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频道,王 静
(山东省临沭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临沭 276700)
山东省临沭县是我国重要的甘薯产区,常年种植甘薯面积在15 万亩左右,年产量约45 万吨,围绕其形成的一二三产业,年产值可达10 亿元。 “临沭地瓜”也荣获了农业部颁发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要产量更要质量已成为广大种植户的共识。为适应新形势要求,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甘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栽培技术模式。现把具体的经验做法总结如下:
甘薯生长在地里,土壤环境对甘薯的生长影响巨大,种好甘薯必须掌握以下3 点整地技术:
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种植户为了省事,在耕地时往往使用旋耕机耕地,耕深只有15 cm 左右,不能满足甘薯的高产要求。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耕地时一定要用深耕机械,耕深35 cm 左右[1]。 这个耕深地瓜型体美观、产量高。 特别强调,当深耕超过50 cm 时,由于熟土下沉,甘薯反而减产,因此不提倡过度深翻。耕地要提倡冬耕,不提倡春耕,冬耕土壤经过一个冬季后墒情好、土壤养分充足、病虫害基数小,有利于甘薯健康生长。
起垄栽培是甘薯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起垄的技术要领是“高、大、胖”,临沭县的方法是:机械起垄,垄高一般在25 cm 以上,垄体丰满,垄距80~85 cm。 试验证明,由于受光照影响不同,同一块地,南北向的垄比东西向的垄可提高7%左右的产量。 因此,起垄时垄向尽可能要取南北向。
甘薯忌水淹, 一方面水分过大会造成甘薯秧徒长,降低甘薯块茎产量;另一方面,田块积水容易导致甘薯裂口病的大发生,严重影响其商品性。因此,甘薯田,特别是低洼地一定要根据田块的地理走势挖好排水沟。
施肥技术关系对甘薯的产量、皮色、口感有影响,进而影响甘薯的商品价值, 不合理的施肥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合理的配方是根据目标产量、地力条件、甘薯需肥规律、肥料吸收利用率、土壤养分吸收利用率来决定的。制定配方需要专业机构(比如说土肥站)在取土化验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进行的。农资市场上氮磷钾15-15-15、16-16-16、17-17-17、18-18-18 通用肥逐步被淘汰。
临沭县土肥站农技人员在取土化验的基础上,向全县广大种植户推出的两套基肥配方:当目标产量设定在每亩3000 kg 时,可每亩施用氮磷钾配方肥(10-10-20)50 kg+商品有机肥80 kg+钙肥20 kg+复合微生物菌剂2 kg;当目标产量设定在每亩4000 kg 时,每亩可施用氮磷钾配方肥 (10-14-27)50 kg+商品有机肥120 kg+钙肥20 kg +复合微生物菌剂2 kg。
上述配方主要针对苏薯8 号设计的, 有以下优点:一是在保证甘薯产量的同时,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肥料(特别是氮肥和钾肥)投入,杨爱梅等认为在商薯19 上,适宜K 的用量为 375 kg/hm2[2],降低了肥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是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的投入,不但改善了甘薯的品质,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三是钙肥的投入,除了调节土壤pH 值外,能有效防止甘薯裂口,提高其商品性;四是配方中钾肥的选择是1/3 氯化钾和2/3 硫酸钾,既能保证甘薯皮色好看,又能保证甘薯风味好。 各地土质不同,甘薯品种有差异,在实际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合理配制。
临沭县在施肥上传统的做法是:将各种肥料撒施在地面,用旋耕机旋耕后起垄。 这种方法的弊端是肥料在土壤中的分布不集中,流失严重,氮磷钾吸收利用率低,甘薯产量不高。 改进后的方法是:起垄时,将肥料通过起垄机械集中深施在垄下25 cm 左右 (俗称包馅肥),这是甘薯吸收养分最为集中的土层。试验证明, 这种播种方法, 施肥量是传统方法的80%左右,而产量相当。符合当前国家提倡的减肥增效要求。
