,但是其数量少;其次是在原创发明基础的改进型发明,多数的发明创造均属于此类,改进型发明创造对于技术的成熟和产品性能提升往往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产业化而言价值较大;最后是组合式发明,一般可以实现功能的组合或者叠加,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通常来说,对于技术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以下指标入手,包括技术先进性、技术可行性、技术成熟度、技术可替代性、技术发展趋势、技术应用范围等(表1)。
表1 专利技术维度价值影响因素
专利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在一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的合法垄断权,其区别于其他技术文献的重要特征就是专利权人可以依法享有独占权。一项专利,只有在获得授权以后,专利权人才具备主张权利的基础,没有了专利权,也就失去了一切维权的基础和依据,因为法律维度的价值十分重要(表2)。
表2 专利法律维度的价值影响因素
由于专利的法律保护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因此在不同国家获得授权的专利其法律价值维度也不尽相同,从保护时间来看,对于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相近的专利,剩余的专利保护时间越长,该专利的法律价值可以维持的时间也就越长,其法律维度的价值也就越大,这在医药领域相关专利中体现尤其明显。法律维度还包括专利的保护范围,主要通过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加以体现,保护范围过大,则权利要求的稳定性降低,保护范围过小,则很难判定对方侵权,容易被其他人采取替换和更改技术特征等手段进行规避。
在专利具备技术维度的价值和市场维度的价值的基础上,专利权人通过对于专利的市场化运作来实现其市场维度价值,市场价值是专利制度诞生的初衷和目标,而市场价值又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必须依附于专利的法律价值和技术价值,三者密切配合,相互影响。专利质量强调专利的技术先进性和重要性以及权利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而专利价值则强调专利对专利权人或他人的有用性,并且专利价值的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专利质量,还与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经济实力、配套措施、经营管理、品牌这些外部因素有关(表3)。也就是说,技术价值和法律价值是专利具备高市场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通常来说,发生过转让、许可、质押融资行为的专利,其市场价值已经得到客观体现,可以认定其市场维度的价值大,从而反推出该专利背后的技术价值和法律价值也很高;同时,经过诉讼法律程序的专利,是企业用于市场竞争的武器,可以对于打击竞争对手、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同样这类专利市场价值度很高;此外,专利布局地域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进行布局的专利,可以在更大地域范围内开展有效竞争,因而也具备更高的市场维度价值。
除去上面所述的专利发生市场化活动的相关指标外,目前关于专利价值评估所涉及的市场因素的正向研究中,有关市场/经济方面对专利价值影响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因为单件专利与市场维度的关联性关系难以判定,且这些影响因素均为定性指标,数据的获取和判断存在较大难度。同时,对于单件专利而言,其对于市场的影响很难界定和量化。通常而言,某一种技术对于市场是有特定影响的,但是具体到单件专利来说,其量化评价比较难以开展。
为了更好地进行市场维度评价,需要企业对专利进行内部标引,使之与产品(如零部件、整车等)相对应。梳理出专利与产品对应关系后,通过产品的销量、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等指标,来量化与之对应专利的经济维度的价值,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经济维度的量化评价。
表3 专利市场维度的价值影响因素
下面主要围绕企业在专利申请的全生命周期分级管理展开探讨,围绕申请、授权和维持阶段的不同特点,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分级分类体系,并配以差异化的资源分配机制,来实现对于不同价值维度的专利的分级管理。
一般认为,专利价值评估与专利分级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4],在企业进行不同阶段的分级管理之前,通常需要专利管理部门首先确定不同阶段的价值评价的标准,包括评价指标和指标对应的权重,可以结合前文所述的专利价值评估的维度和指标,或者采用现有的其他专利价值评估模型,结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和人员配置等,设定适合本企业的专利评价体系[5],并且确定好处于不同阶段的工作流程与分工情况。
在本阶段,主要由企业的研发人员进行交底书的撰写,由企业内部的专利管理部门进行交底书的审核,在本阶段进行分级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区分和识别哪些专利相对本企业而言是重要的专利,同时还要具有高的授权前景,评价的维度主要包括技术维度、法律维度和经济维度,从这3个维度可以进行初步预判。
技术交底书阶段,核心就是判断技术重要性和可授权性,为此,可以从技术领域、项目来源、项目资金和人员投入、项目产品规划维度对专利提案的技术重要性进行评价,并且通过检索查新来判定该发明构思的授权前景和新创性高度。以技术领域为例,汽车作为高技术集成度的产品,涉及技术领域广,涵盖如机械、电子、材料、测试、仿真等多个不同领域,可以依据企业产品定位和研发组织架构,针对不同的技术领域产出的专利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对于企业核心和优势领域可以加大权重值,对于研发强度相对较低的领域,可以适当降低权重值。
在完成上述评价工作以后,可以依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实际,构建适合本企业的专利提案评价模型(表4),用于对专利提案进行分级评价,分级的数量以3~5 级为宜,同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定核心专利的比例,推荐核心专利的比例设置在15%~30%之间,以保证核心专利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资源分配。
表4 专利提案阶段的示意性评价模型
