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提高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效的对策措施

2021-04-04 21:46汪春英
现代农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鼢鼠武山县经济林

汪春英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林草局,甘肃 武山741300)

1 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效

1.1 上一轮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效

自1999年以来,武山县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号召,把退耕还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全县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面积18.82万亩,(其中经济林0.25万亩),建成六条万亩林带,为南北两山、渭河两岸披上了绿装。

1.2 新一轮退耕完成情况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武山县以增加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积极国家重大决策,在重点生态地区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自2014年以来,全县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6.46万亩,发放补助资金7152万元,涉及建档立卡立卡贫困户1.22万户。发展花椒核桃苹果为主的经济林果面积2.7418万亩,部分管理好的地块已挂果,有了经济效益,为退耕农户脱贫致富增加了收入。但由于受劳动力不足、补助标准低、鼠兔危害严重等因素的影响,使武山县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成效普遍没有上一轮的好。

2 新一轮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

2.1 劳动力组织难度大

由于武山县近年来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是务工,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年轻妇女在川区学校租房照看学生,留守村庄老人体力不支,不能按要求对栽植苗木及时铲草松土、施肥浇水,即便苗木勉强成活,也成为小老树不能按期收益,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2.2 补助标准不高

前一轮退耕还林生态林补助16年,每亩2000元,经济林补助5年补助,每亩800元(不包括种苗补助、巩固成果专项资金),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分林种每亩三次合计补助资金1200元(不包括种苗补助),也就群众打10 d小工的工钱,补助标准降低,补助期限缩短,导致新一轮退耕还林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没有上一轮高。

2.3 间作套种高杆作物现象严重

部分群众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在退耕还林地块套种高杆农作物,未给苗木留足生长空间,严重影响苗木生长,特别是种植密度比较大的小麦、油菜、胡麻、玉米等夏秋成熟收割的农作物在高温季节与退耕还林苗木争肥争水,甚至在地块内形成密不透气的干热风,新栽植一两年的苗木受到灼伤而导致嫩枝叶片萎蔫干枯,降低苗木保存率延迟成林期限。

2.4 经济林比重较大

前一轮退耕还林对营造的生态林面积有一定的要求,不得低于退耕土地还林面积的80%,而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对树种没有限制,按照农户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在作业设计时,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树种由农户自己选择,大多村群众选择经济树种的态度非常坚决,以武山县洛门镇为例,从2014年到2018年度五年共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9119.2亩,其中苹果76.7亩、核桃686.3亩、花椒8356.2亩,全部为经济树种,苹果核桃成活率尚好,补植一次后成活达到85%以上,而花椒补植两次个别地块仍然达不到要求标准。

2.5 鼠兔危害严重

由于退耕还林地里花椒比重过大,而花椒恰巧是中华鼢鼠喜食的树种,洛门镇西梁、郭台、杨场八千多亩的花椒遭到鼢鼠的啃食,甚至三年以上已经挂果的苗木都被鼢鼠残忍的沿地径部分咬断,南部杨河沿安落叶松也被鼢鼠啃食严重。另外由于退耕还林后部分地块不再耕种,野草疯长,为野兔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生息的场所,冬季无处觅食时也啃食树木,成为林木生长的又一大威胁。

3 对策及建议

3.1 提高补助标准,延长补助年限

新一轮退耕还林是生态脱贫的重点项目,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而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区域大多是位于偏远山区的深度贫困村,脱贫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群众增收难度比较大,五年1200元的补助标准,无法满足脱贫致富的需要,补助一旦停发,存在复耕返耕的隐患,建议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年限再延长5年,对保存率不高的区域实施巩林项目加强补植补造,补助到期后,建议将退耕地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发挥退耕还林生态扶贫的巨大作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确保成果巩固。

3.2 科学引导合理种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适地适树原则,科学引导农户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在北部山区的撂荒地选择近年来引进的在武山成活率好,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樟子松、火炬树;在南部山区选择落叶松、云杉等乡土树种;在渭河两岸浅山区立地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选择经济树种。重视生态林与经济林的平衡发展,避免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盲目发展经济林的现象,提高混交林比例,丰富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提高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引导退耕农户在林下合理种植扁豆、黄豆、洋芋等低杆农作物或种植板蓝根、大黄等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达到以耕促扶、以耕促管的目的。

3.3 完善检查验收办法,提高造林成效

检查验收是工程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补助资金与工程质量挂钩的机制,提高工程队和退耕农户的责任意识。每年在造林季节应由县乡村三级组成工作组对苗木的后续管理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林苗木成活保存率低的,及时督促造林主体进行补植补造;对林木疏于管理的农户缓发补助资金,督促整改完善;实行严格的奖惩办法,对造林质量好,管理到位的工程队和退耕户给予奖励,对检查验收不负责任,走过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

3.4 加强后续管理,巩固退耕成果

发挥乡镇护林队的职能作用,加大宣传巡查力度,对在退耕地里打碾油菜、小麦、焚烧秸秆荒草或用旋耕机毁坏林木的行为及时治止;对苗木造成毁灭性灾难的中华鼢鼠,动员农户采用弓箭覆杀、地径周边30 cm的范围套细铁丝网(群众经验,细铁丝网随着树木的成长将自行腐朽脱落)、插竹棍等群众研发的土办法群防群治;同时还可以积极申请防治经费,在鼢鼠危害相对其中的区域,由经过培训的护林员统一投放鼠药,集中收购鼢鼠尸体等办法加强鼠害防治;对冬季啃食苗木的野兔采用树干基部涂防啃剂,酸枣、沙棘等带刺的树枝围护等办法进行防治,确确实实打一场歼灭鼠兔的人民战争,确保退耕还林苗木茁壮成长。

3.5 培育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将退耕还林经济林地集中起来,由林果专业合作社集中经营、统一管理,带动退耕还林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确保退耕农户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鼓励林木种植大户流转实施退耕还林,发挥大户经营的示范带头作用,激活林业建设机制,提高退耕还林造林成效,为全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开拓新的思路,推动退耕还林工作顺利发展和造林质量的全面提升。

3.6 发展后续产业

在注重退耕还林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前提下,开发和培育后续产业,建立健全退耕还林的长效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林粮间作,在洛门、城关经济林前三年幼龄期行间套种黄豆、洋芋、瓜菜等低杆作物,发展林下经济,以耕促抚,以耕促管;二是林草间作,促进畜牧业发展,在榆盘、咀头等地林间套种紫花苜蓿、红豆草等优质牧草,发展舍饲养羊、养牛;三是林药间作,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在四门、杨河等地的退耕地内间作套种柴胡、板兰根等低杆浅根性中药材,提高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鼢鼠武山县经济林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正宁县中华鼢鼠的为害及有效防治措施
中华鼢鼠的防治方法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探析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武山县2015年全膜玉米密度试验总结
2014年武山县全膜玉米测产报告