栽植技术主要影响甘薯的产量、个头大小,同时对甘薯茎线虫病、甘薯裂口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有条件的尽可能选用脱毒甘薯苗,不但可提高产量,而且提高甘薯的品质。 没有条件的可以考虑使用高剪苗(在剪苗时从地面上3~5 cm 处下剪),高剪苗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薯苗携带病原微生物进入大田,原因是病原物的移动速度低于薯芽的生长速度,病原物大部分滞留在薯块基部附近,上部薯苗带病的可能性比较小。 此外,要严禁从疫区购买种苗。
以临沭县为例,春甘薯一般是在5 月上旬插秧为好, 实践证明,5 月10 号以前早栽的甘薯易获得高产。 夏甘薯插秧时间在6 月中旬为宜。
红薯生产出来后,整齐度很重要。目前,国内市场商品薯标准是200~500 g,实践证明,密度过大,虽然产量高些,但薯型偏小商品率不高;密度过小,甘薯个头偏大,但容易裂口,商品率也不高。 因此,要想达到标准就必须控制种植密度。 张磊等研究表明:烟薯25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公顷62531~73566 株[3]。临沭县试验证明,苏薯8 号密度在公顷60000~67500 株时商品薯率较高。
首先是顺垄栽植,即秧苗的匍匐方向与垄沟平行且一致,不能与垄沟方向垂直。 具体做法是;栽植时先挖一个窝倒水,把红薯苗插入5 cm 左右,然后把秧苗平放之后埋土,地表以上部分仅漏出3 个叶片。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成活率,还能够增加甘薯在土中的节数。入土的节数增多,结瓜的部位相应增加,结的甘薯数量多个头均匀,不容易出现裂口的问题。
大田管理的重点是搞好病虫草害的防治、控制旺长、合理浇水等。尤其在用药方面,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把农药污染降到最低。
当插秧完毕后,要进行封闭除草。 除草剂应选用安全性更好的都尔或金都尔,淘汰乙草胺,因为使用乙草胺时,甘薯叶片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皱缩干枯现象,第一茬叶片受害后无法恢复正常,影响甘薯高产目标的实现。 用都尔或者金都尔则不存在这些问题。96%的金都尔乳油,一般用量为每亩50~80 mL 喷雾;甘薯苗后除草当禾本科杂草较多时,可选用5%的精奎禾灵乳油进行除草,亩用60~100 mL 喷雾;当阔叶杂草较多时选用48%的灭草松水剂, 每亩用量150~200 mL 喷雾。
甘薯病虫害防治重点是茎线虫病、茎腐病、地老虎等。在用药方面要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或者生物农药。 不可使用涕灭威、呋喃丹、毒死蜱、灭线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插秧前,将秧苗茎基部8~10 cm浸入50%的辛硫磷100 倍液中10 min,对茎线虫、地老虎有不错的防效; 可用72%的农用链霉素500 倍液浸根防治茎腐病。 线虫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使用20%的噻唑膦水乳剂进行防治, 每亩用量1 kg 效果良好。
对于有旺长苗头的红薯, 可在秧蔓长到35 cm左右时,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30 g,对水30 kg喷施1 次。 在红薯封垄前,蔓长50 cm 左右时再喷1次,能有效地控制红薯旺长。
也可在红薯生长至中期蔓长50~70 cm 时,每亩用15%多效唑75 g,对水15 kg 叶面喷雾,一般每隔2 周喷1 次,连喷2~3 次即可。 多效唑对后茬作物有害,使用时应注意减少药液进入土壤。
块茎膨大期, 土壤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0%左右(垄体地表5cm 以下的土,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低于60%时,要及时采取微喷、滴灌等方法,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 切忌出现“忽干忽湿”的现象,为防止裂口,切忌大水,切忌积水。
甘薯收获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环节, 收获过早,会人为缩短甘薯的生长期,使产量下降。收获过晚,会使薯块受冷害或冻害,不利于贮藏,也影响食用,进而影响到薯农的经济效益。 一般说来,当地温降到18 ℃时就可以开始收获。 留种用的夏甘薯在霜降前收刨完;贮藏食用的甘薯可以稍晚一些收刨,但在枯霜前一定要收完。
收获时要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卸,尽量减少薯块破损;入窖前严把质量关,凡是有损伤、病虫害、龟裂的杜绝入库,另作处理;作为种薯的,还要剔除不符合目标品种特性的甘薯,确保种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