通过提案阶段的初步分级评价,可以为后续的专利管理和资源分配提供参考,以专利分为核心专利、重要专利和普通专利3级为例,进行如下处理。
(1)核心专利可以优先委派自身IP专业负责、优先委托优质代理机构进行申请文件的撰写、优先申请发明专利;
(2)重要专利可以考虑选择中等代理机构,申请类型可以按需选择为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3)而对于在提案阶段评为普通专利的,可以考虑自行撰写或者普通代理机构,在申请类型上可以考虑优先采用实用新型;
(4)对于授权前景很低且技术重要性很低、且市场预期不佳的专利提案,可以在提案阶段予以否决,避免后续的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
这样,通过在提案阶段的初步分级,做到了对于不同价值类别专利的分级管理,保证了核心专利可以优先得到优质资源的分配,这样保证了其有更大的概率获得更好的保护范围和文本撰写质量,为专利分级管理奠定重要基础。
在经过提案阶段的初步分级后,不同类比的专利可以选择不同等级的代理机构来进行申请文件的撰写,在专利文件撰写完成后,交由公司内部的IPR 专员进行审核。在本阶段的过程中,分级管理的级别主要还是参考提案阶段的分级作为等级划分的依据,针对不同类别的专利,在申请文件审核要求、申请文件审核级别、申请文件撰写质量方面可以做出差异化的规定,从而保证高等级的专利可以获得最大可能的潜在保护范围。
申请阶段评价更多是对技术价值的判断和申请文件授权可专利性的预判,是对提案阶段分级工作的延续,部分企业在提案阶段不做分级评价,而是在申请文件撰写完成后,通过进一步增加文本撰写质量评价维度来对待申请的专利进行分级评价与管理。
在评价维度方面与提案阶段相似,针对申请阶段的专利价值评估,技术维度评价主要围绕公司内部技术优先级、技术来源、技术成熟度、技术是否搭载在量产车型;法律维度主要围绕文本的撰写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如权利要求、说明书、授权概率等;市场维度主要考虑对于使用该技术的产品市场规模和市场前景的判断。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评价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或者取舍,比如市场维度较难判断,那么可以选择简化该维度的指标、降低部分指标的权重等,技术维度可以构建较少的评价维度等。
围绕申请文本的审核,针对核心专利可以采用如提高撰写要求、增加审核层级、指派资深IPR 专员跟踪管理等分级管理手段(表5),同时,对于撰写质量不符合企业要求或者保护范围不完整、不全面的申请文件,可以要求相应代理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
表5 申请文本质量审核相关指标
审查阶段主要包括审查意见的答复、审查文本修改、驳回专利是否采取复审阶段,可以采取差异化的操作来实现对于不同级别专利的分级管理(表6)。
针对审查意见答复,主要包括答复的内容和答复的周期2个方面,在工作流程方面,针对专利的意见答复,要采用发明人、企业IPR和代理人3者联动的方式来实现,发明人对于技术内容更加清楚,主要从技术维度入手进行分析与陈述;代理人熟悉审查意见答复的技巧,可以针对发明人的意见进行提炼和修改,使之符合审查意见答复的形式要求和实质要求;企业IPR负责对接联络以及答复意见的审核工作。
对于本阶段的分级管理而言,对于核心专利可以采用长答复周期和多级审核的管理策略,保证意见答复可以被审查员认可和接受,最大限度保证授权概率和授权范围;对于普通专利,则可以减少答复周期和审核层级,实现短周期的意见答复,以提高授权率作为主要目标。
对于审查文本的修改,主要涉及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对于核心专利而言,要尽可能保证最大化授权保护范围,因此对于权利要求的文本修改应该更加慎重、避免一次修改保护范围缩小太多;而对于普通专利,则可以根据审查意见的倾向,在保证授权概率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缩小保护范围,以提高授权率为主。
同时,对于驳回的专利,要结合审查员所检索的对比文件和专利分级情况,对于核心专利,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复审策略;对于重要专利,可以适时提出复审;对于普通专利,则主要考虑对比文件情况,可以较少或者不提出复审。
表6 审查阶段专利分级管理举措
在授权后的维持阶段,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对企业有效专利资产进行动态评估,做到合理划分等级,维持高价值资产,适时放弃低质量专利资产,保证专利资产价值与成本控制的有机统一。
从评价维度来说,要综合考虑技术、法律和市场维度。针对法律维度,对授权后专利的权利要求如保护范围、稳定性等法律维度的标准进行标引和价值判断,结合前期的技术维度的评价,进而可以判定出该件专利的全方位维度的整体价值,从中可以进行高价值专利的筛选,进行后期的运营相关操作。
如果是以放弃部分低质量专利作为授权阶段评价的目的,则是为了尽可能降低高价值专利被主动放弃的概率,保证专利放弃对于公司利益损失的最小化。
专利在授权维持一定年限后,随着公司的车型、产品的更新,以及当前汽车和零部件技术的更新迭代和升级,对于已经不再销售的产品所搭载的专利技术,可以适时选择放弃,但是这一操作需要依赖于专利申请阶段的专利技术标引工作。
针对本阶段的分级管理操作,可以从专利的维持与放弃、专利运营、对外谈判、专利奖励申报等维度来考虑(表7)。比如对于核心专利,应该做到尽可能长时间的维持,来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这类专利要避免对外转让;而对于普通专利,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维持一定的年限后,可以主动选择放弃或者对外转让。
表7 专利维持阶段的分级管理建议表
在企业实际进行不同阶段的专利分级管理时,一方面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来选定不同阶段的评估侧重点,并且通过选择合适的指标来构建适合本企业的评估模型;另一方面,从工作具体流程而已,可以按需组建企业内部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部门的专家团队来开展此项工作,有知识产权在线管理系统的企业可以将该工作转移到线上开展,从而增加工作开展和数据统计的便利性。
在知识产权保护愈加重要的今天,提升专利申请和保护质量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通过全生命周期的分级管理正是企业未来提升专利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专利价值评估的维度和指标入手,围绕技术、法律和经济3个维度阐述了专利价值评估的评价维度和标准;同时,结合专利申请的不同阶段,从提案、申请、审查复审以及授权维持阶段的不同特点出发,围绕各自阶段的管理目标和分级管理手段,对不同类别的专利提出不同的管理建议,为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研发型企业开展全生命周期专利管理提供相应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